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股份合作 混动发展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2-17  互联网

股份合作 混动发展

——贵州省贵阳市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符爱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我们村作为全市‘1+1’混合发展模式的试点之一,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充分利用村里现有的资源,持续推进混合发展模式,壮大我们的集体经济。”日前,在贵州省开阳县高寨乡高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楼办公室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超正在上党课。

  据了解,高寨村今年推行“1+1”混合发展模式后,村集体总收入达到127万元。高寨村的成功实践,正是贵阳市探索“1+1”混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今年,贵阳市突出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作用,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的“1+1”混合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

  喂料、喂水、捡蛋、育苗、鸡蛋分拣包装……日前,在息烽县田兴村林下养鸡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忙碌着,各个环节秩序井然。乘着“1+1”混合经济发展模式的东风,田兴村产业发展迎来“春天”。

  “我们都是村级组织合作社的社员呢!”村民周光琴笑着说道,“我在村合作社成立的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除了每天务工收入80元外,年终还能分红2000多元!”

  田兴村地处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东北面,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土地贫瘠,村里没有支柱产业,老百姓大多靠外出务工。2018年,为改变贫困面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田兴村党支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集体所有制经济实体,村党支部领办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村民都成了社员。

  为盘活村里的资源和资产,整合各项财政扶持资金,村支“两委”成为了统计员,清理核实村集体资产。经过统计核算,属于集体所有的资金达645万元,土地资源8636.95亩,资产达713万元,并按照一人一股的方式设置股份,共分成了2028股,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覆盖。

  厘清了家底,今年6月,党支部召开会议,决定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出资115万元,贵阳地铁实业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并吸引1名村民出资10万元,成立了混合所有制公司——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养殖绿壳蛋鸡4000羽,每日产蛋量1400枚,还养殖肉鸡1200羽。预计年底,公司可实现盈利30万元,按照持股比例,村集体可获得收益近15万元。

  

  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

  “以上就我们公司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后的章程,请大家对公司章程进行举手表决。”

  “一致通过!”

  “接下来,选举公司股东代表、执行董事……”

  今年初,曾多次浮现在贵阳市开阳县高寨村党支部书记田超脑海里的画面终于成了现实,高寨村混合所有制公司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迈出第一步。这看似平凡的背后,凝聚了高寨村党员干部多年的经验与汗水。

  “以前村里搞项目、搞产业,大多是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虽对整合资金资源、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等方面起到了作用,但村集体赚得再多也与村干部个人没有关系,村干部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产业发展也就迟缓。”回忆起原有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田超满是叹息。

  今年,高寨村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探索实施“1+1”混合发展模式,将村集体公司转化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由村集体经济控股管理,细化公司章程、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70%,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等自然人占股30%。这种模式能在充分调动村里党员群众积极性的同时,更好地整合资金、保障村集体的资产。

  2022年,高寨村共计种植辣椒580亩,还辐射带动4个村寨和200余户散户种植辣椒470亩,由高寨村混合所有制公司统一收购后进行销售,产业逐步向种植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方式发展。

  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周边群众提供了1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2000余人次就近务工,发放工人工资共计20余万元。“自从村里面发展了辣椒产业,我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每天能赚120元,我自己也入了股份,年底还能领到分红,收入不比外出务工时少呢。”高寨村村民张翠莲一边采摘辣椒,一边高兴地算着收入账。

  “除了我们本村种植的,我们还收购周边村、散户的辣椒进行销售,今年共销售辣椒37万余斤,销售额达到了124万余元,我觉得‘1+1’模式很管用。”田超说。

  

  多方入股增强外部动力

  人心向背,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群众参与,是发展的基石。为了持续推动混动发展,该市明确村集体经济为最大股东,支持村干部带头、引领带动村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众股本,支持将财政资金投入建设形成的资产采取划拨或指定管辖的方式,移交村集体用于入股发展。同时,结合村特色产业等实际,开展与对标龙头企业、内外家庭农场、自然人、国有企业等洽谈对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增强混合所有制公司的外部动力。

  作为试点之一的修文县兴隆村,2022年4月通过“村集体经济注资+村干部投资+群众投资”的方式,村集体出资100万元(占比40%)、村干部出资100万元(占比40%)、村民集资50万元(占比20%),共计250万元,成立贵州鑫胜源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饲料口袋、水泥口袋、有机肥口袋等,厂房占地1000平方米,月编织袋产量达100万条。由村党组织书记任董事长,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村干部担任人事后勤经理、生产经理、销售经理等,实行股东大会制度,对财务实行每周一公开制度,实现管理更科学,财务更透明。并与金久水泥、万江源饲料厂等7家企业达成合作,预计年经营性收入可达92.4万元以上。

  同时,该村还探索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明确收益的40%分红给村集体,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益性事业等。收益的20%用于对工作积极同志进行奖励及在任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奖励性绩效,补贴本村60岁以上老人合作医疗,奖励大学生及帮助鳏寡孤独等,既激发了村干部动力,又解决了村发展中的疑难杂症和突发事件处理等临时性支出。

  “我们的试点村通过推行‘1+1’混动发展模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事实证明我们探索的‘1+1’混合发展模式是符合目前村级实际的,我们也将在实践中逐渐完善这种模式,让它发挥更大的效应。”贵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17/34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