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三个菜单”搬出新生活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1-10  互联网

“三个菜单”搬出新生活

  鄢怀林本报记者张艳玲

  “山高摔死鸡,有马不能骑,滩大不养鱼,有病不能医。”一首民谣,唱出了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曾经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朝天区地处秦巴山南麓、川陕结合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川陕革命老区和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全区幅员面积1613平方公里,辖9镇16乡214个村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99万。全区山地地貌占91%以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瘠薄,全区耕地面积仅为幅员面积的10%左右,坡度在25°以上的陡坡耕地达75%以上。

  2014年底通过精准识别,全区共有贫困村64个,贫困人口7421户2551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3.45%。面对基础设施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困境,近年来,朝天区精心制定安置方式、建房模式、发展途径“三个菜单”,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贫困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路径。

  安置菜单四种补助方式自由选择

  “不花一分钱就能住上新房子,交通水电都便利,这是我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大好事。”与陕西省宁强县毛坝河镇毗邻的两河口乡,地处高寒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大沟村4组的光棍儿兄弟罗贤贵、罗贤双说起新房,眉眼间全是喜气。

  针对全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差的现状,结合搬迁户自身情况和意愿,朝天区按照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红线”,科学制定分散自建(人均补助2万元)、规模集中(人均补助2.5—3万元)、城镇购房(人均补助4—5万元)、政府兜底等四种安置补助方式,供搬迁农户选择。

  蒲家乡罗圈岩村就采用规模集中方式,安置点不仅各种基础设施齐备,还有集益农社、“互联网+”综合信息平台、便民服务代办站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安置点周边已形成特色主导产业,贫困户在自家门口就可参与产业或务工发展。

  罗圈岩村二组贫困户张健明分到的崭新小洋楼里,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楼前的自留小菜园里,绿油油的香葱、嫩生生的小白菜生机盎然。

  建房菜单四种建房模式分类施策

  “我们家情况具体,如果不是有统一的施工单位建房,靠我自己不晓得猴年马月才能修得起房子。”蒲家乡罗圈岩村三组的贫困户何青说。何青一家4口人,父亲年事已高,且长期患病,需要一个人专门照顾,女儿也患有长期慢性病,家里劳动力缺乏。村上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意见,组织搬迁农户成立业主委员会,通过比选正规施工单位建房,搬迁农户只需监督进度和质量,既如期住进了新房,又不耽搁农事生产。

  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朝天区根据不同的安置方式所产生不同建(购)房成本,推行“统规统建、统规联建、工程队代建、分散自建”4种建房模式,让贫困户既能在规定时间入住,又能节约成本不负债。

  在分散自建安置方面,对劳动力充足的实行农户自建;对劳动力缺乏的实行部门帮建模式,组织帮扶部门干部职工帮助建房;对没有劳动力或外出务工的经搬迁户同意,委托村委会聘请施工队实行代建。

  在集中安置方面,对劳动力缺乏、不愿自建的实行统规统建,如青林乡场镇、蒲家乡罗圈岩村等15个安置点,由搬迁户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自主招标比选、自主监管,搬迁群众交付自筹资金后就可入住;对有劳动力、资金不足的实行统规联建,如两河口乡永平村、麻柳乡石牌村等7个安置点,由搬迁户按照统一规划,联户建房,降低建房成本。

  “真要感谢这个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我们这些大山里的人也能像城镇居民一样生活。”易地扶贫搬迁户黄万兴感叹道。去年,他还是宣河乡红渠村6组的村民,每次进城看病,都得赶山路,仅路上的时间就要六七个小时。一年后,老黄搬进了朝天区锦绣家园小区内,出门走5分钟就是医院,小区里健身设施、植被绿化样样有,过得还挺舒心。

  在购房安置方面,根据群众意愿和产业发展情况,为群众搭建城区和中心集镇两个购房平台。在鑫地源、明月水岸、羊木水香等10个楼盘,精心挑选2-6人户型房源600余套,并举行“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城镇购房对接会暨购房意愿签约仪式”进行推介,组织群众现场看房、选房。

  发展菜单三产融合确保搬得出能致富

  “搬迁是手段,致富是目的。”朝天区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通过做好产业增收、促进就业创业、加大政策扶持等三个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现代服务、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做强庭院经济、休闲经济、红利经济“三大经济”,为贫困户量身制定了产业发展菜单,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种植了1亩党参苗,下半年可移栽5亩,两年后每亩可卖3万元……”永平村七组村民刘汉福幸福地算起收入账。刘汉福是村上有名的贫困户,在易地扶贫搬迁后,因残致贫的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除党参外,他还种植了2500椴金耳,2017年还被评为“广元市脱贫示范户”。

  近年来,朝天区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积极支持搬迁贫困户发展“5+N”农业特色产业,鼓励搬迁贫困户成立或加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依托6个AAAA、AA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环线和新村产业示范园,带动1000余户贫困群众连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12万亩,1200余名搬迁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靠山脱贫、靠山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

  同时,朝天区不断深化“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企接市”主体培育机制,积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1+3”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大力促进农业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与搬迁贫困户建立利益兜底、收入分成、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平均年增收近1000元以上。

  

  

  图为朝天区大滩镇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张玉伟摄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1-10/33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