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突破农机化薄弱环节期待农机农艺联手攻坚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4-01  互联网

突破农机化薄弱环节期待农机农艺联手攻坚

  □□本报记者王腾飞

  目前,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和科技贡献率均达到了52%,实现了向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高效生产方式的伟大跨越。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机化发展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三大粮食作物中,只有小麦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只达到了25%,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也仅为20%,油菜、甘蔗、棉花机械化收获比例也非常低,马铃薯、花生等根茎类机械化还处于科研试验阶段。

  这些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缘何进展缓慢?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在农业部举办的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上,记者聆听了来自基层农机工作者们的声音。

  农机农艺不配套明显制约机械化水平提高

  许多学员反映,制约机械化水平提高,很大一个因素在于农机农艺不配套,这一点在玉米机收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玉米机收以60~70厘米的种植行距比较合适,但很多农民实际种植的玉米行距要小得多。”山西省怀仁县农机局局长郭俸铨提出,玉米的种植规格多,模式多样,很多玉米种植行距不符合机收作业要求,不适应大型联合收割机作业,导致机械收获损耗较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农作物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推广机械化生产方式受到明显制约,现有的种植和收获技术大部分是以农艺要求为基础建立的,较少考虑机械化作业方式的技术特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农机局局长赵斌认为,制定与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方式相协调的生产技术体系,已成为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而现实情况往往是,“搞农机的人不会农艺,搞农艺的人不了解农机”、“一些地方农机部门推广机插秧,农艺部门却在推广直播和抛秧”,农机和农艺单兵作战,没有建立有效联合的机制,这无疑极大限制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突破薄弱环节亟待农机农艺联手攻坚

  在破解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作物的机械化作业瓶颈问题上,对农机农艺融合的需求尤为迫切。

  前来授课的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副组长张文毅指出,水稻机插秧最主要难在育秧环节,水稻育秧从选种、发芽、棚室管理、出苗等各个环节均有较高的农艺要求,水稻低成本规格化育秧技术始终是机插秧技术发展的难题,因此农机农艺能否密切结合,成为推广水稻机插秧的关键因素。

  来自新疆兵团农八师149团的李小兵也提出了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他说:“机械采收对棉花品种选育、株型塑造、脱叶剂喷施提出了严格要求,只有农机农艺措施配套,从品种选育、作物栽培、田间管理等各领域入手,合理研发新装备、新技术,共同破解生产、作业瓶颈,才能实现全程机械化。”

  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宪指出,保持粮食稳定生产,迫切需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实践证明,生产粮食所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样,农艺配合得不好,农机的潜力和优势也将得不到发挥。”

  不久前,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农艺融合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

  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加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

  农机农艺如何走向“融合”?在各地的实践中,一些地方已经有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山东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董佑福介绍说,山东从省到市到县层层都建立了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农机与农艺结合的试验和研究,总结制定玉米机械播种、收获和秸秆还田的作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改变了繁杂不一的玉米种植方式。同时将研究出的适合现代农艺要求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形成规范性的技术指导意见,向全省推广。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建立专家会商机制,农艺对机械有什么要求,农机对农艺有什么要求,农机农艺专家相互协商,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董佑福告诉记者,每年“三夏”、“三秋”前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都举办小麦、玉米播种培训班,邀请农艺、农机专家共同授课,既普及作物栽培技术,也讲授了机具的使用与效果。

  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为小麦、玉米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山东粮食连续8年增产,也加速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2010年“三秋”玉米机收率达到了71.5%。

  “农机农艺融合不是谁服从谁的问题,而是要相互靠拢、互相包容。”董佑福建议,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部门之间长效协作机制。国家、省、市、县各级都要设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会商合作机制,共同研究新农艺、新装备,共同制定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要点和技术规范,使农艺技术朝着便于机械作业的机械化农艺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大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力度。董佑福特别提出,“制定相对稳定、区域化统一的技术模式尤为重要。”

  刘宪也指出,农业机械化和种植业管理部门要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对品种、种植方式、机具配备等影响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经常会商,提出针对性强的工作意见和具体措施。重大的农业项目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包括与之配套的机械化技术内容,在科研和推广方面要改变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相分离的方式,建立品种、栽培和农机化技术一体化的研发和推广模式。



http://farm.00-net.com/jx/1/2011-04-01/15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