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东北西北看市场产销流通问信息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6-07  互联网

——黑龙江、吉林农业市场信息工作调研报告 东北西北看市场产销流通问信息 探索绿色产业的绿色营销

  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去年以来,黑吉两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大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特别是重点围绕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措施力度。两省的发展特点:一是明确发展目标。黑龙江计划到2015年,蔬菜面积达到700万亩,总产达到2000万吨;吉林计划到2015年,蔬菜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300万吨。二是突出建设重点。选择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冬春蔬菜自给水平。三是发挥规模优势。两省都强调走集群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四是加大扶持力度。黑龙江哈尔滨市对大棚每亩补助5000元,对温室每亩补助2万元。吉林省2010年投入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2.56亿元,开发菜田项目24个。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哈尔滨和长春都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考评机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配合到位和检查验收到位。

  菜篮子工程建设目前也存在一些新问题。一是稳定城郊蔬菜生产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今后稳定面积、提高自给率的难度不小。二是发展设施蔬菜受到资金制约。一般建设日光温室每亩需要14~20万元,建设大棚每亩需要3~6万元。由于农民自筹能力弱,地方政府补贴有限,加上贷款难度大,影响设施蔬菜发展。三是季节性供求失衡问题依然突出。尽管两省地产蔬菜总量基本能满足消费需求,但夏秋季节供应有余,冬春季节又明显不足,市场运行受天气、运输等影响较大。

  全面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必须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应尽快研究出台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评估办法,把菜地最低保有量等纳入对市长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奖惩机制,督促城市政府统筹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菜田保护,防止蔬菜生产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建议实行“两级”考核制度,农业部负责对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考核,各省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城市政府进行考核。二是必须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建议研究设立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实行设施蔬菜补贴,可对农民贷款建设温室大棚给予财政贴息;实行蔬菜关键技术补贴,可对菜农选用良种、集中育苗、高度农药替代等给予补贴;实行基地建设补贴,可采取转移支付方式,对大中城市在中远郊建设新菜田,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给予补助。三是必须强化蔬菜产销衔接。加大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

  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亟待培育

  黑龙江食用菌和吉林人参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一有生产基础。黑龙江食用菌2010年总产量154万吨(鲜品)。其中,黑木耳、猴头菇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滑菇位于全国第二位,平菇位于全国第九位。吉林人参产量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和70%,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二有市场基础。黑龙江东宁绥阳和尚志苇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年交易量都在10万吨左右。吉林东部的抚松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年交易额达到56亿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参集散地。三有加工基础。黑龙江食用菌加工能力达到数十万吨,主要产品有食用菌汤料、黑木耳方便菜等。吉林已在全省启动建设6个人参产业加工园区,人参加工产品有四大类1000多种。四有科研基础。黑龙江在野生菌种人工驯化等方面取得科研成果30多项。吉林先后组织制定了14项国家标准和8项地方标准。五有品牌基础。吉林省专门制定了人参管理办法,成立了“长白山人参”品牌管理委员会。

  但黑龙江和吉林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二是运营理念有待提升。三是配套环节有待健全。四是品牌影响有待扩大。吉林的长白山人参品牌尚处于整合资源、重点培育的启动阶段,而黑龙江食用菌亟待开展系统的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

  当前,要在特色产品的优势产区着力推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快推进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一方面,要增强市场的“硬实力”,即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满足农产品集散、交易、质检、仓储等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强市场的“软实力”,即通过创新交易方式、编制产品价格指数、制定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引进外部战略合作伙伴和职业经理人等方式,提高市场的管理水平和影响。二是要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应围绕特色优势产品区域布局,整合投入资源,集中向产地倾斜。三是要加快发展产地区域公用品牌。对类似“长白山人参”的区域公用品牌,要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进行宣传推广。支持地方注册相关的品牌商标以及举办相关的会展贸易活动。

  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可借鉴

  两省的农业农村信息化都取得了长足进展。黑龙江省通过实施“金农工程”、“12316”综合服务平台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试点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一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计算机延伸入村384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2.4%。二是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全省专兼职信息员达到13600人,建立了1044人的省级农业信息服务专家队伍。三是制定信息服务规范。组织制定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标准》等地方性标准。四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有农业信息电视节目、乡村广播《信息大市场》、“12316”电话解答。吉林省2004年即成立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从2007年将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省级财政预算。村级信息服务点831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8%。吉林农网、市州农网、县市农网全部建成。“12316新农村热线”日均接听农民电话1万多次。“12582农信通”农村用户达210万户,年均发布短信7亿条次。全省网上“一站通”注册会员7087个,网上展厅参展企业903家,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5亿元。今年正式开通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两省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要创新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机制。吉林在建设“12316新农村热线”时采取了“农业部门主导、企业投入建设、双方共同运营”模式,但在建设“12582农信通”时采取了“农业部门引导、企业投入建设、第三方市场化运营”的机制,都有效解决了项目有人建、运行有人管等问题。因此,应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不同模式。二是要重视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从两省的情况看,都建立了一支有效的信息员队伍。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组织开展培训,同时研究推进农村信息员职业技能资格认证鉴定工作。三是要在生产经营信息化上下大工夫。两省在设施蔬菜领域已经开展物联网试点,实现了对温、水、肥等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管理。目前来看,最具备条件的是大型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和质量安全追溯领域。

  编者按:

  为筹备开好全国农业市场信息工作会议,在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的带领下,5月中旬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派员组成4个调研组,先后分赴黑龙江与吉林、宁夏与甘肃、浙江、湖南等省(区)开展农业市场信息工作调研。通过考察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站点,走访市场经理、合作社长、经销商、菜农和信息服务人员,并与当地干部和业务技术人员座谈,对当前农业市场信息工作取得的经验与成就、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以及解决的路径形成了初步判断,对指导各地下一步农业市场信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版今日编发两篇调研报告,以供借鉴。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喻屯甜瓜”推介洽谈会日前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举办。通过“农贸对接”,该区3000吨无公害“喻屯甜瓜”进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本报记者程天赐摄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07/33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