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架起金融支农连心桥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1-18  互联网

架起金融支农连心桥 ——青海农担创新方式破解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

  本报记者郜晋亮

  回想起创业初期的艰难,陈有贵差点没掉下眼泪。2010年,陈有贵和几个好友一起出资组建了青海省大通县燕英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起初只是想,承包上几百亩地种马铃薯,谁知道干上了这行越干越来劲,扩规模,做产业,才意识到自己和朋友手头上的这点钱根本就是‘九牛一毛’。”陈有贵说。

  之所以越干越来劲,是因为陈有贵看到了这一行的前景,青海产出的马铃薯品质独特,做出来的马铃薯粉条有劲道、口感好,市场对生态、绿色、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呈增长趋势。然而,所有想法要付诸实践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为了筹钱,陈有贵跑遍了所有的银行,但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答复:“没有抵押物,我们贷不了款。”走投无路的陈有贵只能选择小贷公司,但每一笔贷款都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当时有一笔30万元的贷款,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利息是6000元,年利率达到了24%。”陈有贵记忆深刻。

  近年来,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不仅束缚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步伐,也成为金融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化解此类问题,由财政部牵头出台了一系列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政策。

  2016年8月,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我们要在金融资本和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公司董事长吴新文说,“通过创新方式,为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增信,为金融支农信贷化险,努力探索出一条破解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贵的新路。”

  陈有贵是第一个享受该政策福利的人。2016年底,他顺利拿到了由省农担公司担保的首笔贷款200万元。当时,陈有贵心里乐开了花。

  机构建到县,服务送上门

  “作为帮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的机构,我们坚持做到机构建到县、服务送上门。机构建到县,可以借力基层政府在担保体系中发挥作用,实现上接政策、下接农业经营主体;服务送上门,就是要转变观念,送政策、送担保、送实惠,体现农担公司的责任担当。”吴新文说。

  自2017年7月,青海首家县级农担机构贵德分公司开业,全面拉开政策性农担体系建设的大幕以来,至2018年12月19日农担体系建设完美收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青海农担体系从无到有,30家农担分支机构全面覆盖44个县区,实现机构下沉、人员下沉和业务下沉。

  自从分公司成立以来,青海农担平安分公司经理苏云鹏主动对接各类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讲政策、送服务。2018年6月8日,平安分公司为田宝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等10家新型经营主体发放了首笔共计520万元农牧业信贷担保贷款。

  青海合胜种养专业合作社也是受益者之一。回想起当时与苏云鹏结识的场景,合作社理事长贾生保历历在目:“乡里宣讲担保政策时,苏云鹏在台上讲,我在台下听。当时,听得倒是很明白,如何担保、怎么申请、有什么优惠政策,不过,自己想着贷款哪有那么容易。”

  其实,坐在台上的苏云鹏早就注意到了贾生保,并且到乡里之前就把他发展经历的“底细”了解得一清二楚。宣讲会后,苏云鹏主动找到了贾生保,一番言语之后,贾生保的疑虑打消了,并决定通过农担公司贷款150万元。资金到账,贾生保给苏云鹏打了个电话说:“佩服农担。”

  租赁土地,平整场地,购买饲草,贾生保终于给合作社的牦牛找到了新家。站在养殖场一旁,贾生保指着圈舍里的牦牛告诉记者:“要是没有农担公司这150万元担保贷款,合作社的牦牛还不知道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现在不用担心了,等到春节前出栏一批,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把服务送上门,也要提前做好功课。送得准,送得及时,农担的作用才算是真正发挥出来了。”苏云鹏深有感触地说。

  抵押变灵活,流程更简化

  近些年,服务“三农”最大的一道鸿沟就是“最后一公里”,金融支农、金融助农更是如此。能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值得思考。事实上,这“最后一公里”不仅有服务本身,还有基于缺乏有效抵押物、征信记录等因素形成的金融资本流动壁垒。

  陈有贵这几年之所以在银行屡屡碰壁,正是因为抵押物的问题。建设厂房的土地、种植马铃薯的耕地、村里的房屋、加工后淀粉等产品,没有一样在银行的有效抵押物范围之内。即使凭借合作社和自己的信用等级可以拿到银行贷款,却难解发展之渴。有了农担公司的担保,才真正拉近了合作社和银行的关系。

  这几天,陈有贵正忙着办理还款手续。“这次合作社要申请300万元贷款,你能看到的厂子里的厂房设备,库房里的淀粉粉条都是贷款的抵押物。”陈有贵说,“种植、加工的规模不再扩大了,这300万元将重点用于加工环节的提升改造,要把产品做优、做精。”

  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是许多农牧新型经营主体的痛,为此,青海农担创新担保方式,大胆作为,坚持扩大反担保范围,将生物资产、土地(草场)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交通工具、农业设施设备、农机具纳入抵押范围;将经营主体的商标权、专利权、保单、仓单、订单、股权等纳入质押范围;将多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第三方担保等措施纳入保证范围。

  据统计,通过青海农担担保首次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在保客户占比达到63%。吴新文表示,反担保资源的多样性极大地降低了农牧业经营主体申请担保贷款的门槛,提升了担保贷款的可得性。仅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说,针对贷款难的难题,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

  让难变易,让慢加快。农牧业生产的季节性,造成了生产经营主体对贷款需求的特殊性。农担公司要做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及时雨”,通过建立三方尽调机制、优化内部审贷流程、实施督查通报制度,大大缩减放贷时间。一些老客户感受最深,还完贷款后再提出续保申请,最快一周内就能到账。

  贴费又贴息,惠农最实在

  仙草富硒生物是海东市平安区一家从事金丝皇菊种植、加工的农业小微企业。和多数农业经营主体一样,资金问题依然是发展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公司负责人韩忠祥说道:“农担公司的担保贷款和贴费贴息政策真是给我们送来了福音,而且融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据了解,为了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青海农担通过降低保费收取标准,与合作银行约定担保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不超过20%,落实财政贴息、贴费政策等手段,有效降低了农牧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韩忠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150万元贷款,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4.35%计算,需要支付利息6万多元,而现实情况是银行上浮往往在50%以上。通过农担公司,银行利率上浮有20%的天花板,按时还本付息后还可以申请财政贴息、贴费,1年期贷款可补贴利率为2.18%,再加上2%的保费全额补贴,一年期的实际融资成本仅为3.05%。

  通过韩忠祥讲述,我们可以窥见,在两年多时间里,青海农担是靠什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担保融资奇迹。仅2018年,青海农担新增担保业务近11.69亿元,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引导近16亿元资金流入农业发展领域,为3080家农牧业经营主体减低融资成本1亿多元。

  融资成本这笔账,陈有贵和贾生保,以及通过农担公司拿到贷款的农业经营主体都仔细地算过。

  吴新文坦言,农担公司坚持为农、助农、惠农原则,对于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担保贷款以及贴费贴息政策支持,更看重主体自身的发展前景和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的能力。同时,在审核担保贷款过程中,也明确将其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并向带动能力强的主体倾斜。

  每到金丝皇菊栽苗、采花的忙碌季节,平安区沙沟乡沙沟村、树儿湾村、尕庄村、石沟沿村、大寨子村的村民们最开心,因为他们只要愿意,都可以去仙草富硒生物的种植基地里打工,工资当日结算。一个农忙季下来,每个人的收入最少也在3000元,当然,这还不包括土地流转的收入。

  韩忠祥说:“农担帮我们,我们带农民,农民富裕了,大家共同的付出与努力才值得。”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1-18/33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