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点亮“红色朋友圈” 缔造金口“幸福家”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2-16  互联网

点亮“红色朋友圈” 缔造金口“幸福家”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基层治理探索纪实

  

  

  点亮“红色朋友圈” 缔造金口“幸福家”

  

  金水社区召开共驻共建单位座谈会。

  

  

  点亮“红色朋友圈” 缔造金口“幸福家”

  

  闸东社区“红帆管家”志愿队参与社区共建共治。

  

  

  点亮“红色朋友圈” 缔造金口“幸福家”

  

  范湖社区“金河小公社”组织江夏区政协金口联络委委员和辖区党员共商共议。

  

  

  点亮“红色朋友圈” 缔造金口“幸福家”

  

  长江村农业产业核心区。

  

  

  点亮“红色朋友圈” 缔造金口“幸福家”

  

  金口鸟瞰图。

  一砖一瓦显乡韵,一镇一街出美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是“大城大乡大江夏”的缩影。今年以来,金口街道秉持“城乡共同体”理念,以党建“铸魂”为驱动,以文化聚力为抓手,以“村社共建”为亮点,走出一条“全域联动、全民共享”的共同缔造“金”路子。如今,环境脏乱的村湾变成山清水秀、祥和富饶的“福地”,邻里陌生的居民变成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家人”,一幅幅美丽幸福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夯实“共”的基础,缔造人人是“战友”的“红色家园”

  金口街道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共同缔造全过程,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网络,落实“党组织+党员+群众”联系机制。纵向建全“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片区)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横向建立“1+N”基层自治组织和“5+N”社会共治组织,“1+N”即村(社区)每名党员干部联系N个志愿服务队,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的模式培育有组织、高素质的“红领金”自治队伍,动态吸纳群众组建各类自治组织,实现每名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每户群众都进入自治组织、每个组织都参与共同缔造,不断夯实社会治理根基;“5+N”即在“五社联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基础上发动各领域社会人士参与共建共治,以组织“公转”带动党员群众“自转”,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金水社区坚持“党建共建、优势互补、协同治理、互促发展”的原则,联合武汉海纳药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武汉贝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金江南工业园联合党支部、长山小学党支部,成立社区大党委,组建“邻里汇”党建联盟,共同制定党建联盟公约,以“社区慈善基金”为纽带凝聚共建合力,通过党建共建联席会制度,邀请辖区相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多方共商共谋11次,更好地统筹社会资源、发动群众力量,共同解决难点问题7个,办成民生实事20余件。

  长江村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相融”的原则,联合周边5个村组建长江蔬菜基地联合党委,6个村分别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武汉绿江之航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科学统筹6个村的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促进蔬菜种植、销售、仓储、加工、配送等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实现了片区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拓展“联”的路径,缔造人人是“亲友”的“温馨家园”

  金口街道深化“家人治家”理念,建立常态化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以党员联户“认亲”、多方联动“认队”、志愿联治“认事”为途径,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红色朋友圈”,不断拓展交流互动的渠道和方式。线上通过“一周一问需”“一月一认事”,及时掌握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线下通过打造防疫圈、敬老圈、巡逻圈等,动态吸纳群众加入党组织领导下的志愿者协会、老年人协会、共同缔造协会等自治组织,每月开展一次“家务大家干”“效果大家评”活动,组织群众参与区域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并通过“点赞”“互评”等形式共评成效、共享成果,进一步凝聚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成为志愿服务的“主人翁”。

  闸东社区将2个大网格细分为5个“微社区”,每名“两委”干部联系一个“微社区”,每个“微社区”中选出3-5名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联系一个“微网格”,建立了社区党员群众全参与、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的多层次服务保障机制。率先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志愿者接单”的认事流程,社区每月分类公开认事“菜单”,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公示栏等渠道,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和社会组织领办民生实事,积极投入环境美化、矛盾调解、帮办代办等社区事务中,把民生“实事菜单”变为居民“幸福礼单”,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居民生活更有“质感”。

  金水社区以党员“双报到”为载体,开展党员“认亲”活动,落实“街道党员干部联户、校企党员‘联谊’、社区党员‘结对’”工作机制,广泛发动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参与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组织下沉党员和社区居民,开展“文明实践日·靓丽星期五”系列活动31场,开展困难户走访帮扶活动10次,为16户困难家庭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让星星“志愿火”传递浓浓党群情。

  

  搭建“议”的平台,缔造人人是“密友”的“和谐家园”

  全街道7个试点村(社区)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协商机制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批党建小院、党群议事巷、红色议事亭等议事平台,定期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切实为群众纾难解困。同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网格、湾组开展“微议事”活动,让群众反映诉求更便利,建言献策更精准。

  闸东社区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全过程协商”治理体系,定期开展“我是‘小管家’、共管‘家务事’”活动,引导居民参与谋事、理事、管事、评事、议事全过程。在协商过程中引入意见打分机制、效果评价机制,提升协商议事的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经过7次有效协商,制定了全市首个《共同缔造“1+3+N”公约》,确定了“渔民之家”共享园地设计方案,筹集了一批居民捐赠物资。

  范湖社区成立4个“金河小公社”,搭建“人人是社员”的开放议事平台,在社区党员中民主推选出4名素质好、能力强的“小社长”,通过收集问题、确定议题、协商议事、分流落实、评价反馈“五步议事法”,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解决邻里问题的积极性,实现“居民的事邻里帮办、社区的事大家共管”,让社区处处洋溢着平安和谐的“音符”。

  金水社区以“邻里议事会”“亭下议事会”为媒介,搭建“谋事、办事、管事、评事”的全方位平台,按照“居民提议-党小组商议-党支部审议-大党委决议-多方评议”的流程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做到小事立接立办、大事快接快办,高效解决社区道路破损、停车不便、杂物堆放等20余个问题。

  

  挖掘“文”的价值,缔造人人是“知友”的“魅力家园”

  金口街道坚持以文化人理念,通过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打造“红色文化角”,生动展现金口历史文化、村史村貌、党员风采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凝聚群众共识,促进思想转变,培育“同是金口人、共建金口‘家’”的“共同”精神。

  金水闸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一处历史文化展示区,发动居民捐赠老物件12个,3名党员联同10余位居民组建了“讲好金口故事”文化宣讲队,走到社区房前巷角开展“微宣讲”活动3场,通过培育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让居民自愿、自发地投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卫生管护等常态化工作中。

  金水社区联合辖区企业、党员和居民群众共同搭起了文化大舞台,从企业“借台”演出到居民自排自演,从“大家看”的场地到“大家管”的“福地”,舞台摇身变成了人人共管、人人共享的“众乐空间”,今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2场。此外,在社区党员代表的提议下,大家将家中珍藏的老照片放上了“金水时光”文化墙,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培育“优”的标杆,缔造人人是“挚友”的“品质家园”

  金口街道聚焦各试点的资源和优势培育“特长生”,打造“一村一品”“一居一特”,让每个试点均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好经验,并通过互学互鉴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目前,各试点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紧扣目标定位,精准挖掘亮点,树立“七个一”标杆。闸东社区立足“全过程协商”治理体系和良好的志愿服务基础,开辟一个“人人乐为”的共享园地;范湖社区立足“金河小公社”议事会,创建一个“有呼必应”的共治平台;金水闸社区立足深厚的历史底蕴,打造一个有声有色的文化之家;长江村立足优质高产的蔬菜产业,拓宽一个三产融合的致富路径;雷岭村立足村企联建的“殷实家底”,争创一个谋新求变的互助先锋;铁锦村立足美丽村湾的崭新风貌,树立一个整洁美观的环境标杆;金水三村立足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提供一个村村共享的基础模板。

  闸东社区针对居民对多功能公共空间的需求,发动居民共商共议、共建共管,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协商议事、心愿互助、文化宣传等于一体的“渔民之家”共享园地,先后收到居民自画设计图8张,捐赠景观小品、植物花卉30余件。通过开展“我的家我来建”活动,社区党员带头发动居民捐款,组织20位居民投工投劳,成为幸福“小园丁”。如今的“渔民之家”,是居民群众协商议事的平台、齐心筑造的“暖巢”、志愿服务的阵地、打卡互动的“舞台”、幸福笑脸的“橱窗”,成了社区践行“五共”理念的生动缩影和有力驱动。

  雷岭村充分整合周边村湾的资源,积极探索“村企共建”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动村民让地修路,完善基础设施,吸引霄垚农业等优质企业“落地”;通过建设村企共营、村民共赢的“生态停车场”,引导村民当起“设计师”“施工匠”“监督员”,让村民把“村务事”当“家务事”,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霄垚农业在雷岭村先后流转500亩土地发展生态种养产业,带动当地20余户贫困户务工,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就业农民年均增收达1万元。同时,雷岭村立足长远、共谋借势,与武汉市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7个高校院所进行深度合作,并在市供销社电子商务支持下,与企业共建农村电商孵化器,带动本地农产品流通,形成集生产示范、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电商村”,让“荒地”变身为民生“福地”、产业“高地”。

  

  探索“融”的路径,缔造人人是“益友”的“幸福家园”

  金口街道秉持“村社共建”理念,在全街道拓展“幸福村社”共创空间,通过“一堂一站”(“志愿共育学堂”“新农驿站”)、“一巷一角”(湾组协商议事巷、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协商议事角)等多元化平台,开展交流互助活动5场,助力全街道50个村(社区)优势互鉴、成果共享、互融共进。

  闸东社区成立“志愿共育学堂”,发动专家学者、援助律师、社区能人自荐讲师,现已启动法治课堂、防疫课堂、园艺课堂、摄影课堂等10余项特色课程,让越来越多居民成为志愿服务“小专家”,“小律师”志愿队助力化解居民矛盾13起,“园艺师”志愿队积极参与“渔民之家”共享园地的基础建设和花卉管护,“摄影师”志愿队自发组织为社区老人拍摄全家福和金婚纪念照60余张。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索农村志愿者培育新模式,先后为5个村分别培育出一支有热情、够专业的志愿服务队,有效弥补了农村治理力量不足、治理能力不强等短板,以群众自治和多元共治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长江村抢抓“国企联村”机遇,充分发挥片区联合党委的引领带动作用,与湖北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共建,不断拓展产销一体化的“直通”渠道,让村民获利更多,更积极地投入到规模化种植中。为进一步扩产提质,片区合作社与科研院所、高校搭建了“新农驿站”技术共享平台,邀请专家学者为农户现场指导5次,培育了10余位种植“小专家”。他们主动当起了“小老师”,在蔬菜基地为其他菜农讲品种、讲技术。随着村民参与度的提升,“田间课堂”越来越有人气,吸引了周边5个村36位村民成为“课代表”“小组长”,在互学互助中不断壮大“人人是专家”的片区“蔬菜军团”,拓宽村村联动、村民互助的共富之路。今年片区6个村新增蔬菜销售1200余吨,累计带动1000余人次就业,实现菜农增收10%-15%。

  本版文图均由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办事处提供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16/34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