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迎难而上 破题有方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1-22  互联网

迎难而上 破题有方

——上海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设观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

  绿色种养循环是引领中国都市农业的上海必须坚守的底色和模式,为了擦亮这一底色,完善种养循环模式,上海早在20年前就开启了养殖业布局调整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探索实践。如今,上海域内养殖场干粪全部制成了有机肥,成为种植业的“香饽饽”,液体粪水则还田利用或者按照环保要求处理后达标排放。那么,当下的液体粪水处置模式是否达到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要求?

  “液体粪水有效还田是目前上海全面实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比较严重的‘肠梗阻’,农业农村部把上海列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后,我们自我加压探索养殖场液体粪水还田资源化利用。为了上海种养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有这个勇气和担当。”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种植业处处长李建颖说。

  

  诊断种养循环农业的“肠梗阻”

  众所周知,上海种养循环农业的理念形成较早,并且在家庭农场中得到成功实践,但规模化养殖场液体粪水有效还田问题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这也是事实。种植业者都知道液体粪水是很好的有机肥,养殖业者心里也很清楚,如果能找到液体粪水还田的路径,首先可以省下高额达标排放处理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从事养殖业就不再有后顾之忧。种、养双方的需求明摆着,只要两者有效结合便各得其利,而且,从上海全域看,现有种植业规模也完全能够消纳养殖业产生的液体粪水。上海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肠梗阻”病源究竟在哪里?

  金山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任务是围绕液体粪水有效还田,开展水稻、蔬菜、果林的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建设,示范内容几乎涵盖了试点全部内容。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鞠东斌是金山区试点示范区领导小组组长,对液体粪水循环利用的各环节出现的难点深有体会。鞠东斌系统总结了液体粪水循环利用三方面难题:缺少循环利用的顶层设计和协调机制;缺少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市场联结机制;缺少联结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桥梁——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就是说,站在循环农业的角度,在现有的政府和市场化服务模式下,试点之前,上海种植业、养殖业之间的结合仍然不够紧密、不够牢固,上海还没有形成系统性解决规模化养殖场液体粪水有效还田的路径模式,还没有构建起高水平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这就是上海探索液体粪水有效利用需要自我加压、需要勇气的根本,要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协同,我们正在努力探索实践中。”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恩说。

  

  种养业者呼唤系统性绿色循环方案

  11月8日下午,初冬刚刚偏西的阳光照射着深翻耘平的大片粮田,大片裸露的泥土间夹杂着零星的绿肥青苗。写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现场观摩培训会”的红色横幅很是亮眼。记者了解到,上海把现场观摩培训会安排在这里,一是基于嘉定区外冈镇万亩良田区域内1.56万亩粮田用上了附近光明集团万头猪场里的液体粪水,二是作为上海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区之一,这里的探索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周伟告诉记者,进展之一是这里的液体粪水有效还田已经找到管道还田和第三方槽罐车喷洒还田两种模式,万头猪场里的粪水几乎全部还田利用。进展之二是万亩粮田摸索出受到种植业者欢迎的还田规则,即以春夏水稻播种前和秋冬水稻收割后大量粪水还田翻耕为主,以水稻生育前期适量还田施用为辅。

  无论是管道还田还是第三方槽罐车喷洒还田,都存在看似不难实则难度不小的情况,即液体粪水还田不均引起的烧苗。槽罐车喷洒是最好的液体粪水还田模式,却存在第三方设备不足、成本较高、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粮食专业合作社肯定希望稳定用上合格粪水,养殖业者也迫不及待等着我们把液体粪水用掉,关键是需要政府扶持构建起系统性绿色循环模式,根据种植业者的需求提供粪水还田服务。”外冈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宣峰说。

  记者通过宣峰了解到,合作社从2018年转向绿色粮食生产,今年合作社7168亩粮田都通过了绿色认证。为了绿色发展,合作社舍得用好的有机肥,一开始用羊粪,成本不低,今年终于用上了管道粪水,距离养殖场较远的地块由第三方使用槽罐喷洒车喷洒,省了化肥又提高了大米品质,社员们很高兴。

  种植业者呼唤粪水,养殖业者也呼唤找到液体粪水的出路。去年上海松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金山区廊下镇建起了8万头规模的养猪场,以此扩大松林田园鲜猪肉产能保障上海猪肉供给。该猪场虽然建在野外,为粪水找出路仍然成了公司董事长王龙钦的重点工作,在金山区、廊下镇农业农村部门的协调下找到了循环利用模式,他才松了一口气。

  金开(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者同样松了一口气。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营中高端蔬菜,因此,该公司对产品质量有内在的追求,喷施液体粪水是少不得的。该公司为位于廊下镇光明村的507亩基地配备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苦于养殖场液体粪水一时达不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要求,只能通过自家槽罐车运输喷洒,进出养殖场和种植基地都很麻烦。松林公司主动为金开农业提供了一套储罐设施,并全程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粪水及运输服务后,粪水通过金开农业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喷洒,公司因此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水肥一体化设施的使用效率。

  “除了松林公司的粪水还田模式,金山区也探索出了第三方服务液体粪水喷洒特色林果、优质水稻的还田模式,这些探索,应该说很好地回应了种养业者高质量发展的呼声。”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利说。

  

  构建“大循环”疏通“肠梗阻”

  “根据崇明区的定位和现有的种养业布局,迫切需要实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这需要大力提高设施装备水平,以此提高第三方服务能力,不然,很难。”针对崇明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探索实践,崇明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黄卫峰直抒己见。

  农业农村部把上海列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决定在崇明区、金山区、嘉定区以及光明集团设立试点示范区,共涉及每年近100万吨液体粪水还田,崇明区生猪、奶牛养殖量大,液体粪水还田压力最大,而且,这些粪水基本用于浇灌水稻,措施不当、浇灌不匀很容易导致水稻产量受影响,因此更加依赖第三方的规范喷洒服务。

  崇明区有难处,金山区、嘉定区也各有各的难点,这些难点造成上海规模化养殖场液体粪水得不到资源化高效利用的“肠梗阻”。为了真正通过种养循环解决养殖业最烦心的液体粪水出路难题,统筹协调该项试点工作的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种植业处一开始就明确了种植业、养殖业联手破题的思路,以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模式为抓手,形成“大循环”,疏通“肠梗阻”。

  记者发现,在每一个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示范区,都竖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实施地点、实施规模、试点目标和技术模式。领导小组组长一律是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分管种植业的副主任,专家指导组组长则来自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也就是说,从组织层面保障了试点示范区的破题探索。

  记者分别了解了共计20万亩试点示范区的试点目标和技术模式,这些试点目标和技术模式十分符合上海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高水平发展的要求。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因地制宜的还田模式;依托畜牧、农艺等专家力量,化解液体粪水处理不达标、粪水和化肥施用不匹配等问题;提升液体粪水出厂质量和施用的标准化、精准化、科学化;配套还田设施设备,组建服务队伍;通过台账记录并形成监督评估办法。

  “通过试点破题,上海完善了以大循环疏通‘肠梗阻’的理念和思路,认识到现阶段财政资金引导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不可替代性,希望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李建颖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22/33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