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兴产业“孵化器”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7-22  互联网

  广州知识城应该将自身进一步定位于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这样的定位,可以使各种用于发展知识经济的要素资源聚集于此,通过相关机制的优化配置催生知识经济新“产品”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种子”,之后向广州市、广东省以至全国辐射,以充分建设及发挥广州知识城“知识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核心”的功能。

  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传统产业发展对投资环境的要求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别,广州知识城应有针对性地建设并为其提供“量身定做式”专业性很强的运营环境。

  杨英

  中新广州知识城自2009年3月由广州开发区与新加坡吉宝企业集团签署《关于合作建设“知识城”项目的备忘录》以来,经过系统研究与论证,不但明确了其基本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发展理念,也对其基本设施建设提出了总体部署思路,而且还提出了与这一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分期开发与建设方案。可以预期,其知识经济新引擎的功能将日益凸显。此时,若能进一步加强对广州知识城规划与建设的细化及深化研究,将可对其更好地发展及发挥相应的功能起积极的作用。

  一、广州知识城应以建成催生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为基本定位

  相关规划将广州知识城的建设定位于创新型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区之一,并拟通过确定引领珠三角、广东省乃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的核心目标,同时促使其成为国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高地,产业、环境和社会相得益彰及和谐发展且具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以及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与中国国情、广州市情相融合并得到成功运用的示范区。这样的定位极具高度、系统性及合理性。

  然而,在具体建设时,若能对其产业发展定向与国家及广东省准备实施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广州知识城作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区之一,将可能会更具明确的支撑点及可操作性。这是因为,广州知识城将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的产出物,而知识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又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主要表现在,知识经济作为先进科学知识与经济的融合往往能够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因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及关键支撑所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因着力于争取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新增长点并能于竞争舞台上拥有话语权,需要知识经济的融入而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从这一角度看,广州知识城的产业定位,可以与国家及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国内,特别是广东有一定基础又具一定战略优势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如新型电子显示、通信网络、软件等)、新材料产业(高性能稀土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等)、新能源产业(核电、风能及太阳光伏)、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药物、现代中药、新型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及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照明、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将可使广州知识城的定位更为清晰可行。

  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的核心的基本定位及空间资源的有限性(总面积为123平方公里,6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中需承载50万人口,其产业用地仅占建设用地的55%),使广州知识城不可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基本建设方向,而应该将自身进一步定位于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共平台及发源地,也即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这样的定位,可以使各种用于发展知识经济的要素资源聚集于此,通过相关机制的优化配置催生知识经济新“产品”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种子”,之后向广州市、广东省以至全国辐射,以充分建设及发挥广州知识城“知识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核心”的功能。

  二、“量体裁衣”式建设广州知识城投资硬环境及相关配套产业体系

  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传统产业发展对投资环境的要求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别。传统的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运作往往可以在通用的环境中进行,因而通过大量地建设标准厂房及完成所谓的“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便差不多可以满足各类产业的生产要求,做到“以不变应付万变”,为各类传统制造业提供生产空间。知识经济由于其依托的资源的专门化,或因自身工艺的独特性,导致了其不同行业的企业对生产空间、硬件设施及相应的运营环境均有着不同的特殊要求。为将自身建设成为催生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根据知识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这一特点,广州知识城的规划与建设应从如下三个层面着手:一是系统规划与建设知识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环境。如既营造包括金融、技术中介、投资咨询、会计、律师、技术与资产评估、技术的市场推广、广告及展示交易、人才信息及人才培训等在内的发达的中介服务体系的高端商务服务设施及环境,也着力于高水平的居住、生活和休闲环境的建设,以塑造先进的国际化“宜商宜居”环境,以有效吸引高素质的企业及人才。二是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为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环境。如建设高水平的“智能电网”、“通信设施”、“三网融合”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企业及家庭提供Wi-Fi、3G、电子商务、数字家庭等先进技术,以支撑知识城研发创新、技术升级、家庭生活对信息的快速便捷获取。三是充分意识到不同知识经济产业领域对个性运营环境的不同偏好及要求,而这样的运营环境既具社会共享性,建设的技术要求高,投资规模也较为巨大,靠企业自身去建设往往“独力难支”。为此,根据本地拟定向发展的产业的发展特点,广州知识城应有针对性地建设并为其提供“量身定做式”专业性很强的运营环境,以满足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做到真正有效地营造并发挥广州知识城的功能。此外,建设高水平的技术交易平台,以及建立通畅的与省内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生产、贸易和协作的渠道与网络,也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重要内容。

  三、为广州知识城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软环境一般指物质条件以外包括政策、法律、制度、文化及思想观念等各种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以知识经济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除了上述所提的硬件环境及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撑外,还必须以拥有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做前提。广州知识城的建设应该防范仅重视投资硬环境建设而忽视投资软环境建设,或对投资软环境建设不完善(如政策出台不成体系、制度执行不力等)等情况的出现,以“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与中国国情、广州市情相融合并得到成功运用的示范区”的基本定位为契机,努力进行制度创新,从如下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第一,宏观层面上,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广州知识城的灵魂,出台相关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和激励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动,并塑造相应的人文环境。具体考虑有:营造适应知识经济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氛围,根据WTO的基本原则设计经济运行机制,使广州知识城在经济运行体制上能尽快与国际对接;运用财政政策时,除必须重视对创新企业和个人的直接支持及奖励外,更应该重视创新公共平台的投入与建设,特别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以更为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认识到知识城完备的硬件环境,以及其中的企业的高薪待遇并不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关键条件,法律上要体现对个人创造力价值的尊重与认同,严格保护知识与专利,着实维护创新人才的合法权益,并鼓励创新和积极营造多元文化的认知空间,以在社会中形成保护与尊重创新与个人创造力的氛围;政府在对知识城的管理程序上要精简高效,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并以服务、支持为要务,而不能热衷于对具体事务的直接参与和硬性干预。

  第二,在中观层面上,广州知识城应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组建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协会(目前国内大多数行业协会均为“二政府”),以最大化行业经营实体内外创新氛围的营造。这些行业协会均是按市场规则组建,而且基本上由具有创新竞争力的单位组成,并以具有高科技研发优势的企业为支柱,它们既能充分尊重个性自由,同时又能加强自律,并努力营造团结协作、自由激励的运营环境。

  第三,从微观层面上,身处知识城的企业也应注重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也必须不断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自己,以努力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大化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是广东省人大常委、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http://farm.00-net.com/jx/1/2010-07-22/15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