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太行山上好人城

零零社区网友  2010-12-14  互联网

太行山上好人城 ——山西长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本报记者吴晋斌马小林

  有两份阅历,会让你体味这座城市的崇高:羿射九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的故乡;以上党战役为标志的解放战争拉开序幕后,新中国解放的第一座城市。

  有两幅画卷,会让你迷恋这座城市的气质:八百里太行的雄奇迤逦;浊漳河、沁河的秀美神韵。

  有两种精神,会让你领略这里人民的可爱:革命战争年代孕育的太行精神;市场经济时代创造的好人精神。

  这座城市,史称上党,位于太行山南段,平均海拔1000米,有“与天为党”之说;如今叫长治市,拥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2004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光环。

  一个品牌:长治好人好人长治长治,山美、水美,人更美。

  这座城市的人民,人人争当好人,人人像珍惜生命一样守护着自己的家园,珍爱着城市的荣誉,涌现出许许多多社会公德模范、职业道德模范、家庭美德模范、个人品德模范,形成了“长治好人”品牌。弥足珍贵的是,这个品牌诞生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长治好人”品牌赋予了这座城市一种向上和向善的力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明得以传承创新。

  ——1983年出生的阎光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一个名叫李龙杰的脑瘫儿童无法上学的不幸遭遇,使他萌生了一个想法:靠打工赚钱义务支教,教育那些高度残疾的孩子。2005年长治师范毕业后,阎光照在壶关县北河村租下了一所废弃小学,与同学共同创办了光照助才特教中心。近5年来,这所学校由最初的5名特殊学生,逐步增加到目前的21名,尽管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使阎光照深感沉重,但他仍然坚持着。

  ——成仙菊是长治锻压厂的清扫工人、城西北路社区生活清苦的一名普通居民。一次,成仙菊清扫时遇到一个李兰芳的老人,老人因腰椎严重变形,基本丧失行走能力,又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她结识李兰芳之后,一日三餐,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成仙菊都主动承担了下来,这一做就是十数载。

  ——牛建民,长治市出租车司机。2005年6月6日,牛建民率先组建成立了长治市第一支“爱心车队”,成立初期时以免费接送高考学生为起点,带动更多的出租司机都来做好人好事。

  ——石树平,现任长治金威商贸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长治金威商贸集团是目前长治市最大的一家商业零售企业,总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近5000人。金威有1000多户供应商,15年来,金威迅速发展壮大,每开一家企业,招商部都门庭若市,老供应商和金威合作无风险,和金威合作有保障。15年来,他们在不折不扣地践行着“宁愿企业受损失,不让顾客不满意”的服务承诺,每年为顾客退换货金额达200万元左右,累计为顾客退换货3000多万元,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和认可。

  今年,石树平被评为山西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一个机制:标准化阳光化多样化

  公民道德重在养成,社会风尚重在培育。长治成为好人城市源于十多年来的文明训练,甚至是文明强制,并形成一种机制,上升为市民的文明自觉。

  长治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于2000年启动,市民的文明训练也始于此,让不文明者穿马褂的惩罚事件曾颇受争议。

  近年来,长治以“评好人、选楷模”活动为载体,坚持培育“长治好人”群体、打造“好人城市”品牌,并探索形成了创建长效机制。

  请看他们的做法:

  ——列入考核。市委、市政府把塑造“好人城市”品牌写入市委决议、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建章立制。市文明委制定出台规章制度,规定每年评选一次“长治好人”和道德楷模,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群众化、长期化。

  ——明确标准,完善程序。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评选标准:不论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只要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作出贡献,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获得群众认可,均可推荐参评。建立完善社会推荐、评委讨论、媒体公示、群众评议、部门把关、党委审核、开会表彰、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有效确保了“长治好人”、道德楷模过得硬、叫得响、推得开。

  ——不同层面,广泛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评选。在市级层面,市文明委坚持每年开展一次“长治好人”和道德楷模评选活动,两届共评选出“长治好人”1200多名、道德楷模20名。

  在县市区层面,长治县开展“感动黎都”道德楷模评选活动,壶关县开展了三届十大道德楷模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共评选出县市区“好人”8000多人、道德楷模400余人。

  在乡镇街道和农村层面,襄垣县下良镇积极开展道德楷模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30名道德楷模给予重奖。城区西街街道办事处长轴社区举行社区“孝星节”,开展社区“孝星”评选活动。

  各行各业广泛评。市委评选表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十大先锋模范人物。

  统战系统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新晋商万企联万户感恩行动”,涌现出了沁新集团董事长孙宏原、振东集团总裁李安平等一大批“长治好人”。

  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慈善总会分别组织开展了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十大女杰”、“十大杰出青年”、“百名孝星”等评选表彰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各行各业共评选出行业“好人”3000多名。

  百万市民“海选”评。坚持“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的原则,立足社区、企业、村镇等基层单位,广泛发动群众,采取自荐和他荐相结合的海选直推方式,推荐自己身边的先进典型,先后推出了好母亲徐鸣、好市民张树枝、好校长张素珍、好青年刘丽艳等一大批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长治好人”。

  一个氛围:给荣誉给地位给关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好人,做好人,宣传好人,爱护好人成了长治的氛围,这个氛围所催化的力量把长治变得生动而又可爱。

  ——让“长治好人”、道德楷模享有崇高的社会荣誉。长治日报、电视台、电台等开设“长治好人”栏目,开办《长治好人故事会》节目,放大“长治好人”效应,扩大“长治好人”影响。

  2008年,长治举办第一届道德楷模颁奖晚会时,特别邀请著名“战斗英雄”麦贤德、“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等人,为道德楷模颁奖,并为每名道德楷模发放荣誉津贴5000元。

  在今年的第二届道德楷模颁奖活动中,长治市四套班子领导亲自为十大道德楷模披红戴花。

  ——让“长治好人”、道德楷模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长治市委、市政府专门作出向申纪兰、杨宽德、张书堂等“长治好人”、道德楷模学习的决定。并在市县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和劳动模范评比中,优先考虑道德楷模,适当提高“长治好人”的比例。

  ——让“长治好人”、道德楷模享受政府和社会的关爱。长治市制定出台了《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楷模实施办法》,以资助日常生活、就学费用、提供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方式,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楷模和“长治好人”。

  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成立了“长治好人”基金会,为“长治好人”、道德楷模发放困难补助。今年六月份,金威超市还开设了“长治好人”专柜,平价向“长治好人”、道德楷模出售日常用品。

  近年来,长治市先后评选、表彰、宣传“长治好人”1万多人次,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3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名,“中国好人”13名。

  在“长治好人”和道德楷模的引领带动下,全市自愿者群体不断壮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市区500多支志愿服务队、5万多名志愿者坚持不懈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07年,长治的出租车行业相继成立了雷锋车队、红旗车队、和谐车队,连续多年开展“爱心送考”活动,义务为弱势群体服务,成为展示长治文明的一道靓丽风景。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人民积极为灾区捐款8088万元,15万名党员踊跃交纳特殊党费1.14亿元,占到全省特殊党费的四分之一,名列全省第一和全国地级市前茅。

  一种模式: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长治市培育“长治好人”群体、打造“好人城市”品牌的实践和探索,是对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是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筑,是对城市文明的驱动,“长治好人”为这个城市创造了精神财富,也创造了物质财富。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2007年12月,长治市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培育形成了煤化工、煤电能源、新型材料制造、生态农业、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5大产业循环链,被列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探索总结出“政府出苗、专业种植、树随地走、谁种谁有”的造林经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8%,去年8月,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市召开;今年5月,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连续6年成为山西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连续2年在华北地区名列第一。

  社会保持安全稳定,2008年9月,长治开通了市委书记、市长公开电话,公开电话开通运行两年多来,共受理群众来电98973条,群众满意率81.2%,使该市信访部门的信访流量下降了40%。连续两次被中央综治委、中组部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去年9月,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000元增加到2009年的15494元,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570元增加到2009年的5337元,年均增长10.6%。教育均衡发展、创业就业、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和住房安居等,实现了提质、上档、扩面。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互促进,正在把太行山区这座最大的城市打造成最文明的城市,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0-1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