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1-11  互联网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龙成 姚媛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已累计帮助脱贫地区销售农产品797.4亿元、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68.7万人、超过6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产业带动、帮扶升级——

  

  脱贫地区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金秋十月,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一垄垄破土而出的红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行唐县大力倡导种植耐瘠薄、耐干旱、产量高的红薯品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惠及7个脱贫村,是带动当地老百姓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主要产业。

  在湖北省秭归县,漫山遍野的脐橙,就像脱贫群众的“绿色银行”。目前,秭归县脐橙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量80万吨,总产值达100亿元,并且全县已构建低山柑橘、半高山茶叶、核桃、小水果,高山蔬菜、烟叶等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加工、仓储、品牌建设能力持续提升,逐渐培育出多样化、全链条的特色产业集群。

  青藏高原上,牦牛产业已成为脱贫牧民过上好日子的“致富引擎”。在青海省42个脱贫县中,甘德县、泽库县、祁连县等16个县将牦牛作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青海省进一步加大对牦牛脱贫产业的扶持力度,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牦牛相关产品种类达到200多种,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截至目前,有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州级龙头企业、129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直接带动农户1.15万户,户均增收1843元。

  全国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因地制宜,发展出2-3个主导产业。进入过渡期,帮扶政策不松劲、不断档,推动脱贫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55%以上,各地以此为支点,撬动财政、金融、社会多方资金,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驻村工作队选派到位,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接续推进,科技特派员等帮扶力量下沉一线,脱贫产业有了坚实后盾。

  产业“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消费帮扶也在持续跟进,帮扶产品进一步衔接国内大市场。

  

  稳住岗位、实现就业——

  

  巩固好脱贫群众增收大局

  “区里推荐我参加福建惠安线上专场招聘会,在通过达利集团面试后,又送我到区职校上了一周实操课,随后政府统一安排,‘点对点’送我们到企业上岗。”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隰宁堡村脱贫户杨继坤说。今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红寺堡地区黄花菜加工厂一直停工,在加工厂工作了四年多的杨继坤担心没有收入日子该怎么过,好在政府组织的劳务对接解决了他的工作问题,同时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作为红寺堡区对口帮扶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和红寺堡区近年来持续开展劳务协作。惠安县通过线上“送”工、培训“稳”工、点对点“送”工等方式,稳定提供就业岗位,着力促进红寺堡区群众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已有4500余名红寺堡区劳动人口常年在惠安县务工,其中脱贫人口近2000人。

  今年以来,为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巩固好红寺堡区脱贫攻坚成果,惠安县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举办21场红寺堡区专场网络招聘会,惠安县中化、达利、南王等16家重点企业为红寺堡区提供了4500个就业岗位,涉及化工领域、机械制造、食品产业等行业,最终红寺堡区有近1300多名脱贫群众以“点对点”形式赴惠安县务工。

  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今年农历正月初八,渭源县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组织151名务工人员乘坐大巴车或“点对点”定制专列奔赴青岛和福州复工,实现外出务工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闭环运行。

  据介绍,渭源县将打造千人劳务输转基地作为工作抓手,强化东西劳务协作,全力抓好疫情期间劳务输出工作,确保外出务工群众实现健康、有序、稳定就业。目前,全县已实现累计输转劳动力7.24万人,超额完成全年输转任务6.3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96亿元。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稳岗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增收方式。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立足当地现有产业基础、盘活就业存量的同时,通过东西部协作定向劳务输出,持续挖掘就业增量,扎实做好稳岗就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监测全覆盖 帮扶更精准

  作为乡村振兴信息员,每个月走访监测对象,查看监测户的帮扶政策是否到位、返贫风险是否消除,是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王家坪村党总支委员谢雪莲的“规定动作”。

  湖北省宜都市在着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中总结探索出“四色监测”工作法,将所有农户分成红、橙、黄、绿四种类别纳入监测范围,并以此确定不同的重点监测内容,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保证防返贫监测工作动态化、全覆盖、常态化。

  谢雪莲说:“每月村里都会组织村组干部召开研判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研判,并组织人员入户排查。一旦发现农户困难情况属实,则立即启动识别纳入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评议公示后上报审定,录入国网,整个程序限时在15天内完成。”

  目前,宜都市已在全市123个村全面推行“四色监测”工作法,全市近8.5户21.4万名农村人口全部定期进行筛查,确保返贫风险疑点一个不漏,实现全覆盖监测。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脱贫户高洪生为弟弟治病花了不少钱,他心里发慌:“刚脱了贫,不会又要欠债吧?”

  网格员了解情况后,将高洪生的情况申报扎赉特旗防返贫监测系统,触发了大数据预警,扎赉特旗社会治理指挥服务管理平台组织相关部门就医保、就业、信贷等方面的一系列帮扶措施立刻跟进,短时间内就帮助这个家庭缓过劲儿来。

  据介绍,扎赉特旗共有1019个网格,共计2095名专业网格员走村入户,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划分网格分片包干、网格员日常巡查,把每年定期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变成经常性动态监测,采集辖区重点住户人口、收入等信息,汇总到社会治理中心数据平台。

  扎赉特旗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接到致贫返贫风险报告后,组、村、乡、旗四级网格将迅速启动‘村核查评议公示、乡审核预警分级、旗审定研判公示’分析研判程序,同时乡村振兴局整合医保、卫健、民政等行业部门数据,通过系统自动比对、精准识别,传输至社会治理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

  今年以来,扎赉特旗累计发现790户家庭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收入骤降,全旗通过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开发公益岗位等数十项帮扶措施,目前始终确保全旗未发生一户返贫致贫。

  科学化动态监测、常态化排查识别、精准化到户帮扶、综合性防贫保障,织密监测保障网,筑牢防致贫返贫“堤坝”。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11/34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