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技成为农业发展最大亮点

零零社区网友  2010-12-29  互联网

科技成为农业发展最大亮点

  ■■策划 本报科教部 ■■文字统筹 曹茸

  2010年,我们收获了粮食七连增,科技进步贡献率攀升至52%,数字背后是无数农业科教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科技增粮增收,是2010年农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为全年农业科教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

  回首2010,通过重要事件展示出一年来农业科教工作脉络,不仅为了总结过去,更是为了激励前行。

  支撑粮食七连增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

  2010年是我国农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春季西南地区发生特大旱灾、北方地区出现持续低温天气,夏季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面对接踵而来的各方挑战,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切实服务产业发展和粮食增产大局,一手抓农业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一手抓科学抗灾减灾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了科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为我国粮食连续实现第七年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对粮食增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粮食生产中最大的亮点。农业部大力开展“百日科技服务行动”、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先后组织1万多名专家和50多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大力推广深耕整地、旋耕镇压和播后镇压,旋耕及播后镇压面积2.4亿亩,比上年增加7200万亩。小麦“一喷三防”、水稻增施肥等关键技术措施的到位率明显提高。高产创建实现了技术集成、要素整合、农机农艺全程结合,并开始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有力辐射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

  开展“百日科技服务行动”

  1万名专家和50万名农技员进村入户

  3月,农业部组织开展“百日科技服务行动”,在春耕春管、三夏、秋冬种等三个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全国100个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1万名专家和5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每个季节1个月共约100天的时间,集中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

  “百日科技服务行动”以支撑农业有个好收成为目标,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坚持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坚持部省联动、强化多方协作,突出关键季节、带动全年服务,坚持进村入户、创新服务机制。农业部要求各地推进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系统的紧密衔接;推进各级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与科技示范户的紧密衔接,形成“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服务活动,让农民长期得实惠。

  全力支撑春耕和秋粮生产

  抗灾减灾科技服务团快速行动

  1月,针对出现的低温寒潮冻害天气,农业部及时组织专家编印1万册《冬季农业生产100问》和10万张冬季瓜菜生产技术明白纸,分赴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海南五省进行技术指导,发送明白纸。

  4月,针对西南地区春季严重旱情,农业部调集中央和地方专家组成春耕科技服务团,按照韩长赋部长关于“加强指导,加强服务,加强宣传,带动地方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入户”的工作要求,驻点到乡、延伸到村、服务到户,实现了3省326个县近4000个乡镇基本都有县以上科技人员驻点服务,有效落实了各项抗旱保春耕措施。

  8月,针对南方和东北出现的严重洪涝灾害,农业部迅速贯彻国务院会议精神,组建11个科技服务团,分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广西、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秋粮主产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抗灾减灾科技服务,确保做到每省有服务团、每县有技术方案、每村有技术人员。各服务团共发动中央、省、地、县各级农业科技人员12万余人,组织6800多支服务队,开展近万次培训,共培训700多万农户。其中省和省级以上专家指导组80多个、共1300余人次在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实现“双增一百”

  超级稻推广超1亿亩

  今年是近年来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对水稻生产造成了重要影响。水稻特别是超级稻生产能否保持良好势头,成为决定全年粮食产量的关键所在。

  为此,农业部提出并强力组织实施了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提出亩增产一百斤、节本增效一百元的目标。“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目标,以推广高产优质超级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构建科技与生产良性互动、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

  通过干部、科技人员与农民联动,良种良法配套等措施,超级稻生产再创佳绩,有力推进了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据统计,经农业部认定的80个超级稻品种今年推广面积达1.01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近四分之一,亩增产59.3公斤,亩节本增效114.5元,为全年水稻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明确

  7月,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议。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两个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等六方面重点人才,带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全面发展。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领军和骨干人才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打造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高地。到2015年,农业科研人才和推广人才总量要达到68万人,2020年要达到70万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必须培养一批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1300万,2020年要达到1800万。

  新世纪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出台

  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紧接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出台。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阐述了中央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考虑和确定的教育工作方针。他特别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温家宝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继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完善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

  七成县市完成改革任务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焕发活力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两年过去了,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有1826个县(市、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占应改革县(市、区)的68.7%。

  从今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安排资金2亿元,在中西部14个省份176个县815个乡镇启动实施乡镇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试点。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已有90%的县级推广机构、81%的乡镇推广机构列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和财政保障水平较前几年有了明显提高。

  经过几年的改革,全国以县管为主的乡镇机构比例在逐年上升。据统计,目前有38%的乡镇推广机构已实行“三权”(人权、事权、财权)归县,较2007年底提高了约14个百分点;有27%的乡镇推广机构实行县乡共同管理,较2007年底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全国有70%的推广机构初步建立了人员聘用和工作考评制度,60%的推广机构初步建立了推广责任制度,50%的推广机构初步建立了人员培训制度,30%的推广机构初步建立了多元推广制度。

  35亿元支持 187个项目

  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成效显著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央财政已投入35亿元,组织实施了187个项目,解决了一批限制粮食持续增产和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并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应用。

  筛选培育了一批新品种,推进了良种良法配套,提升了粮食持续增产能力。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筛选培育了水稻、小麦、玉米、肉牛、河蟹等增产潜力大、应用效果好的一批新品种,促进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有效衔接。

  研发了一批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了粮食和农业生产效率。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年龄偏大等现状,研发集成了一批标准化、轻简化的先进实用技术,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和农业的生产效率。

  强化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加强集成创新,提升了主要农产品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诊断分析、药物研发和综合防控的技术水平。

  创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提高了土地和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研究,研制新设备38台(套)、开发新产品101个,制定技术标准、规程和模式142项,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转基因重大专项取得重要进展

  自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以来,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是生物育种产业蓄势待发。培育36个抗虫转基因棉花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经济效益160亿元。转基因抗虫水稻、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具备了产业化条件。新型抗虫、抗草甘膦水稻,抗虫、抗旱玉米,抗虫、抗除草剂大豆逐步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际上首次获得转人-乳清白蛋白、人乳铁蛋白基因高品质奶牛,牛奶蛋白率提高10%以上。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获得营养品质、抗旱、耐盐碱、耐热、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经济性状基因300多个,筛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17个,打破了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的专利壁垒。

  三是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系统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技术、方法与标准体系研究,研制高通量精准检测新技术30余项,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标准6项和检测技术标准18项,开发检测试剂盒25种等,大幅度提高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围绕农业生产重大需求

  “国家队”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中国农科院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的作用,狠抓对粮棉油生产的科技支撑工作。今年以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等一系列科技举措,全力配合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的高产创建活动,千方百计促进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

  在全国主要稻区,累计推广水稻新品种13个,新技术9项,新建示范基地14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近4000万亩。小麦小面积高产纪录700公斤与生产实际水平差距较大,中国农科院科技人员通过在小麦主产区建立千亩核心示范区、开展扎实有效的技术推广活动,良种良法结合,突破了这一科技成果推广的“瓶颈”。

  全院以“三百”科技支农行动为核心,分产业、分地区、分单位开展科技支撑行动、科技示范行动、科技服务行动。统一组织了北京大兴、宁夏贺兰、河北廊坊等示范县的综合技术示范工作,开展了水稻“百人百县计划”、茶叶“科技支农专项行动”和“十企百村千户”专项行动、烟草专项培训行动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启动

  探索农民工子女平等入学升学办法

  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一批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的教育改革项目完成备案程序,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通知》从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三个层面,确定了改革试点的十大任务。

  重点领域主要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任务,包括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试点区域有山东省、湖南省和重庆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任务包括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等。试点区域有天津市、辽宁省、河南省和四川省。第二类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任务主要包括,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试点地区有北京市、上海市等。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0-12-2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