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科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看天津——
一根紫玉米这样被“吃干榨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一大早,天津蓟州区东施古镇裕泉庄村党支部委员刘艳淑换上紫红色的丝绒长裙,站在村委会门口等待农业专家的到访。最近两年,刘艳淑偏爱紫红色。在村里,紫色象征着喜庆、隆重,现在还有一层新意义——村里的紫玉米产业,正是这一产业让全村人看到致富新希望。
从废弃物到保健“软黄金”
紫玉米的故事要从5年前讲起。刘春柱是裕泉庄村走出的能人,商场打拼多年,他回到村里被村民选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重担在肩,刘春柱一直在为村里寻找特色产业,想带领村集体一起致富。
东施古镇位于蓟州区的平原地区,该镇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偶然听到北京的一位企业家讲紫玉米从叶子到籽粒到玉米轴都是紫色,营养价值高。”听过之后,刘春柱坐不住了,在多番请求下要到了半斤紫玉米种子。
“拿到紫玉米种子后,我就试种了二分地,转年收成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到国家机构检测。”刘春柱说。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玉米的各项结果符合安全标准,且玉米粒、苞叶、秸秆、玉米轴等部位含有较高的花青素。在接下来的尝试中,刘春柱发现把紫玉米的苞叶和秸秆做成猪饲料,可以使猪肉氨基酸含量增高、胆固醇含量降低,能够达到健康养殖的效果。然而,这一点发现并没有燃起刘春柱的兴奋点,主要原因是紫玉米籽粒口感不佳,不能通过日常蒸煮食用被市场广泛认可,亟须进一步开发。
如何充分挖掘紫玉米优势,进一步开发紫玉米用途,提升其价值?刘春柱一直在思考,他深知实现上述目标,仅仅依靠村里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借助外力,于是他向一直为东施古镇提供农艺支持的天津市农科院专家求助,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找到答案。
接到求助后,天津市农科院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军、霍文娟以及博士陈晓明协助解决。经过实地调查、科学研究,专家们综合考虑决定以紫玉米轴为主体,进行花青素提取研发。
陈晓明介绍,通过农科院内的功能成分提取系统、高速离心喷雾干燥等一系列专业设备,花青素很快被成功提取,团队不断改善和创新工艺,最终将紫玉米轴中的花青素提取量提高到25%及以上,且研制的紫玉米花青素速溶饮剂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大大提高了紫玉米轴的附加值。
“市场上原料花青素的价格能销售到上万元,研发的紫玉米花青素产品前景无限。”刘春柱说。
花青素衍生品不断丰富
现在,紫玉米提取的花青素成了加工所里的新宠,陈晓明将其加入桃子、藜麦等提取物制作成为改善睡眠的产品;团队成员张越、陈颖将花青素超微粉用于主食化和烘焙制作;团队成员崔瀚元制备了富含花青素的精酿啤酒。
“花青素本身没有味道,我们将其与加工所其他成品结合,形成不同功效作用的健康食品。”陈晓明介绍,值得一提的是,保鲜与加工所研发的中试冷萃咖啡,由于花青素的添加形成了更多细分,一抹“紫色”更点亮了食品的时尚值。
花青素精酿啤酒是将紫玉米籽粒或紫玉米轴预提取后,加入糖化液中,进行共发酵后酿制而成,通过陈晓明创制的诱导酵母发酵途径等方法,降低了精酿啤酒里的杂醇,相比其他工艺制作的精酿啤酒,饮用后不易“上头”。
花青素冷萃咖啡是陈晓明团队最近集中力量开发的新品。“紫玉米花青素提取物的功效成分喜爱酸性,而冷萃咖啡恰好能为花青素提供这样的友好环境。”陈颖介绍,利用天津市农科院加工所研制的冷萃提取设备,已经对云南多种咖啡豆以及埃塞俄比亚地区咖啡豆成功进行萃取,成品获得咖啡爱好者的肯定。
将紫玉米与咖啡豆按科学比例复配后,同时进行冷萃提取。“这样做能够把花青素和咖啡的营养成分更全面的保留,使得口感相融度更高,产品稳定性强。”陈晓明说。
全产业链开发带来可观效益
“我们一直种玉米,但从来没这样‘吃干榨净’过。这种紫玉米浑身上下没有一点东西浪费的,玉米轴都能用两次。”与天津市农科院的合作让刘春柱和村民尝到了农产品科技加工的甜头,看到了科技赋能农产品后的巨大价值。
陈晓明结合此前的食用菌种植研究成果,将提取花青素后的玉米轴残渣又转化为食用菌栽培有机肥料,进行二次利用。这样村里农户如果有食用菌种植需求,能够在当地实现基质的直接使用。
“紫玉米须可以制成茶饮,玉米苞叶、秸秆与饲料混合,可制作猪、牛、羊以及家禽的饲料,玉米粒能够制作成玉米面、玉米糊产品。”陈颖一一为记者展示所里制作的紫玉米周边产品。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消费季活动中,陈颖等团队成员在武清区的小镇里摆起了“农科小摊”。他们将玉米开发产品、花青素产品等天津市农科院加工所的成果进行展示,直接与京津冀的消费者见面。
新品不断问世的同时,专家也在研究如何让紫玉米“更紫”。天津农科院加工所把农产品加工的研究前置到了种植环节,建立了“大加工”的研究模式。“我们从农产品全产业链角度,关注对农产品的加工,提高原料的加工适宜性,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原料的附加值。”陈晓明解释。针对如何提升紫玉米的花青素含量,团队针对裕泉庄村紫玉米品种、种植条件,发明了紫玉米植株花青素诱导富集营养剂,该授权发明专利可提高紫玉米植株花青素含量3倍及以上。
“这就帮我们用专利科技锁住了同品类玉米种植、加工的竞争优势。”刘春柱算了一笔账:目前,全村示范种植紫玉米100亩,通过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每亩紫玉米因花青素可增值1-2万元;加上玉米粒、秸秆等销售,每亩地收益保守估计约2.4万元,极大地提高了紫玉米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