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万顷良田接天齐 现代农业夯地基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2-05  互联网

万顷良田接天齐 现代农业夯地基

——新疆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实习生 陶莉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高位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各地对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建设方向,紧紧把握良好机遇,坚持高效率组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作,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将传统农业引入了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政府高位推动,促进高质量建设

  “目前,新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89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0.6%,农田水利建设规模全国领先。我们要建好、用好、管好高标准农田。”近日,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万里介绍。

  为促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自治区政府还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家库专家管理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分别从人才储备和政策激励角度,促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以来,自治区继续稳步推进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已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管长远、长受益。

  走进伊宁市潘津镇农田可以看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河畅通……一块块高标准农田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让这里到处生机勃勃。

  “我们按照自治区的八项标准,渠、路、林、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林、农业科技、建后管护的要求来进行建设,目前已完成了90%,渠道和道路全部完成。后期我们将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林种植,以及农业科技服务等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成建设。”近日,伊宁市农业农村局项目办何凯介绍。

  额敏县抓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现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0.09万亩,今年计划再建5.5万亩。当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得到了更高效地利用,小麦、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农民得到了实惠。

  

  创新节水机制,增强建设实效

  沙雅县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势较低,在严守水资源红线的基础上,要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等需求,该县同样面临着缺水的难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大胆探索,大力改革,按照“农田整改到位、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农民是直接受益者。60岁的伊里亚斯·沙依普是沙雅县海楼镇克孜勒塔木村村民,他家有32亩土地,以前,因为地里放水的事情,和邻居没少吵架。“2016年,防渗渠修好以后,就没有人吵架了。2017年我用上了节水滴灌技术,每年能省一半的水费和化肥,棉花产量也提高了一二百公斤。”他说。

  通过建设节水工程、创新节水机制,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引水不断减少,农业产出却连年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沙雅县将年度限额结余水量用于新增人工生态林和自然生态灌溉,保护了生态环境。如今,全县森林总面积达484.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4%,相比“十二五”期间的6.9%提升了0.24%。

  沙雅县是新疆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全疆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全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443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73,干支斗三级渠道防渗率达64.35%,兴建阿尔塔什、大石门、玉龙喀什等一批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农业防洪抗旱能力显著提升。

  额敏县上户镇萨铁克村的高标准农田滴灌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村民塔斯素·谢焦成了派水员,每天有200元的工资。他家有200亩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去年,每浇一遍水,需要雇两个人,跑前跑后忙好几天,花费1万多元。今年,一遍水的水费降到6300多元。他一个人浇完自家的地,还能兼顾村里其他村民的3000多亩地。

  

  重构经营关系,提高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使得全区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跨越,为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并催生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重构了传统农业、农民、土地、市场之间的生产经营关系。

  额敏县郊区乡吐尔宫村现已整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大都由合作社经营。今年,该村脱贫户杜旭强在村里的富邦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从事拖拉机维护和田管工作,一年干6个月,每月工资有8000元。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他家48亩地的流转费从往年每亩790元涨到了1160元。

  在沙雅县德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社员依明·依达依介绍:“我们合作社的棉花地全部用上了高效节水滴灌系统,电脑上操作就能完成棉花田间管理,很轻松。今年我当了片区长以后,每月工资有3800元。妻子搞养殖,一年收入有2.5万元。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以后,去年分红9000多元。”据了解,该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社员按照保底收益加二次分红取得收入,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还可以就近就业实现创收。目前,沙雅县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70家,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27个。

  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沙雅县农业提质增效明显。该县的棉花品种从过去的100多种统一到2个主栽品种,棉花“一主一辅”用种模式已全面推开;棉花机械采收率由2017年的5.2%提高到目前的98%,比人工采摘棉花亩均至少节约成本600元,价格较其他产棉区高出0.3元/公斤。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沙雅县实现棉农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土地规模化经营还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相互配套,吸引了一批棉纺、农机制造、节水设备等相关联的企业投资,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05/34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