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激活共同富裕神经末梢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1-12  互联网

激活共同富裕神经末梢

——记贵州仁怀市探索实施“强组兴村”工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暮秋斜阳,为黔北大山深处的新庄组,涂抹上一层金黄色调。幽雅恬静、美丽祥和的新庄组,一派丰硕景象。

  暖色夕照中,闲下来的梅朝定老汉,正朝新建成的新庄组办公阵地和文体广场匆匆走去。

  “只要有空,我就要去那里跟老哥们摆‘龙门阵’。在那里还可以开会议事、看书看报、下棋打球、唱歌跳舞……那真是个好场所,把大家聚拢了起来。”说起新庄组脱贫奔小康后的变化,梅老汉滔滔不绝,“没建阵地前,大家要摆个‘龙门阵’,都只能坐在树底下,娱乐、锻炼就更别提了。”

  新庄组,是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协农村一个村民组,梅老汉描绘的变化,是仁怀抓住农村基层发展的神经末梢,实施队伍在组成立、阵地在组建设、产业在组发展、自治在组见效的“强组兴村”工程,助力广大农村迈向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队伍在组成立

  秋收时节,硕果满仓,可鲁班街道山水社区竹林组村民王德英却为丰收愁容满面。

  今年,王德英种植的高粱“争气”,加之代耕土地上的高粱,多收了2000多斤。可按订单合同,多出的高粱卖不掉,意味着能增收的1万多元就会“打水漂”。

  看出王德英的愁心事后,新上任的村组干部马小花立即向村里反映。第二天,还没等王德英回过神,马小花就告诉她,多出的2000多斤高粱,经村里调剂,可以卖了。

  “要没马小花这个组干部,我还不知要为这些高粱跑多少路。”王德英口中的“组干部”,就是组里“强组兴村”工作队队员,马小花就是其中之一,跟其他村民组一样,她由村下派到组里工作。

  为加快推进共同富裕,解决村民组一级无人才队伍的问题,今年初,仁怀市受大坝镇“重心下移、服务下沉、保障下倾”的下组兴村启示,在全市181个村(社区)的1785个组分别成立“1+3+N”工作队,以解决村民组无人领事、办事的难题。“1”,表示一个村民组;“3”,表示镇、村、组各派一名同志组成工作队班子领导;“N”,表示组里的乡贤、退休干部、管水员、护林员、保洁员、退役军人或党员代表等多名人员。

  转机,源于一种探索与突破。政策一出,镇、村特别是组里的热心人士积极响应,覆盖全市所有村民组的1785支“强组兴村”工作队,很快组建完成。一支队伍,就是一个堡垒;一名队员,就是一个依靠。组一级疫情防控、养老保险、种植订单、建房申报、高粱销售、农村医保、反诈宣传、活动开展、纠纷调解、民意收集……一桩桩、一件件民生事、烦心事、家常事,就这样成了工作队扛起的重担。

  鲁班街道星河村关口组村民陈波在外务工挣钱后,就想回家改善房屋。接到陈波申请后,组干部滕明勇、严阳阳立即核查,并于当天就向上级部门报告了陈波的修房申请。

  组干部扎实的作风,让关口组组长朱正华始料未及:“这速度,这效率,跟坐高铁一样快!过去,村民要办的有些事,需要到村部或镇里才能解决,现在身边的组干部就能帮助办了,便民利民更及时。”

  大坝镇簸箕坝村田坎上组工作队队员赵林珊,是镇下派的组干部,下派半年,收获颇多。之前,她每天主要跟公文、会务打交道,当组干部后,她每天面对的是组里的群众,怎么开群众会,怎么跟群众拉家常,怎么调解纠纷,怎么谋划一个组的产业等,都让赵林珊受益匪浅。

  “‘强组兴村’工程,为镇一级干部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提供了如何与群众打交道、为群众办实事的锻炼平台。”大坝镇党委书记张迁说。

  

  阵地在组建设

  “好球,两分有效。”

  “白队,加油!黄队,雄起!”

  秋日傍晚,五马镇三元村水木组办公楼前的篮球场上,水木组农民举行的篮球赛,正在进行,球场外围观的群众不时鼓掌助威。

  组办公楼内,图书室、老年娱乐室、小卖部等场所灯火通明。图书室内,几名孩子正坐在书桌前专心致志地看书;娱乐室里,几位老人正在打纸牌;小卖部前,几位来观看打篮球的群众正挑选饮品。小卖部负责人顾其茂老人介绍,小店谈不上生意,一天充其量卖几十元,赚钱不是目的,最主要的是方便群众。

  水木组办公楼,原是一栋闲置村小教学楼。为打造组阵地,市镇两级决定将这里改建为两个村民组的共同办公阵地。

  听说要建组办公阵地,两个组群众热情高潮,很快就集资8万元现金。见大家积极性高,两个组工作队立即带领大家投工投劳、加班加点装修建设。一个月后,一个集篮球场、办公、议事、娱乐、便利店于一体的组阵地建成。有了阵地,两个组任何事,包括纠纷调解、民生事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组干部办理,组里的活动也可以在这儿开展。

  看到眼前的一切,水木组村民顾正佳谈到,别小看这个小阵地,它能搭建起干群连心桥,更能凝聚起一个组的民心。过去,由于没有组阵地,组里要开个群众会,组长得四处找地方。在院坝开,天气好还行,可遇上雨天、冷天、酷热天,怎么办?在农户家中开,不仅场地窄,还影响主人家生活,很尴尬。顾正佳说:“自组阵地建起后,组长再不为找场地犯愁了。”

  组级小阵地,撑起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舞台。如今,像水木组这样的精品组阵地,在仁怀已建成37个,乡镇100%覆盖;功能稍弱一点的示范点、普通点,已覆盖每个村、每个组。除此以外,鲁班街道打造的“邻里议站”、大坝镇打造的“百言堂”、苍龙街道打造的“法治小院”等村民组阵地,将服务群众的阵地建在群众身边,使党的温暖、精神食粮、文明新风能近距离送到群众心坎儿上。

  

  产业在组发展

  秋阳高照的正午,大坝镇新田村石子坪组组长杨启雄带领组干部李春花顶着烈日,找工作队员杨弟波商讨再生高粱发展和蔬菜种植的事宜。

  石子坪组位于仁怀市与桐梓县交界的桐梓河边,海拔低、气温高、开春早,高粱成熟得早。收割早高粱后,轮作时间又迟迟不到。就因这一间隙,地里的高粱桩快速出苗、生成,村民来不及打理时,地里的再生高粱已经抽穗、变黄。杨启雄和杨弟波竟然发现,再生的二季高粱跟头一茬没两样,颗粒饱满,品相圆润。

  他们像发现了惊天秘密。杨启雄带领杨弟波等队员,决定发展几块实验田,通过精心培育,再生高粱长势喜人,亩产超过350斤。除推广再生高粱外,杨弟波还带起村民抢抓季节发展蔬菜种植业,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实施“强组兴村”工程,最实的就是发展,特别是以组为单位的产业谋划。

  初夏,凌晨3点。五马镇党委会议室灯光如昼,镇村组干部正在为三元村水木组的发展规划建设进行论证。从晚上7点,到次日凌晨3点,整整8个小时。

  发展规划敲定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水木组就建起精品水果园,办起3个养殖场,庭前院后环境得到美化,污水处理设施、通组公路升级改造等相继落地。

  在五马镇,像水木组一样发展起产业的还有协农村长会土组、龙里村新庄组,都发展起酒类包装材料加工、水产养殖等产业。五马镇党委副书记沈开通介绍:“以组为单位搞发展建设,难度小,周期短,易见效,使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广。”

  如今,仁怀1785个村民组90%以上已经谋划发展起有机高粱、蔬菜水果、猪牛养殖、酿造加工等产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在组发展、共富在组体现。

  

  自治在组见效

  微风拂过,稻浪低语。捧起谦恭弯腰的稻穗,高大坪镇银水村兴龙组村民涂仕相欣喜自语:“你呀,是那条老沟救活的呦!”

  老涂描绘的老沟,就是今年兴龙组、杠上组所有村民参与“公益工”活动清理疏通的灌溉渠。

  今年5月,在“强组兴村”工程实施过程中,两个村民组在工作队倡导下,参照五马镇龙里村新庄组的做法,为每家设置“公益工”,当组里开展公益活动或修造集体设施时,“公益工”就得上前参与。如果外出务工不能参加“公益工”劳动的,工作队按每小时10元标准收取经费,再用该经费请人代劳。

  “公益工”制度建起来后,两个组的工作队商议,决定使用“公益工”将堵塞多年的灌溉渠疏通,以便两个组800多亩水稻田灌溉之需。

  说干就干!一个月后,这条长约6公里的灌溉渠疏通,上游水库的水直接灌进稻田里。沟渠提前疏通,今年50多天的高温大旱中,让800多亩稻田“躲过一劫”。

  谈起“公益工”撬动村民组自治的前后变化,苍龙街道水塘村长会组组长陈其富倍感欣慰,他说,过去路道卫生保洁这桩小事,大家都坐等观望,待村里组织人来干。现在村民自我管理、自主决策、主动作为,组里有什么事,广播或微信群里一通知,大家很快靠拢、出力。

  同时,在“强组兴村”工作队的倡导下,仁怀一些村民组制定禁止红白喜事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婚闹、禁止野外用火等“组规组约”,既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又形成了良好的组风民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共同富裕之路指明了方向。“‘强组兴村’工程的实施,凝聚起了党心民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作出了有益探索。”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芦忠于认为,“强组兴村”工程,必然激发共同富裕的决心与信心。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个组接着一个组抓,一天接着一天干,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成为大富,贵州仁怀,随着强组兴村工程的深入推进,西部共同富裕示范市的美好画卷必将绘就!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12/34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