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广西: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精准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2-10  互联网

广西: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精准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广西: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精准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南丹巴平米稻田画。 资料图

  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2022年,广西落实中央政策资金支持,投入约1.4亿元资金实施了4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推进特色产业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保护工程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相关产品当年产值约200亿元,共带动50万脱贫户、监测户发展特色产业,成效良好。

  

  培育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示范样板

  广西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明确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重点用于培育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要求,保护工程每年脱贫县资金占比均达65%以上。现已实施4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共覆盖6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占全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的40%,其中脱贫县产品共49个。保持定力抓项目支持,促进保护工程项目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达标合格证试点、特色优势农产品区、粤桂合作项目重点等农业产业项目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陆川猪叠合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实施保护工程,“,“百色芒果”“”“融安金桔”“”“钦州大蚝”等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覃塘毛尖茶”“”“芳林马蹄”“桂林砂糖橘”等2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每个项目整合资金500万-2000万元整合发展。

  创新实施再提升项目和地标集群项目,推动南宁火龙果等优势项目持续发力建设,以集群化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利益链,创新实施龙胜各族自治县6个、南丹县8个、融水苗族自治县4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4个和贺州市八步区6个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产业集群项目,探索特色产业连片成带。

  

  突出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广西实施保护工程持续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全面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培优一批区域特色品种。坚持种质保护与品种培优相结合,重点支持区域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特色品种繁育选育和提纯复壮,建设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种库,保护核心种质(原种)资源,培优一批优良品种,提升特色品种供种能力。目前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每个项目都形成了品种保护、选育、繁育体系,共建设地理标志品种保护基地30个。

  建设一批核心生产基地。实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建设和提升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生产基地,保护特定产地环境,推行绿色化、清洁化生产模式,推行标准化种养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共建设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示范基地101个,严格按标准体系生产,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南丹县创新巴平米“稻鸭共养”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既能生产出优质的有机稻米,又能生产出绿色生态鸭,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南宁市创新应用火龙果夜间补光技术,从原来的每年采收9-11批果增加到13-15批果,总产量得以大幅提高。

  建立一套特征品质指标。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特征品质监测鉴定,理清产品品质与独特地域和独特生产方式之间的关联,加强特色品质保持技术集成和试验转化。目前全区165个产品均建立完整品质指标体系。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控制和特色品质保持,扩大授权用标主体规模,对全区90.9%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使用授权,培育授权用标企业810多家。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近年来,推动约300家地理标志企业申请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灵山县广泛推进荔枝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共有30余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实现灵山荔枝出口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推广一套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以传统生产方式为基础,结合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构建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综合体。如横州市推进甜玉米产地环境、品种种质、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包装标识等环节的标准制修订,多方面保障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

  打响一批区域特色品牌。统一形象主题、包装设计、宣传口径。2021年开通地理标志农产品动车专列,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高铁专列品牌宣传辐射沿线6个省份,2022年将持续组织开展地理标志冠名高铁专列活动。

  

  提振产业促进增收

  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适度集中资金,强化主体带动,构建产业发展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挥经营主体对产业提升支撑作用。在保护工程带动下,融安金桔种植面积达20.72万亩,总产量超20万吨,总产值超25亿元,农民人均单项收入7000多元,实现3.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并继续通过金桔产业增收,带动了一批“85后”年轻人销售“融安金桔”,年销售额达几千万元甚至亿元。“横县甜玉米”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和实施保护工程短短两年多,平均售价从原来的2元/公斤提高到4元/公斤,年产值增加超过5亿元。

  

  强化多元宣传讲好品牌故事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突出特色文化传承,积极挖掘具有农耕性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农事习惯和乡土文化,讲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故事。

  建设特色资源展示场馆。持续推进各地结合现有资源优势,建设展览、科普、体验、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展示场馆,集中展示地理标志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特有属性。恭城月柿在原中国月柿博物馆里增加恭城月柿地标馆专馆,融水灵芝和金秀红茶分别建设地理标志专题展销馆。目前全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共建立或改善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馆30多个。

  融合文化旅游发展。深入挖掘地标传统农耕文化,建设特色资源展示场馆。南丹巴平米项目通过文旅结合,在核心区创作的“百年辉煌 伟大复兴”“农产品地理标志南丹巴平米”彩色稻田画,成为南丹乡村旅游的打卡之地,提升产地的热度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度。建立或改善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馆30多个,钦州大蚝建立海上展示馆,恭城月柿在原中国月柿博物馆里增加恭城月柿地标馆专馆,融水灵芝和金秀红茶分别建设地理标志专题展销馆。保护工程项目主体还结合地方文化树立标牌、通过设计文创产品、主题歌曲创作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农产品品牌和文化,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

  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走出去”。着重打造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依托中国东盟国际农业合作展、东盟种业展、桂林农交会、绿色食品宣传月等展会平台集中推介列入中欧互认的百色芒果、覃塘毛尖茶等12个产品。线上开展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专场直播,线下指导各地举办产业发展及品牌推介会。推动桂林罗汉果及其制品2021年出口约4.2亿元,同比增长81.2%,主要出口欧盟等国家地区。融安金桔企业2022年首获5吨出口订单,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搭建营销平台促优质优价。近三年举办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题的推介会、丰收节、采摘节等推介活动300多场,品牌影响力有效提升。组织龙胜地标集群6个产品与广西菜代表“桂小厨”达成战略合作,专门研发地标农产品菜品,将龙胜地标集群作为高端食材推广应用到市场中,助力产品产销对接。线上对接产品开展直播带货。举办地理标志产品专场直播,2022年在“315”、绿色食品宣传月期间组织100多个产品做推广直播销售,直播间观看人数100万+,销售额超百万元。

  在保护工程的带动下,广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了一套质量品质保障体系,唱响了一批乡土区域品牌,壮大了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一套持续发展机制,全面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为广西振兴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文图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站提供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10/34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