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茂:用一生守护“祖宗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冯建伟 邓卫哲 “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作的二十大报告,我激动得彻夜难眠。心里只有一条信念,带领村民跟着党走,我们潭门渔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参加完会议后连夜从北京赶回到村里的王书茂最近比较忙,他忙着抓紧时间利用各种形式向村民和周边群众传达宣讲二十大精神。
皮肤黝黑,脊背宽厚,手掌粗糙,初见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王书茂,当地渔民身上特有的烙印让人感到踏实安全。
潭门镇位于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是我国重要的远洋捕捞港口,也是西、南、中、东沙群岛作业渔船的后勤补给基地和深远海渔获的集散销售基地。
王书茂出生于潭门村的渔民家庭,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年代,一家三代人依靠一个小罗盘,还有老一辈传下来的更路簿,在海况复杂的南沙群岛耕海牧渔。
“自古以来,潭门渔民就在南海捕鱼,‘祖宗海’是我们对南海的亲切称谓。”王书茂18岁就跟随父辈闯南海,不仅娴熟掌握开船、潜水、捕鱼技能,还十分熟悉海情海况,成为潭门渔民中的佼佼者。
在潭门镇,有一支英雄民兵连队——潭门海上民兵连,他们就像移动的海上堡垒,守护着祖国的蓝色海疆。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王书茂对南海感情深厚,1985年,有了一艘30余吨木质渔船的他主动加入潭门海上民兵连,积极投身南沙岛礁建设和南海维权。
“守护好祖国蓝色海疆线,是潭门渔民和海上民兵的神圣使命。”王书茂直言,南海不仅是赐予当地渔民生计的“祖宗海”,更是祖国的“南大门”。
为国护海,他可以豁出命。1998年1月的一天,王书茂带领民兵连运送物资途中突遇9级狂风,4米高的海浪击打木船,他沉着指挥。渔船在海上漂了4天4夜,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他说:“个人安危事小,建设岛礁事大。就是把命丢了,也要把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2012年,在某岛礁建设过程中,时年56岁的王书茂连续工作了100多个日夜后,皮肤因高强度紫外线辐射而灼伤。身边的人都劝他休养治疗,可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直到任务完成才就医治疗。30多年来,王书茂先后参与了南沙多个岛礁建设,为南沙岛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海维权是民兵连的另一项重要任务。2012年4月,王书茂和他的船队在黄岩岛附近作业,遭遇外国渔民船只侵扰。面对无理挑衅的外方渔民,王书茂先口头警告,在对方不听劝阻,要冲入我国领海时,王书茂毅然下令船队挡住外方渔船前进的方向,阻拦他们非法越过我国领海线。经过多天周旋对峙,外方船只最终撤离。
“虽然明知道对方手里有炸鱼用的炸药,但我们没有一个人害怕退缩。”如今,66岁的王书茂,依然没有卸下民兵连副连长的担子。在他和潭门渔民的心里,爱海爱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融入血液、烙在心上的使命和责任。
海上、岸上,王书茂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职责。出海时,他会毫无保留地指导青年人学开船、潜水、抓鱼,带领渔民兄弟共同致富。每遇渔民遇险,他也总是不顾安危,第一个冲出来救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王书茂先后组织渔民抗击台风、开展生产自救120多次,救援渔民600多人次。
艰苦的海上岁月铸就了王书茂钢铁般的意志,也为后来带领潭门渔民发展休闲渔业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2013年,政府号召潭门渔民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在渔民们担心投入资金太大顾虑重重之时,王书茂第一个站出来承包了一艘850余吨的钢质渔船。
“抗风浪的能力更强了,捕鱼的效率也比原来高出好几倍!”王书茂用自己的切身经验打消了渔民承包钢质渔船的顾虑。如今,潭门港已成为琼海市第一大港,大、中型渔船近百艘。
近年来,随着渔民们保护海洋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潭门镇有上百艘木质渔船需转产转业,王书茂又带头将自己的两艘渔船租赁出去,发展休闲渔业,带领群众探索致富新思路。
海上垂钓、海洋牧场、潜水捕捞体验基地……2017年11月,海南省首个休闲渔业试点项目落地潭门。王书茂趁热打铁,鼓励潭门渔民以渔船入股等方式,加入公司参与休闲渔业发展,发展特色渔家民宿。
如今,潭门镇的休闲渔业蓬勃兴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特色民宿远近闻名,海鲜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曾经默默无闻的潭门镇已成为南海渔业文化旅游名镇,年均接待游客量160万人次。
2021年,王书茂被选举为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60多岁的王书茂再一次带头为渔村群众探寻出一条海水养殖业的新路,带领40多户渔民发展工厂化海水养殖,养殖的东星斑、东风螺行销国内多个省市。产业兴旺让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王书茂笑着说,“乡亲们干劲足了,对党的政策理解也多了。”
“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七一勋章”“全国劳动模范”“二十大代表”……一项项荣誉见证着王书茂与海洋相伴的数十载春秋。“我要用我的一生守护南海,让南海越来越美丽,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一路走来,他始终坚信,潭门人守海、爱海及勇往直前的闯海精神不会断,必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