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品品牌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张晋 杨静 万思敬 姜鹏
现代化的设施农业收获现场。
胶州市铺集镇进行机械化麦收。
农品品牌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方向。
时下,农业品牌打造已成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农村消费的有力抓手,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青岛市现有耕地面积654万亩,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7位。全市知名农产品品牌16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958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4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3年进入全国十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提效益
青岛不断调整优化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队伍,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提效益的良好发展格局。
实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行动。编制《青岛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区域集聚,高标准打造胶州大白菜、大泽山葡萄等4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全市发展特色农业400万亩,培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34个,名特优新农产品登记数量居全省首位。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三大主体,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3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7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达到3.6万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累计注册商标2.2万个,全市85%以上的农业品牌来源于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
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行动。坚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打造出畜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两条千亿级产业链,粮油、奶业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茶叶、蓝莓、胡萝卜等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以特色农业产业链为载体,贯穿种苗繁育、生产、加工、流通等全过程、全环节,培育黄岛蓝莓、平度大花生、莱西畜产品加工等品牌集群30余个。
出重拳抓监管,创优质保安全
青岛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突出产管结合、无缝衔接,建立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品牌农产品质量品质。
产前环节突出投入品监管。以节肥、控药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出台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规定和农业废弃物管理办法,实施投入品约谈和“黑名单”制度,坚决遏制非法添加、高毒高残留等违法违规行为。每年推广绿色防控技术400多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00多万亩,全市水肥一体化达到90万亩,化肥农药施用总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
产中环节突出标准化生产。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73项,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有标可循;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263个,标准化养殖场1500多个,菜果茶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率达到73%。建立严格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风险评估制度,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确保不合格农产品走不出田间地头。
产后环节突出检测追溯。建成市、区市、镇街、村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设立417个农产品监管网格、366个畜产品监管网格,将5459家生产企业,1200家生产基地(园区)纳入“智慧农安”监管追溯系统。每年完成农产品定性检测40万批次,地产农产品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实施“检打联动”,对不合格产品24小时内启动执法调查程序,一经确认立即取消农产品品牌标志使用权,用“零容忍”的态度确保农业品牌的质量信誉。
开拓全球市场,融入“双循环”
青岛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城市优势,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按照国际标准塑造“青岛农品”质量品牌,加快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搭建新平台。立足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全国首个农业“国际客厅”,承办亚洲农业与食品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农民创富大会等国内外重量级展会,设置“青岛农品”热销区,推动300多种品牌农产品借船出海。
拓展新市场。发展外向型加工农业,创建中国(青岛)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积极拓展欧美、东盟、中亚等海外市场,全市农产品出口企业达到1200多家,其中1000余家企业通过BRC等国际出口质量体系认证,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农产品出口311.5亿元,按照国际标准塑造的“青岛农品”正快步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真正实现“绿色品质,世界共享”。九联集团鸡肉出口连续11年稳居全国首位,占欧洲市场总额的70%;胶州市是全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年交易额达到120亿元。
壮大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产业新业态,全市建成中央厨房25个、线上线下结合交易市场28个,开设地方特色农品馆4个,农产品新零售年交易额达到610亿元,打造出“胶味领鲜”“即供”“云山大樱桃”等知名互联网品牌。
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特质
青岛坚持以文为媒、以文铸魂,讲好品牌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地方名品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品牌的特质和内涵。
发展节庆农业。把农民丰收节、胶州湾蛤蜊节、崂山北宅樱桃节、平度大泽山葡萄节等62个农旅节庆活动打造成“青岛农品”系列品牌形象宣传、展示平台,年接待游客460万人次,销售收入160多亿元。
传承农耕文化。编纂《青岛农业品牌故事大全》,讲好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的崂山茶、国礼胶州大白菜、历代贡品大泽山葡萄等“青岛农品”品牌故事。建立青丰种业、胶州大白菜、柏兰等农产品品牌博物馆、展览馆和体验馆,培育出“食在平度”“采食即墨”“乐在莱西”等区域公用品牌和“山后韭菜”“玫瑰之恋”等众多产品品牌。
植入大众文化。实施农业品牌宣传推介项目,利用电视、报纸、微视的媒体资源和地铁、机场、公交等传播媒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介品牌农产品。4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触网达10亿人次,荣获全国融媒体优秀案例奖。
图片由王宇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