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肩负重任做强黄瓜民族种业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6-11  互联网

肩负重任做强黄瓜民族种业 ——天津科润黄瓜研 究所发展纪实

  一粒黄瓜种 绿遍全中国

  □□

  金慧英

  在外国种子大量充斥我国蔬菜种子市场的情况下,黄瓜种子却没有被洋品牌占领市场,我国黄瓜的民族种业始终矗立于世界领先位置;黄瓜这个过去老百姓只有在逢年过节才吃得起的细菜,早已变成人们一年四季随时可以吃到的大众菜——从这两方面来讲,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功不可没。

  2009年1月9日,对于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人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备受瞩目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他们的“黄瓜育种技术创新与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继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再次荣获国家级大奖。那一刻,他们几十年、十几年与黄瓜为伍,浸润在泥土里的青春再次绽放出最华丽的色彩,飞扬的青春、激昂的理想结出了最甜美的果实。

  建所26年来,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一代代科研究人员,连续主持、参加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973”项目及天津市各类科技攻关和推广项目,并开展黄瓜生物技术研究和综合开发研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2项,先后育成“津研”、“津杂”、“津春”、“津优”、“津绿”、“津美”等系列48个黄瓜配套品种,始终处于我国黄瓜产业领军地位。这些优良品种播种在祖国30多个省市广袤的土地上,覆盖了全国黄瓜种植面积的60%,并远销国外,年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科研领先缔造“黄瓜王国”

  黄瓜——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的温和湿润地区,很久以前传入中国。但是人们没育种的观念,只能沿袭老辈人的做法,用地里甩下的老黄瓜取籽做种子。这使得黄瓜品种不断退化,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变天气就患感冒。上世纪50年代,侯锋先生目睹了津郊大地上大片被霜霉病、白粉病侵袭的黄瓜地,深受触动,开始了黄瓜品种研究。1964年他正式立题主持黄瓜抗病育种,使得中国在世界上较早开创了黄瓜品种研究。

  从1961年到1994年间,针对实现黄瓜抗病、丰产、早熟的育种目标,解决抗病与早熟、早熟与丰产的矛盾和周年生产对品种的新需求问题,分别研究培育出“津研”系列7个品种、“津杂”系列4个品种和“津春”系列5个品种,每一系列品种都成为我国阶段性的黄瓜主栽品种,其品种覆盖率占到全国的80%,实现了我国黄瓜品种的三次更新换代。

  1985年,伴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春风,天津市农科院黄瓜研究所成立(2001年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始称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并实行经济自立,侯锋任所长。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侯锋的带领下,不仅代代科研领先,还首创了“网室隔离杂交制种法”,开辟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瓜良种繁育基地,开创了我国蔬菜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模式。被农业部专家组誉为我国蔬菜种业的“天津模式”。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朱光亚题词称赞“该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成为我国‘科研攻关与体制改革的典范’”。

  1995年该所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黄瓜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确立了其在全国黄瓜科研领域的领军地位。此后,针对我国黄瓜生产中栽培茬口、栽培形式和品种类型的日益多样化,以及消费者对黄瓜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相继选育出“津优”系列30个品种,成为当前我国黄瓜的主栽品种,实现了又一次品种的更新换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已成为黄瓜育种的必然趋势。为挑战常规育种效率低、周期长这个世界性难题,现任所长、育种专家杜胜利博士带领科技人员,在国内率先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多抗病性鉴定等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形成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育种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建立的高效稳定的黄瓜单倍体育种技术,使黄瓜育种周期由常规技术的6~8年缩短到3~4年;采用AFLP技术研制出与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并用于核心亲本材料的定向改良和资源材料抗性鉴定,显著提高了抗性筛选效率。从而奠定了黄瓜育种研究在未来十余年保持领先地位的坚实基础,全面提升了我国黄瓜品种创新能力,促进黄瓜育种研究及良种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的“黄瓜育种技术创新与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项目,于2007年获得我国农业行业最高科技成果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并于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该所采用新一代育种平台技术选育的优质新品种数量相当于过去几十年的总和。选育的新品种包括华北型、华南型、少刺型及水果型等不同黄瓜类型,分别适应黄瓜周年栽培的各个茬口,满足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消费需求,使该所黄瓜品种系列化、多样化和优质、专用格局形成,适应市场和消费需求细分的需要,显著提高了黄瓜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体系成果百分之百转化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除了在黄瓜育种上取得的成就外,另一骄人的业绩体现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近10年来,他们培育的黄瓜新品种成果转化率达到100%。为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走样地开发成产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侯锋院士就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开创了全国规模最大、管理科学先进的黄瓜制种基地。

  随着推广面积的不断增大,繁种面积不断扩大,21世纪初发展到500余公顷,年生产黄瓜良种40余万公

  斤,占全国杂交黄瓜年用种量的70%以上。在20多年与基地各级领导及农户的相互合作中,在全国率先实行订单农业,逐渐形成种子生产集团,使分散的小农经济形成集约型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成为科技良种产业化的典范,被农业部专家组称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天津模式”。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蔬菜产业格局的发展和变化,黄瓜所及时调整黄瓜新品种营销策略,建立了一支专家型销售团队。在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二、三级销售网络,使得网络布局更加合理,反应更加迅速。为了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建立了以客户为主体的品种筛选推广体系,并在蔬菜种业界率先引进产品经理制,使新品种的推广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建立了两支专家技术咨询队伍,并开通了免费技术咨询热线,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创一流产品,“十一五”以来,天津科润黄瓜

  研究所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突出科技主导地位,改善种子加工检测条件,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了产业化水平。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了新的良种试验示范场,引进了丹麦产SUPER104型风筛式精选机,美国产LHC401型比重式清选机,丹麦产CC20种子包衣机,扩建了种子加工车间和种子低温贮藏库,建成了国际水平的黄瓜良种科研和产业发展平台。同时,通过采用各种现代化防伪技术,保护自身知识产权,使黄瓜的种子质量、包装设计、成品管理均成为种子界的样板。

  为提升黄瓜良种产业化水平,该所将良种繁育、加工、销售服务网络、市场动态等主要产业技术环节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构建黄瓜良种“育繁加销一体化”信息管理新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了“黄瓜王”网站,在全国率先实现良种的网上咨询、网上经销、网上管理;建立了一支专家型科

  技服务队伍,他们深入各地,调查研究,了解生产需求,通过技术咨询、外出讲学和培训班方式为新品种提供了良好的售后服务。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坚持良种产业体系创新,实践出一套以科研创新为基础,以良种生产、加工和质量检测为保证,以推广营销为龙头,以品种和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目的的产业经营模式。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通过不断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已建成目前世界上黄瓜育种科研领先、制种规模最大的研发和推广基地,提高了良种产业化规模和水平,为丰富市民菜篮子,致富亿万农民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天津黄瓜科研工作一直全国领先,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保持100%,他们在山东、江苏、河南等省新建的繁种基地达3000余亩。“育繁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模式,使得这个仅有40多名员工的研究所,年创利润达到1000多万元,培育的黄瓜良种覆盖全国黄瓜栽培面积的60%以上,年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2006年河北省武邑县北王镇村的李海群开始用天津黄瓜种,由于效果好,一村人马上都开始栽种,至第三年,全县90%以上的菜农都种上了天津黄瓜。特别是该县审坡镇黑林村的栗建河,种植黄瓜一亩收入高达53000元。当地种植天津黄瓜的菜农,一般的平均每亩收入30000元。

  采访中,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乡亭上村村民刁振东说:“我弄黄瓜20多年了,‘春二’、‘春三’都弄过,过去我1亩棚只收入1万元左右,收入不高,种的也不多。现在我种天津的‘津优’35,一棚我一年赚了三万一。经济收入多了,生活好了,我家现在有5间正房,4间厢房,彩电、冰箱、暖气、太阳能,样样齐备……”“津优”35、36号以其良好的商品性、丰产性、适应性和适宜设施保护地长周期栽培等优异特性,成为我国温室黄瓜标志性品种,并在多个地区创造了亩产量与产值的新记录。自2007年育成以来,推广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津优”35号已成为设施栽培黄瓜第一大品种,覆盖我国早春设施种植面积的60%以上。

  由于该所在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技术传授以及成果转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全方位的成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黄瓜业界的带头单位。1999年率先建立和领导了“全国黄瓜研究会”,同年与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等6个著名蔬菜研究所,共同发起创建了隶属中国园艺学会的“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协会”,天津黄瓜研究所所长被选为该协会的副理事长。2008年,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又被确定为中国园艺学会蔬菜专业委员会黄瓜分会的挂靠单位,侯锋院士及杜胜利所长分别担任名誉会长及会长,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推动我国黄瓜领域的学术活动、信息交流、产业提升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任。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所长杜胜利博士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种业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使市场竞争关系已开始由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和国际双重竞争。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向集团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种业发展的两大主要特征。”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立足国内,着眼世界,积极与国内外相关科研与开发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赞同与尊重。近年来,该所承担了中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与泰国Amatha种子公司合作开展了黄瓜品种选育与推广研究,为选育适于东南亚种植的黄瓜新品种和天津黄瓜种业进军东南亚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与荷兰瑞克斯旺种子公司合作开展了单倍体研究;与荷兰国际植物研究中心开展了黄瓜抗虫转基因研究;同时,分别与加拿大、印度、日本、朝鲜等国家开展了品种试验推广合作,提高了该所在国际种业界的地位,加快了其国际化进程。

  几十年前,天津黄瓜人在滨海沃土上播下了第一粒黄瓜种子,如今这粒粒良种已经绿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继续发扬着“创业、严谨、进取、奉献”的黄瓜所精神,坚持科技和人才立所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着我国的黄瓜育种研究及良种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杜胜利博士(左一)向侯锋院士(中)、吕淑珍研究员(右一)汇报黄瓜生物育种进展。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11/33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