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1年种植业8大着力点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1-03  互联网

2011年种植业8大着力点

  2010年,我国在实现粮食“七连增”的同时,保持了种植业各业的稳定发展;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头年,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如何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保持种植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近日召开的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努力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努力确保蔬菜均衡供应,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力争夏粮增产、早稻恢复、秋粮稳定,力争减产的省份恢复增产、增产的省份稳定不减,确保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全力以赴争取实现继续增产。如何确保这些主要任务落实到位,不打折不走样?全国种植业会议提出要扎实抓好大力发展紧缺农产品生产等八项重点工作,本刊特编发摘要,以飨读者。 ——编者

  【高产创建】

  高产创建要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安排1万个,增加1倍。

  因地制宜地实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覆盖更大范围,实现更大面积均衡增产。2011年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试点。

  开展大协作 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需要加强协调配合,实行行政、科研、生产大协作,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要积极争取财政、发展改革、综合开发、国土、水利等涉农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科研院校专家的作用,引导他们投身到高产创建中来。统筹利用好各种投资项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约项目,合力推进。

  创新机制注重发挥行政的引导和技术的指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注重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推进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

  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到设施标准化、技术模式化、管理规范化,在更高层次上提升生产水平。

  【统防统治】

  2011年,率先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主产区的800个县,棉花、蔬菜、甘蔗三个经济作物病虫害重发生关键区域的100个县,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源头区的200个县,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行全程承包模式。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继续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用于植保机械的资金规模,争取把专业化统防统治纳入防灾增产技术项目补助范围,重点用于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推广和新型植保机械开发。病虫害应急防治经费的使用要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应急防治作业。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尤其是要争取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

  大力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 要在资金、病虫害信息、防治技术等方面,加大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支反应快速、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控队伍。今年农业部要制定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统一服务标识,公布一批合格的服务组织并以农业部名义授牌。

  加强对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 结合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推行持证上岗,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重点在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和反季节蔬菜基地,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安全用药等综合防控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市场监管】

  各地要会同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关键农时季节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

  强化对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 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在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上,关口前移,源头控制,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实现产品可追溯。尤其是加大对高毒农药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并在蔬菜优势区域的重点生产县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做到实名购药,掌握高毒农药销售流向。

  加大监督抽查和执法力度 健全“检打联动”和“大要案联合查处”机制,进一步加大农药、化肥、种子市场监督抽查力度,及时通报抽检结果。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违规违法企业,要依法惩处。

  严格登记审批,完善品种淘汰和退出机制 对行政许可的产品,要严格登记评审,严把市场准入关。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停止高毒农药新增登记,依法禁用一批高毒农药。依法退出一批不适宜生产的作物品种。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正积极推进,争取尽早颁布实施。要配合全国人大农委,启动《种子法》修订的调研工作,争取列入立法修订计划。加快《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配套规章的修订工作,继续做好肥料立法调研工作,推进依法治农、依法建农。

  【标准园创建】

  2011年,园艺标准园创建安排1000个,增加800个。标准园创建要在拓展上下功夫,扩大规模,提升层次。

  推进由“园”到“区”的拓展 要转变观念,不能仅仅把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规模局限在一个千亩的小园,而应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扩大规模、逐步由“园”向“区”拓展,提升标准园创建的层次和水平。实施范围逐步由1000亩扩大到5000亩以上,在园艺作物专业村实施整村推进,有条件的优势产区实施整乡整建制推进。

  推进由产向销拓展 标准园不仅要实现生产标准化,而且要实现产品品牌化,实现产加销一体化。要发挥标准园产品的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加强标准园与大型零售商的合作,率先实现农超对接。今后在大中城市的超市,都能看见标准园的产品和标识。要做大龙头企业、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响产品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全面提高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

  【节本增效】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农业节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2011年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上取得新突破。

  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实施整建制推进。要以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实行整建制推进,在技术进村入户、科学施肥到田有新突破,切实提高技术覆盖率。率先在高产创建和标准园中示范推广。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园艺作物标准园要率先普及、高标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要在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推广应用上有新突破。创新服务模式和推广机制。引导肥料供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探索“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服务模式。加快构建配方肥产供施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健全乡村配肥站。

  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确立重点地区、优势作物的主体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适用性,确立不同区域的主推技术模式,突出抓好西北的甘陕宁晋、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等重点地区,加强协作,加大投入,加快推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要抓住国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把农田节水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纳入建设范围,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关键技术补贴及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群众推广应用节水技术。

  【防灾减灾】

  一手抓增产技术的推广,一手抓防灾措施的落实,这是同向作用的两项任务,也是农业部门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预警要早 适应气候变化的新趋势,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适时发布预警信息。从事种植业管理的同志,要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高度关注每个重要农时、每次重大天气变化,认真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准确掌握墒情、苗情、灾情,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各地既要主动调度分析、为当地政府当好参谋,又要及时向上级农业部门报送信息、以便科学指导抗灾救灾,这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反应要快 对突发的灾害,要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制定应对技术路线,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抗灾,搞好生产恢复。要根据抗灾救灾的需要,及时搞好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及时救灾,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抗灾,营造防灾救灾的良好氛围。

  措施要实 防灾抗灾既要及时,更要科学。不同灾种的影响不一样,同一灾种发生在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影响也不一样。要因时、因地、因灾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科学抗灾。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农业部门的优势所在。同时要大力推广成熟的防灾增产技术,加快构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避灾。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0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