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踏响振兴路上的铿锵足音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2-17  互联网

踏响振兴路上的铿锵足音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张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沿丹江源头而下,冬日美景尽收眼底。位于秦岭脚下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三岔河镇“农旅樱谷·水美三岔河”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三岔河镇黄鱼、闫坪、三星、七星村坡塬地里,群众挥舞着镢头,将1.1万余株大红樱桃苗子栽进田间;挂果的园子里,清杆、拉枝、施肥……这一热火朝天的生产画面,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缩影。

  今年以来,商州区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质量导向”的思路和“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项目化、机械化、信息化、品牌化”的要求,聚集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聚力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加快培育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加大秦岭山水建设力度,全力推进“5+5”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足音。

  

  守底线:成果巩固再加持

  在商州区杨峪河镇楚移民小区社区工厂,30岁的徐毅熟练地折叠衣服、装袋、打捆。包装车间隔壁,十余名工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缝纫工服。

  “原来,前山后山交通不便,日子难熬得没法说。现在我家住10号楼,工厂就在8号楼,中午厂里还免费管一顿午餐,每月有3000元稳定收入,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了。”对于搬迁失地后处于返贫边缘的徐毅来说,监测机制和后续帮扶解决了他的实际问题,让他重新点燃了小康生活的希望。

  今年以来,商州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实施“6313”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推行六支力量排查、三个层面研判复核、一个渠道交办、制作“三类人”识别流程图和网格员监测日志,全面提升网格员监测预警能力,实现动态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商州区乡村振兴信息监测中心主任叱鑫告诉记者:“截至10月底,全区共识别重点监测对象1383户4185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的共923户2900人。”

  事实上,易返贫的重点人口在于搬迁群众。在易地搬迁后扶上,商州区完成8841户易地搬迁群众不动产登记颁证工作,在3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设立就业社保工作站,开发安置小区公益岗位2357个;在易地搬迁安置点认定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42家,吸纳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3150人,有劳动能力家庭实现至少一人稳定就业,15665名搬迁劳动力稳定增收。

  不仅如此,商州区还在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上下足真功夫,2022年区本级共筹集1534.91万元,提升改善3207户住房质量;鉴定批复危房改造906户,目前,215户C级修缮加固和691户拆旧建新全部竣工入住,低收入群众等重点对象住房质量有效提升。

  据介绍,商州区常态化开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行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围绕脱贫群众家庭收入、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主动查找短板,及时整改,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我们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百日提升督帮’活动中,实行排查进度‘日通报’、发现问题‘日交办’、工作推进‘周调度’机制,3700名干部实行区级领导走访检查、行业部门下沉自查、帮扶干部入户调查、督查组随机抽查、镇村全面排查‘五查’工作法,累计走访农户133373户,排查整改问题833个,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商州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彭志华说。

  

  增“颜值”:山水秦岭似画卷

  山水相依,是夜村镇何家塬村的生态名片。信步于村中,道路干净整洁,院中花草簇拥,游客络绎不绝。白墙碧瓦,炊烟袅袅,小桥流水……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在大秦岭的“裙带”下,一幅山水画卷在青山绿水间铺开。江山村,因尺树寸泓而灵秀,更因村美民富而名扬,它使得商州区腰市镇成为了刷屏的焦点。

  四季有景,风情各异。百花迎春,盛夏纳凉,秋赏红叶,严冬看雪。驶出高速,宽阔平整的大道,油门一踩便可抵达。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处处留存着古朴风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江山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扎实开展人居环境脏乱差整治工作,推行“旧物利用”“就地取材”等方式,积极创建康养乡村20个、旅游乡村20个、宜居乡村20个,全力打造整洁宜居多彩“江山”。

  “我准备将自家院落进行改造,在农家乐旁边再盖上两层楼,用来办民宿,实现餐饮住宿一条龙,将客人留在这里。”江山村个体户李海峰信心满满。

  乡村增“颜值”,群众提“气质”,商州区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今年以来,深入开展“421”行动,先后投工投劳5万人次,出动机械1600台次,清理堵塞河道530处120多公里、垃圾4600多吨,拆除闲置土坯房、危倒房1278户,清理损毁菌袋870万袋,开工建设通组路91条116公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下硬茬治理,出实招提升。商州区全面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强化农膜回收、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厕所革命”加速了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全区新(改)建卫生厕所3.8万余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2.2万余座,全区农村户卫生厕所4.6万户。新铺设排污管道102千米,新建污水处理厂2个,配置生活垃圾运输车77辆,三轮车2923辆,垃圾箱3212个,垃圾桶12万余个,配备农村保洁员3285名,建设垃圾填埋场20个,农村卫生环境明显提升。

  商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全韬说:“下一步,商州区将继续总结好的做法,将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工作推向深入,全力打造视觉美丽、心灵舒畅的秦岭山水乡村‘升级版’。”

  

  促振兴:特色产业舞“农”头

  从洋芋糊汤疙瘩火,收入全靠种田地,到产业园里当工人,楼房路灯柏油路,三岔河镇的发展变化,总是绕不开乡村振兴这个话题。

  “我们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大红樱桃、水蜜桃、连翘、中华蜂、葫芦等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让特色产业舞起乡村振兴的‘农’头。”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说。

  产业兴,则群众富。商州区“5+5”特色产业体系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定盘星”。据介绍,全区重点发展“药、果、菌、畜、薯”五大区域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菊芋、豆制品、土蜂、水产、设施果蔬等特色产业,聚力打造中药材、食用菌、畜牧养殖十亿级产业,核桃、马铃薯五亿级产业,菊芋、土蜂、豆制品、水产、设施果蔬亿级产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支持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引进特膳食品生产线,开发菊芋蜜饯、酱菜、功能饮料新产品,打造万亩菊芋产业融合示范园。据了解,森弗公司与商州区234个村27452户农户签订了47854亩的菊芋种植收购协议,免费发放菊芋种子2319吨。共计收购菊芋69944.8吨,为种植户带来收益8393万元。

  “我们一方面做好樱桃、核桃的科管,另一方面在林下大力发展魔芋、中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使村民实现多途径增收。”对于全村产业发展现状,沙河子镇任家后村党支部书记李卫东说。

  沙河子镇在产业发展中,积极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全镇发展食用菌120万袋、菊芋种植1600亩、土蜂养殖1100箱、樱桃园3200亩。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商州区推进“十百千”乡土人才培育和党员带富增收工程,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持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每个村至少建成党员带富增收示范项目1个,培育乡土人才不少于10个,全区达到2500人。

  “我们在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及产业配套体系,全力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吹响勇毅前行的嘹亮号角,踏响振兴路上的铿锵足音。”彭志华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17/34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