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良田良法助丰产 精细管理提效益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1-05  互联网

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以“五高”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

良田良法助丰产 精细管理提效益

靳莹莹 闫志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金秋时节,又到一年丰收季。行走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广袤的沃野上,玉米成熟满目金黄,大豆“摇铃”颗粒饱满,农机穿梭在田野里……一幅丰收的画卷正在高标准农田内徐徐展开。

  许昌市建安区按照规划高起点、科技高含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产出高效益的“五高”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4.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2.1万亩,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5.5%和49.5%,真正夯实了粮食生产的基础。

  

  精播细管“一地双收”

  “6∶4复合种植技术就是好,经过测产,一亩玉米产量能达547公斤、大豆102公斤,比普通种植模式亩均多收300元左右。”重阳节前,在建安区椹涧乡王信庄村的高标准农田内,农户吕留军说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喜上眉梢,“良法精管粮丰产!”

  今年,在许昌市建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吕留军采取6∶4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高标准农田内试种了100亩大豆、玉米,交给许昌卓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托管,通过无人机打药、施肥以及滴灌浇水等精细化管理,大豆、玉米长势良好,并取得了大丰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稳粮扩豆的主推技术。今年夏播期间,建安区结合土壤、气候等因素,研究制定了4∶2和6∶4两种种植模式和同播、分播两种播种方式,依托“合作社+农户”以及种粮大户,在五女店镇、张潘镇、小召乡等8个乡镇的10个合作社、2户种粮大户、23户农户中推广5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其中6∶4模式种植2500多亩,4∶2模式种植2400多亩。

  “从实收情况看,目前玉米基本不减产,每亩又可多收近100公斤的大豆,相当于一亩地产生了常规模式下一亩半地的产量和产值。”牵头推广该项技术的建安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李保明说,依托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的机械化设备,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精播细管,加上种在高标准农田内,地力肥沃、灌溉方便,能实现“一地双丰收”。根据统计调查,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平均亩产422公斤、大豆88公斤。

  

  机械化助力颗粒归仓

  “高标准农田打好了基础,科学管理加上机械化生产增加了种植收益。”10月8日,在建安区陈曹乡后孙汪村,铁根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铁根发自肺腑地感叹。今年,他采取4∶2带状模式,实收玉米亩产455.6公斤,大豆亩产105.6公斤。“多亏了采用高科技的农业机械,播种时采用加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的一体化播种机,全部采用无人机植保,灌溉更是全部智能喷灌。”

  10月初,行驶在建安区陈曹乡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田内,收割机、灭茬机、深松整地机等车辆同步作业,一望无际的农田内实现了粮食收获、秸秆还田、翻地整地等机械化作业无缝对接。建安区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董海伟告诉记者:“我们组织了玉米收获机430台、大中小型拖拉机2899台、烘干机40台,确保玉米机收率达到93%、大豆机收率达到96%以上,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内粮食颗粒归仓,建安区农业机械技术中心提前对接农机经销商,增加农机维修服务队至12个,24小时值班,确保机具出现故障后20分钟内到达现场;在高速路口设立“三秋”机收跨区接待服务站,在各乡镇(街道)成立服务站点,明确乡、村专人负责联络服务工作,成立区、乡两级“三秋”应急志愿服务队,为无法返乡人员、收割困难家庭开展代收代种代管服务。

  据介绍,建安区粮食年均总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每年为国家贡献商品粮30万吨以上。今年,全区秋粮农作物种植面积为74.6万亩,其中秋粮面积62.3万亩。截至10月31日,秋作物累计收获74.1万亩,已收99.3%,秋作物除了0.5万亩应季蔬菜未收,其他已全部收完。整地72.5万亩,小麦累计播种69.6万亩,已完成播种任务。全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38.3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590台,受益农户429户。

  

  “智慧种田”更轻松

  秋收时节,在建安区灵井镇灵北村一块刚刚收获的高标准农田内,红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李振光正驾驶着大型拖拉机进行深松整地,“早上6点多下地作业,除了中午吃饭,基本不停歇。”

  土地深松可以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化肥挥发和流失,提高作物抗旱、抗倒伏能力,是近年来建安区推广的农业增产增效项目之一。今年建安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深松整地项目,设置了东部、南部、西部3个作业标段,作业面积9万亩,经过公开招投标,建安区林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红伟农机专业合作社、保献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今年的深松作业补助工作。

  “我们调配了10名农机手,分成两班,轮流作业,同时印发资料,宣传深松整地的益处,全力推进深松整地项目。”红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红伟说,“合作社为每台深松整地机安装了深松监控终端,实现农机作业智慧化。”进入李振光的驾驶舱,通过安装在舱内的深松监控终端显示屏,能清楚地看到当前作业深度为33厘米。

  “如今种地非常轻松,都离不开这些高效智能的现代农业机械和高标准农田内基础设施建设。”建安区陈曹乡尚庄村的千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田里,尚庄村村民尚小军拿出一张卡,在通电机井上一刷,一个臂长近300米的全自动喷灌机缓缓移动,将一串串细密的水雾均匀地喷洒到农田里。

  看着刚露出地表不久的麦芽,尚小军兴奋地说:“现在麦田里有点缺墒,我刷一下卡,就能操作这个中心支轴式全自动喷灌机,一天可以浇100多亩地,平时加强好水肥管理能为实现小麦高产奠定基础。”

  在尚庄村田间,装有固定式、绞盘式、地埋式自动伸缩等10多种喷灌设备,自动测墒等智慧新技术的使用,浇灌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喷灌”。“过去依靠传统浇灌方式,费水费电费工,现在高标准农田内科技‘挑大梁’,浇一亩地能节水25立方米,成本降低45%。在科技助力下,尚庄村的小麦亩产从5年前的不足400公斤增至去年的560公斤,土地从‘望天收’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大粮仓’。”李保明介绍。

  时下,在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管理优、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建安区还嫁接5G+、远程监控等农业新技术,项目区内粮食产量亩均提高150斤以上。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05/33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