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广东廉江农机合作打造农民富裕新生活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3-22  互联网

今天,当你走进广东湛江廉江市吉水镇西莲塘村,呈现在你眼前的还是往日那片肥沃的田地,但不同的是,如今田里上岗的是“铁牛”,下岗的是耕牛。在这个曾经的革命红色村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逐渐改变着全村的面貌。

西莲塘村毗邻廉江经济开发区,全村280户1200多人,林地1000多亩,耕地1200多亩,其中水田800多亩,坡地400多亩。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耕作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西莲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从2009年2月开始筹建,5月正式在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7.1万元。2009年上半年,参加合作社的只有5位村干部和12位农民,入股耕地500多亩。而到了2009年下半年,全村280多户村民全部参加合作社,入股耕地1000多亩,拥有农业生产机械27台(套),办公场地150平方米,机库面积400多平方米,到2009年年底纯积累资金3万多元。西莲塘村闯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之路。村民生活也发生着变化,2009年,该村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4800多元增加到6500多元,村民尝到了农机力量集腋成裘的“甜头”。

政策引导新发展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鼓励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廉江市政府每年拨出50万元专款用于补助农民购买插秧机和专用秧盘,对购买插秧机的农户进行累加补贴。廉江市农业机械局发动群众积极购买农业机械,特别是插秧机、收割机,该局干部职工深入到各村进行宣传购机补贴政策,西莲塘村村长钟明充分利用各级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实行机械化耕作,于2009年2月份购买了两台插秧机,早造试插500多亩。在收成时,亩均增产50~75公斤。

钟天祥是该村一位70多岁的传统种田能手,全村人农业生产都以他榜样。他家有6亩水田,子女在外地打工,平时农田由他和老伴管理,但每逢农忙时节,他都得让子女回家帮忙种收。2009年春天,他尝试将家中2亩水田用来作机械化插秧,结果早造亩均增产150多斤。于是,他对机械化插秧充满信心,晚造时,他把全部水田交给合作社实行机械化插秧。农忙时节,再也不用叫子女回家帮忙,不但省了劳动力,更拓宽了其他收入来源渠道。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群众踊跃参加合作社,1000多亩水田全部使用机械化插秧,结果亩产都在900斤以上,亩均增产100斤以上,最多的亩增产150斤。

创新合作方式

西莲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首先是采用“村集体+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平等互利,民主管理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模式;以“便民、利民、服务双赢”的管理理念,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会管理、善经营、强服务、有赢利”的农机服务主体。村集体为大股东,村民以土地入股。农民以自己的责任田作为股份参加合作社,田还是农民的责任田,性质没有改变。但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在收成时,农民按田亩分成稻谷和合作社的经营红利。

其次是采用“农忙集中,农闲分散”的耕作方式。在集中耕作之时,所有加入合作社的农业机械统一参加耕种和收割,分红收益。播种后,由会管理的少数人统一管理,其余人员可以利用各自的农机具独立经营或到附近工厂打工,收成归自己所有,这样既解放了劳力,也促进了劳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再次是“小田合大”,界至分明。为解决分责任田将田块分小而不利于了机械耕种收的矛盾,该合作社在田埂上作出标记后,将原来已经分成小块的农田合成大块的农田,有利于机械耕作,不但节约了三分之一的成本,也节约了三分一的耕作时间。但责任田的界至还是明显的,当入股农民退股时,可以很顺利的将责任田划分出来。

最后是提供“一条龙”服务,节约了成本,扩大了合作社的经营范围。该合作社由最初只提供“耕、插”机械化服务延伸到“耕、播、插、收”一条龙服务。2009年早造时每亩收费140元,在晚造时每亩收费180元,对比市场价每亩240元,合作社在早造每亩让利100元给群众,晚造时每亩让利60元,这无形中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因此,该合作社的机械化耕作不但覆盖了该村1000多亩农田,还辐射到邻近村庄。2009年下半年机耕面积已达3000多亩,据了解,2010年该合作社早造的机械化耕作面积将达5000多亩(含邻村)。

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经过一年的实践,西莲塘村机械化耕作不但推动了当地村建设的发展,而且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既解放了劳动力,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原来该村每家每户至少有一至两个劳力在家耕种,还要抽出人力看管耕牛,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后,推广机械化耕作,该村解放了劳动力700多人,有400多人就近到工厂打工,月工资在800元以上,他们既可以照顾家庭,又为家庭拓宽了收入来源。同时也有200多人靠自己的手艺到外地从事建筑等工作,该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500多元。因此,合作社普通社员年人均收入达6500多元,以农机具入股的社员,年收入就更高,达3万多元。

同时,机械化耕作增加产量,减少病虫害。经试验对比,实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亩产普遍比传统人工抛秧亩产增加50公斤以上。机械化插秧的平均亩产达450~500公斤。且病虫害相当少,每造喷洒农药杀虫次数比传统手工耕种少了三分之二,节约了农药成本。在此基础上,好可以打造一年三造,增加群众的收入。该村虽然邻近市区,但一直以来,村民都没有冬种的习惯,一年只种两造水稻,冬天就让农田“丢荒”。2010年,晚造后,该村村长带领村民代表到徐闻县参观学习冬天种经验。目前,该村已经种下了500多亩的泡椒和韭菜,这样不但改变了冬田“无作为”的原有面貌,而且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此外,促进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有利于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原来的责任田,由于田块过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而且增加了耕作成本。推行机械化耕作后,入股村民以土地入股,将小田整合成大田,田地性质不改变,却利于机械化耕种和管理,形成了集约化经营初步模式,而且入股农民是按田亩领谷和分红,为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打下了基础。

为扩大合作社的经营和满足群众的需求,该合作社2010年内将增添农机具实行机械化育秧,进一步提高亩产量。同时,推进集约化生产,在二年内购置稻谷烘干设备,完善农机服务市场,为购机户服务。

http://farm.00-net.com/jx/1/2010-03-22/15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