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双合”巨变—河南滑县33个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实验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6-11  互联网

“双合”巨变—河南滑县33个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实验

  2009年,滑县决定集聚区内的农村为试验对象,建设大型社区,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子。以“双合”即“合地”、“合村”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实验由此展开。千年村庄面临着怎样的时代命题?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巨轮将如何

  推动农民命运的改变?“双合”巨变,对农村和农民意味着什么?

  锦和新城的农民新居。

  在滑县城郊新区,一个叫“锦和新城”的大型社区正在建设。这是河南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一个农村村庄整合试点,一期工程完成后,该试点可容纳近5000户居民入住。

  2011年1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滑县调研时指出,河南要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一定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社区建设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

  锦和新城的建设,就是在这方面进行的初步探索。

  “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加以改变,就会制约农村的第二次腾飞,”滑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勇说,“经反复研讨,决定以滑县集聚区内的农村为试验对象,建设大型社区,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子。”一个大胆的试验开始了,这就是“双合”,即“合地”、“合村”。

  2009年,位居产业集聚区内的18个行政村,成为当地城乡一体化建设试验对象。2011年,又有15个村庄并入产业集聚区规划之中。两年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33个村庄42000人村民,面临着生产、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革。

  这场巨大变革将给村民带来了怎样的生活?笔者在该试验区进行了深入探访。

  从分散的村庄到大型社区村民开始尝试市民生活

  暴庄位于滑县新区产业集聚区的中心,因而成为最早的试验对象,也是最早搬迁的村庄之一。

  站在锦和新城的路口,笔者看到在一栋栋高楼后面,一排排两层小楼整齐划一,这就是搬迁后的暴庄。2011年春节前,暴庄全村450户、1815口人,整体搬迁到锦和社区,122户住的是楼房,328户住的是连体别墅。

  暴俊合今年62岁,他选择了带院的两层别墅。面积约200多平方米,分成五室二厅两卫一厨。房间装饰一新,地面铺着大理石地砖,液晶电视等现代电器,一应俱全。一楼的一角是一个车库,暴俊合打开车库小门,让笔者参观了他刚刚买的奔腾小轿车。

  暴俊合告诉笔者:“我家原来的院子和房子加上拆迁奖励补贴,一共补了11万,而盖新房子、装修加上买家具家电总共花了18万。”

  在暴俊合看来,“自己出个七、八万块钱住上新房,环境好又舒适又方便,还是能接受的”。暴俊合的妻子胡桂兰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高兴的对笔者说:“以前的老房子冬天要自己烧煤球取暖,而现在有暖气了,家里通了天然气,还有室内厕所,和城里人生活差不多。”

  和暴庄一样,列入规划的老村庄有着相似的特征:住户分散,一户多宅,户均宅基地面积均在4分左右,占用土地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实施缺乏,街道窄胡同弯曲,畜禽乱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农民购物、看病就医、学生上学要到数里外的镇政府驻地或县城。

  李勇是土生土长的滑县人,对各村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想法有着深刻的了解。农民为何渴望进城而又不愿进城?他认为,农民渴望进城是羡慕城里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愿进城是因为他们一无户籍二无住房,儿女上学困难,享受不到城市的福利待遇,且支付不起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

  李勇说:“为什么要整合村庄?因为村庄分散,每个村都配套和城里一样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既不现实,也没有这部分财力。一、两个村不可能设一个医院,学校,也不会设有银行,更不会有公交车辆、商场、戏院等大型基础设施,也谈不上新农村建设!而集中居住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早在村民住宅动工建设之前,为农民提供服

  务的中小学、幼儿园、商场、医院、敬老院、活动中心以及水厂、道路、天然气等项目已先期开工。

  李勇说:“到今年10月底,一期18个行政村4737户可以全部入住。”

  住院子还是住楼房农民纠结中的自主选择

  根据滑县新区规划方案,新区内建别墅、多层、高层和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居住用房,供村民选择。

  如果选择带院别墅的,政府将在规划区域划拨2.9分地(一亩等于10分),依照统一的设计图纸由村民自行建筑。如果选择住楼房的,每户奖励9万元,同时按每平方米800元价格售给农民,成本价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如果选择住高层的,将获得更高的补贴。五保户、因病致贫户,无偿提供住房,原村庄长期退休职工,也可享受优惠政策。“选择哪种形式,完全由农民自主抉择。”李勇说。

  暴庄是最先开始搬迁的村庄,大部分村民选择了带院的别墅房。“除补贴外,每户还要拿出5-8万元不等。”暴俊合说,“这对很多户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钱,大家都在盖房,钱也不好借。”

  对于那些家里资金不足的农户,更愿意选择花钱更少的七层带电梯楼房。已经住进带院别墅的暴俊合说,如果再选择一次,他也许会选楼房。他给出的理由是“160多平米的楼房够住,看上去很宽敞,而且自己基本不用再花钱,还有几户是政府倒退了钱,多划算。”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暴俊合带领笔者参观了村子里的楼房。楼房共七层,一梯两户,每户都是162平方米四室二厅两卫一厨的大户型。笔者敲开了一层2号门,76岁的王庆凤正在家里带孩子。王庆凤说:“我们只拿了很少的钱就住进来了,去年腊月(12月)二十六搬进来,春节就在新房子过的。”当笔者问她住楼房是否习惯时,王庆凤老人连声说:“习惯,没啥不习惯的。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都羡慕我住楼房了呢。”

  62岁的王玉兰就住在王庆凤对门。笔者到访时,她正和儿媳妇在做饭。小儿子住在前排带院的别墅,她和大儿子一家住在楼房。王玉兰说:“住院、住楼都好,主要是村里条件改善多了!水泥路能跑车了,环境也干净整洁多了。”

  李勇介绍,考虑到农民长期的住房习惯,最开始按照院子和楼房比例为65%:35%规划的,但随着暴庄的入住,越来越多的村民发现住楼房也很好,甚至有村民要求退了2.9分地的院子换成楼房。

  睢庄是暴庄的邻村,这个有1400多人的村庄242户选择自建带院别墅。为了节约建房成本并保持进度统一,睢庄村民自发成立筹建委员会,推选出15个人作为委员,统一负责建房的统筹和监督。睢金殿是村民推选出的15位代表之一。他告诉笔者,经过考察,他们选了3家建筑公司,再由村两委召集村民大会,每户选出一位代表,投票选择承建房屋的公司,同意哪个公司就在那个公司下面按个手印,最后90%同意一家安徽公司。后来由于建材和人力成本涨价,协议的价格难以承建,安徽公司退出。睢金殿等15位村民又重新选择了工程队,现在已全部建设完成。“我家正在装修,6月份就能搬新家了。”睢金殿说。

  在合村之前,滑县新区先行推进的是合地。先流转土地,后合并村庄是滑县“双合”试验中坚持的原则。

  “土地不流转,并村后大部分村民耕作不便,农业生产也成了问题。土地流转后,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到企业做工,村庄合并顺理成章,农民住楼没了顾虑。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是一致的。”滑县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韩旭波说,整合村庄,不但是建设新社区,还要对耕地统一耕种,实现集约经营。

  2009年9月,滑县新区新鑫田园开发公司成立,将各农户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到该公司。与此同时,韩旭波被赋予了另一个身份,新鑫田园开发公司总经理。而公司的股东是18个行政村的村支书、村主任和会计。

  韩旭波见证和参与了18个村庄土地流转的过程。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让农民离开土地,很多人感情接受不了,也不愿意。韩旭波认识,要想土地流转一步到位,首先必须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因为土地的面积大小、位置、等级直接影响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益,为此,韩旭波等同志特意寻求GPS卫星定位仪器来解决问题。他们把卫星定位过的土地数据输入电脑,准确计算出土地的位置和面积。“这是给土地存个档案,能确权到村小组或者农户。”

  为让土地流转起来,韩旭波亲自到村里帮村民算对比账。滑县新区农户大概人均1亩多地,户均4到5亩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其实农民直接从种地获得的收益很少,70%的收入还是靠打工,越把农民拴在土地上,他们越难致富。”韩旭波说。

  “你们大家都说说自己一亩地能收多少斤麦子吧。”

  “800斤”、“1000斤”、“1100斤”……村民七嘴八舌报着自家土地的产量。

  “最好的土地也就能收1100斤,最多不超过1200斤,你们同意吗?”韩旭波说。“如果按照1100斤计算,4到5亩地一年大概收5000斤麦子,折合5000元钱,你们再扣除投入的化肥、农药、农机具、劳动力等成本,算算辛苦一年能赚多少钱。”

  “一户也就能收个2、3千元吧。”村民普遍认可这个收入水平。

  “如果将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土地得到的补偿是700斤小麦,一年也是3000多块,这划算不?”在滑县新区流传这样一段顺口溜“辛辛苦苦三百天,汗水撒进责任田,亩产千斤收成好,年终结算亏本钱。

  韩旭波的对比账算得村民很服气。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民讨论、示范带动等方法,越来越多的农民支持和理解土地流转。

  韩旭波说,流转的土地承包权还在农民手里,只是经营权的流转,农民“离地不失利、离地不失权、离地不失业”,流转前提是不能减少农民收益。

  笔者在三里庄村付俊德与新鑫田园开发公司签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中看到,付俊德的土地流转费按土地质量等级是每年每亩950斤小麦,如果以现金形式支付,小麦价值按当年当地中等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地收入997.5元。

  “农民变成‘带着土地的新市民’,土地收益是长久不变的,而且还会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

  暴俊合和胡桂兰一家流转了4亩多地,去年领到了2800多元的流转费。胡桂兰说:“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家里地都我们老两口种,不种荒废了可惜,种吧,又挨累还赚不了多少钱。现在流转出去好,每年拿固定收入,省心又省力。”

  在韩旭波看来,土地流转后,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还可以干些其他事,增加收入,“这会明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009年9月18日,睢金殿一早就来到新区管委会办公楼6层会议室,他手里握着102号竞买号牌。新鑫田园开发公司把18个村流转的1.7万亩耕地耕作权委托给拍卖公司公开拍卖。

  睢金殿清楚记得那天的新区管委会办公楼热闹极了,会议室坐满了人,连走廊里和院子里也是村民。土地经营权公开拍卖,对村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无论是否参加竞标,很多人都赶来看热闹。韩旭波说,参与竞拍的村民就有120多人,比较大的地块还是村民联合竞标。

  睢金殿看中了一块面积356.8亩的地段,这块地原来属于他所在的睢庄和邻村景庄,他对这块土地的质量等级比较熟悉。睢金殿告诉笔者:“我给自己定了700斤的上限,如果低于这个价钱就可以包,而且赚钱没问题。”

  和睢金殿竞争这块土地的是邻村景庄的另外两个农户。竞标的起价是每亩500斤小麦。“我出550斤!”“我出620斤!”听着其他人的叫价,睢金殿下定决心喊出:“我出700斤!”睢金殿回忆说,“从来没有参加过竞拍,也没有经验,当时特别紧张,就想干脆出到700斤,行不行就这一下,再高我就放弃了。”一锤定音,睢金殿竞拍到了想要承包的土地。

  随着拍卖师一次次槌起槌落,18个村的1.7万亩耕地,被6家公司和37个种粮、种菜大户拍得经营权。

  根据规定,新鑫田园公司实行零利润经营,拍卖土地所得全部归农户所有,农户根据田地的好坏,每年每亩可净得700斤至1000斤小麦。

  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31.2万吨,实现十连增,连续19年位居全省第一位,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八连冠”。韩旭波说,经济要发展,又要守住粮食这条线,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流转土地拍卖协议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流转的土地,性质不能变,就是农业用地,发展高效农业。滑县人民政府和承包户签订的合同是15年。

  有了15年的合同保证,睢金殿开始大展拳脚了。他筹集到30万元,打了一口深井外,还买了收割机、播种机、喷灌机、打井机。睢金殿说:“以前每户地少,大家都舍不得在农田基础建设上多投入,也不舍得买大型农业机械。现在承包给我,我得长远考虑,少雇人多打粮才能赚钱。”

  350多亩地,只需要睢金殿和妻子两个劳动力。“现在基本都机械化了,效率提高几十倍。”

  高效率给睢金殿带来了高收益。睢金殿说:“第一年起步晚,基础设施没建好,扣除700斤小麦的流转费,基本持平。今年收益好,马上就夏收了,估计一亩收1100斤,收入差不多10万元。”睢金殿在成为种粮大户之前是个养殖户,最多的时候养过400多头猪,他打算将来再建个养殖场。

  村庄的巨变让有些村民一下子有点适应不了。

  村民们还有更多的担忧:“住到大社区里,物业费、卫生费、电梯费这些费用,咱农民们能负担起吗?”

  李勇说,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新区政府早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社区将建立公益金,由工业园区的利润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支付各种管理费用。

  土地流转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民将去向何方?

  韩旭波给出了多种选择方案。他说,想干农业的还可以干农业,可以给土地流转承包户打工,年龄大点也会有人用;二是外出务工,在整合前,这18个村庄的大部分人也都是在外地打工,三是在新区里的产业聚集区企业上班。

  “集聚区企业需要4万多个劳动力,现在只有2万个,缺口很大,村民们就业问题不大。”韩旭波称,对于首次就业的村民,政府每个月发放200元的补贴,连续发放6个月。“6个月后,他变成熟练工,工资自然就多了,也不用补贴了。”他不表示,政府将加大力度在集聚区内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

  担负着这一重要责任的当属于负责新区建设的河南百得新农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喻家合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他对新农村建设有着自己的一整套想法,但他走了不少市县,却未能将他的设想变成现实。最终,他与滑县招商局局长王占军、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兼新区党工委主任李勇相识了,并进行了深入交谈。2010年4月,建立在“合地、合村”基础上的滑县锦和新城奠基,百得人的梦想得到了实现。试验区将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农民入股的方式进行诚信合作。规划紧扣项目建设和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以低碳、节能、环保、和谐为建设目标,从而实现资源配置合理、科学持续发展、经济良性互动、环境优美宜居、社会和谐安定的社区远景。目前项目建设已累计投资7.5亿元,现已有多层、小高层和高层,共18万平米住宅主体封顶。公司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一期已完工,建成多功能厂房和职工宿舍近6万平方米;二期多功能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已主体封顶。预计今年7月前,可入驻企业3家,全部建成后,可接纳安置1500多户青年大学生、复转军人、残疾人及特困户落户创业,可带动解决1.5万农民就业。

  作为公司的老总,喻家合是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勇建设新农村思路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对建设新农村,他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那就是做好社会、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面闲置资本的嫁接和融合,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按照他的设想,在后续的新区开发中,农民原有的住房、树木、猪圈等,都可以作为资本进入到公司的运营中,以形成更多的农民利益链条。

  锦和新城的村民除了享受来自土地的收益外,也逐步享受到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滑县产业集聚区所有55岁以上的女性、60岁以上的男性每人每月都能领到养老补贴。暴俊合和胡桂兰夫妇向笔者出示了蓝色的养老补贴证,去年他们每人每月领50元,今年补贴标准已提高到100元,明年将提高到200元。韩旭波说:“以后这个补贴标准还要提高”。

  新区还设立了追加医疗基金,对村民医疗保险报销后的大额医疗费用给予补贴,1万元以下补贴10%,1—5万元补贴15%,5万元以上20%。每年给45岁以上的村民免费体检一次。冬天,每户补贴供暖费500元,过春节,每人发放50元购物券。为五保老人、特困户、因病致贫户无偿在社区安置住房。

  但李勇也有着自己的烦恼,他想为新区的“居民”办理相关社会保障,但没有政策上的依据。因为新区里的“居民”还依然是有土地的农民,户籍问题没办法统一解决,农民不愿意失去土地,但拥有土地,就不能转成城镇户口。

  烦恼归烦恼。一切问题都没能阻挡滑县的“双合”试验:二期规划15个行政村,2.3万人,5200户,流转土地2.5万多亩,已聘请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我们要通过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试验,让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农民社区实现‘三区’互动,使农民增收在社区,保障在社区。”李勇在展望新区发展时显得豪情满怀。

  “‘双合’的目的是让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彻底改变农民几千年来生产、生活方式,走‘农业企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道路,为中国的‘三农’问题探索出一条道路。”李勇如是说。

  (本版图片由滑县新区管委会提供)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11/33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