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大机械工业支持“三农”力度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零零社区网友  2006-08-13  互联网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于 珍

 

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农机行业是为现代农业提供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的产业,是用物质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行业,也是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贯彻中央“工业反哺农业”精神,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农机行业,而是涉及所有与“三农”有关机械制造业的共同任务。

新中国的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明确、直接、有力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农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尤其是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装备,现在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总量和能力已具相当规模,为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我国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与拥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发展要求和当今农业现代化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还是偏低,仍然存在着产品品种少,门类不全,可供用户选择的产品范围窄;生产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成套设备供应能力不足;部分产品技术性能落后,可靠性差;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缺位,自主开发能力弱,技术水平低;产品更新周期长,市场反应能力差;商品流通和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很多方面仍然不能满足“三农”的需要。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现在已经进入重要的战略性调整阶段,对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门成立了“三农”工作办公室,研究提出全行业支持“三农”的规划建议和工作重点,综合汇总服务“三农”的工作项目和力量,协调相关信息、分工和工作进度,坚持“市场优先,重点突破,自主创新”的原则,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节约型与环保型农村经济社会和谐与快速发展为目的,满足“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三大基本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装备、农村能源、农用环保、农用仪器仪表、农村交通和农田基本建设等领域支援“三农”的工作,重点发展那些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对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需求量大、产业链长的产业和项目;择优扶持我国有较好基础、有可能取得突破,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项目。

根据以上原则,当前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为“三农”服务优先发展的领域主要包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节本增效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设备;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设备;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技术与设备;改善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设备;提升农业装备竞争力的智能型精准农业和信息化技术装备;离网型户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气化及液体燃料制备设备等农村能源技术装备;秸秆增值化利用、饲料废弃物综合处理、农村垃圾处理与能源化等农用环保技术与设备;农产品生产过程信息采集、农产品品质检测、安全检测、加工检测和农村环境监测等技术与设备;农用载重、专用、客运等节能型农村交通运输机械;沃土与土地整治、农用工程机械、水利工程修筑等农村基本建设机械。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扩大和领域的拓宽,农业装备的用户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对农业装备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要求研发和制造更多的新产品。在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领域,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发展模式,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国外引进;技术改造一般强调技术装备的更新,引进的设备以使用为主;对引进技术往往停留在消化阶段,吸收不足,更缺乏创新;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科研体制改革,大量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缺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极度缺乏,形成了对国外技术严重的依赖性。为此,我们必须把技术升级作为提升我国农机产品和涉农机械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的发展重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一是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涉农机械制造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的工作机制和支撑体系,努力构建为“三农”服务的技术开发平台,通过争取国家专项计划和专项资金支持,加强研究开发力度,为产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和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奠定技术基础。

二是加快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鼓励支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技术储备,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企业技术升级。

三是充分团结、调动和组织机械工业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广大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工作,集中力量攻克和解决阻碍行业发展、影响行业技术进步的重大难题。

四是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和行业中介组织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化的转移步伐,使其尽快形成生产力,带动产业升级。五是积极利用合资经营、合作生产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现在,我国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农机工业连续3年保持高速增长,去年工业总产值达到近900亿元,年均增速20.7%;销售收入去年达860亿元,年均增长22.8%;去年实现利润24.49亿元,年均增长49.2%。2005年前三个季度,农机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79%、34.48%、62.53%。

农机工业保持高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推动,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二减免三补贴”政策的落实与兑现,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购买涉农机械产品的热情增加;同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通过,引导和规范了农业装备市场。二是市场的拉动,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为涉农机械产品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利益的驱动,农业装备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使涉农机械产品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促进了市场的销售。四是技术的带动,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完善服务,使产品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我相信,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逐步贯彻落实,必将为我国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更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只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农机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永远坚持“为农服务”的优良传统,了解和掌握“三农”的实际需要,努力为八亿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物美价廉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的优质产品,使涉农机械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好帮手,我国的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就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取得更大的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farm.00-net.com/jx/1/2006-8-13/22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