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国际合作:有共识愿共享
《中国农机化导报》: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您在与很多国家的农业官员进行交流时,中外双方都表示要在农机领域进行更多合作,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牛盾:首先,与我们进行交流合作的国家,包括中亚一些近邻在内,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基本上都是农业国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农业现代化技术。其中,农业机械化是大家都十分重视的。中外双方在共同推进农业机械化,并将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面是有共识的。
其次,这些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很大。除了我们通常见到的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劳动力就业有挤出性效应以外,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农业机械化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实现增产增收。
第三,中国能够与这些国家在农机领域进行合作,在于我们有成功推行农业机械化的模式和经验,而且我们愿意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分享这些模式和经验。我们与其中一些国家有很相近的基础条件和国情,比如农业经营规模比较小、农户比较分散、农业投入不太大等。在这种条件下,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中小型、多功能、质量好且价格不贵的农业机械。这几年,我们在这些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此外,我们在国内还创造了农业机械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模式,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难题——“农机饥饿”问题,也就是农机使用率低的问题。一个农户购买了一台收割机,一年只能用两个星期,但经过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就能使一台收割机从一年只能用两个星期变成一年可以利用3—6个月,我们的小麦机械化收获可以从河南的驻马店一路北上,直到内蒙古的巴彦淖尔。这些成功经验如果能移植到合作国家去,无疑会对他们农业机械购置、管理和使用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通过合作,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我国农机也可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我们可以在海外投资建设中国品牌的农机生产线,建立农机售后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这些都会为我国农机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需求上来讲,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还是从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看,农机化都是大有所为的。因此,我在进行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始终把农业机械化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在推进。
农机国际竞争:不需要害怕
《中国农机化导报》:近年来,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更多的国外农机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很多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牛盾:很坦率地讲,国际大型农机企业进入中国必然会与国内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的监管出现漏洞,或许还会形成垄断的局面。这些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后对本土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目前来说,我们对国内企业和国内市场还是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如果我们今后进一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例如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机制,那么我们的市场将会进一步放开,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残酷,这些都给我们的农机企业带来了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也会变成一种动力。我们经常把开放市场和国外企业的进入叫做“狼来了”,觉得狼来了之后会把我们咬死咬伤。但实践证明,我们并没有被咬死,因为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增强了避免被咬死和咬伤的本领。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和竞争,但是他们也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核心技术,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可以学习。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中国企业一定能做到。
举个例子,像3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机,国外企业确实有优势,而我们也确实很需要,特别是在内蒙古、新疆和东北地区,但是,我国更多的地区需要的是中小型的农机具,在中小型农机具甚至更小型的园艺农机具方面,我们的生产能力应该是超越他们的。当然,日本、韩国在这方面很强,他们的机械产品质量好、性能强,不过价格也很高。我们自己生产的农机就可以在价格上更具优势,以更高的性价比赢得市场。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不仅不要害怕国外企业来,而且应该欢迎他们来。然后在这样的竞争中提升自己。
农机化发展:有了新契机
《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很好地解决了我国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大农机之间的矛盾。现在我们开始鼓励更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形成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会对我们今后的农机化发展带来何种影响?
牛盾:我认为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契机。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经营,而只有规模化才能使农业机械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曾经的一家一户的微型、超微型农业经营模式是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应用的,而现在提倡的这种适度规模、产业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更有利于农机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具备生产各类大小农机的能力,我们还拥有大批优秀的农机设计人员,他们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快速进行转型升级,设计制造适合我国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机械。因此,从农机的设计、制造、管理和应用等各个方面看,这都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机遇,农机人应该感到高兴。国家现在每年拿出200多亿元补贴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有了这样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无疑会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第二次飞跃。
《中国农机化导报》:您提到了关于我国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目前农机购置补贴已经实施了10年,有了一些改革的呼声,认为补贴政策应该简政放权,把选择权完全交给农民,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牛盾:我认为这件事还是需要两方面结合。作为机械产品,一种机型在一个地区的确定,包括其适应性、稳定性等等都是需要进行专业认定的,我们的农民很难具备这样的专业认识。他有可能会认为一种机械只要便宜,一定时期内又用不坏,那就是好的农业机械产品。至于这个机械覆膜歪不歪、下种均不均匀、镇压整不整齐、施肥深度够不够,农民是很难发现和识别的。这就需要我们的专业机构来制定农机目录。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个别问题就否定掉一个制度。当前,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问题主要是在监管方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权力寻租和腐败的机会铲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