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提升粮食流通全过程减损能力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0-28  互联网

枝江市综合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湖北省粮食局


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今年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不让任何人掉队。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今年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为“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粮价波动、国际紧张局势等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多重挑战。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保障国内粮食有效供给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还要节粮减损、杜绝浪费,不断增强爱粮节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

湖北作为粮食主产省和消费大省,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我省出台一系列强化粮食节约措施,制定了全省《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加大节粮减损工作力度。省粮食局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湖北省粮食流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粮食节约减损的指导意见》等,重点围绕粮食收获、运输、储存、加工、消费等流通领域,细化举措,推动节粮减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实施粮食产后减损行动

我省粮食收获季节,常遭遇连阴雨天气,如不能及时晾晒、烘干,粮食容易发芽、霉变,农民收益将受损,国家粮食安全也将受到威胁。实践证明,提升粮食烘干能力,是让粮食免遭“仓门灾”的最有效办法。近年来,我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开展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我省积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支持全省63个县市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750个,粮食日烘干能力达到11万吨。覆盖全省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粮农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每年清理烘干处理粮食百亿斤以上,有效减少潜在粮食损失,促进了粮农增收。2020年秋收时,湖北遭受大范围持续降雨,收获上市的中晚稻水分含量普遍在30%左右,为避免高水分稻谷发霉变质,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烘干粮食达到150亿斤,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持续提升粮食烘干能力。针对我省粮食烘干能力不平衡、主粮烘干率仍然偏低、烘干设施急需换代升级等现状,2022年,我省印发《全省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方案》,通过购置粮食烘干设备给予35%补贴、新建烘干中心按批处理能力每吨1000元进行奖补、落实烘干用电优惠、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等政策,大力推进粮食烘干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烘干能力,优化烘干布局,推广应用绿色智能烘干设备,力争2025年全省烘干处理能力达到24万吨/批次。今年以来,全省新增粮食烘干设备1348台(套)、新增烘干能力4.07万吨/批次,进一步提高收获季应对极端气候灾害能力。

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结合国家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和“优质粮食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支持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农户科学储粮项目建设,安排农户科学储粮彩钢板组合仓62万套,支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收储设施建设项目505个。同时,积极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宣传和培训,为规模化经营主体提供科学储粮技术指导,提升科学储粮水平。农户科学储粮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农户的储粮习惯,户存粮食损失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成效明显。


二、提升粮食流通减损能力

有专家估算,我国每年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流通环节损失损耗的粮食大约700亿斤,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5%左右。减少粮食流通环节损耗至关重要,我省从绿色仓储、物流建设、装备升级等方面持续用力,效果明显。

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落实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绿色仓储提升行动,近年来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9亿元,支持国有粮库积极应用低温储粮技术,累计升级改造原粮准低温仓317万吨、新建改建低温成品粮仓13.5万吨,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建设改造原粮准低温仓容500万吨以上,实现全省国有中心粮库全覆盖,进一步改善成品粮应急供应条件。低温仓储粮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储粮条件,提升粮食品质,能有效减少存储环节粮食损失损耗。

推进粮食物流枢纽项目建设。将粮食物流建设作为提升运输环节节粮减损水平的有效支撑,充分依托湖北“铁水公”多式联运优势,重点支持粮食专用码头、铁路专线、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四散化”运输能力。以武汉为重点,建设武汉阳逻粮食物流应急保障基地,提升武汉城市圈粮食中转、“铁水公”多式联运和应急保障能力。制定《“十四五”湖北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方案》,谋划仓储物流专项31个,开展沿江仓储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形成以武汉、黄石、荆州、宜昌、鄂州等为代表的长江中游粮食物流产业群和以十堰、襄阳、荆门等为代表的汉江沿线粮食物流加工产业园,提高全省粮食流通效益,减少运输环节粮食损耗。

推广节粮减损装备应用。实施粮油产业技术改造,支持粮油加工企业购置关键设备,推动技术升级改造,发展粮油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鼓励和推广应用低温升碾米、柔性大米加工等技术。2022年安排4920万元支持35个粮油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并在全省菜籽油产业链建设中,争取4000万元专项支持菜籽油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进一步引导企业开展粮油适度加工,防止过精过细过度加工造成的营养流失和粮食浪费,不断提高粮食利用率。


三、强化节约减损要素保障

《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需要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新风尚。

持续抓好爱粮节粮宣传。省粮食局大力开展国有粮库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着力培育节粮文化,大力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和“四无粮仓”精神,把节约粮食、爱惜粮食作为粮食行业从业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加快推进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省级基地达到43个,国家级基地达到9家。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科技周活动重要平台和时间节点,常年在各种媒体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引领带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发挥粮安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范围,细化量化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考核指标,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推进产后烘干、高标准粮仓建设等节粮减损工作责任,确保节粮减损各项举措落实落细。为进一步严格粮食流通领域节粮减损考核,将粮食产后服务建设、烘干能力、高标准仓建设和仓储管理能力等作为节粮减损综合考评因素,促进全省各地抓细抓实节粮减损各环节工作。

强化节粮减损科技支撑。为有效突破节粮减损科技创新瓶颈,省粮食局发挥湖北科教优势,2021年以来探索实施粮食科技揭榜挂帅模式,着力推动粮食综合应用、质量安全、绿色仓储、高效物流、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推广粮油适度加工技术成果。2021年以来,总计安排专项资金25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超1.1亿元,整合科研机构、粮机制造企业、粮油加工企业等各方力量,推动稻米智能化生产线联合技术攻关,为适度加工提供技术支撑,探索我省节粮减损新路径。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0-28/33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