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看点 金融互助合作破解盐城农民融资难
本报记者沈建华
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如何破解融资瓶颈?千家万户农民借贷能否守信减少借贷风险?农民的金融互助合作如何规范运行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江苏省盐城市近年来农民金融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实践,给予了很有说服力的回答。盐城市目前农民金融合作组织试点个数已发展到135家,遍布90%的乡镇,吸收13.89万农户入社,吸纳互助资金余额18.42亿元,投放资金余额15.1亿元。试点以来累计投放互助金60亿元,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范本,被农民群众称为“我们自己的银行”。
盐城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市,借贷难,一直是农民发展农业增产增收的约束瓶颈。2005年,阜宁县硕集镇5位农民注册成立“阜宁县硕集镇富民合作社”,自发开展合作资金融通活动,银监、工商及公安部门要联合组织取缔,盐城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予以支持、协调并进行试点,应运而生的农民金融互助合作社,呈加速度发展态势,短短6年,全市发展到135家,并创造出多种适合各地实际的运作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资金互助合作社“双社合作”共赢模式。建湖县为农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部分社员从事草鸡等农副产品的养殖、种植缺乏资金,也有部分社员资金富余,但缺少调剂平台。资金互助合作社便帮助调剂资金余缺,让专业合作社社员逐步加入资金合作社。目前,具有专业合作社和资金合作社双重身份的社员投放余额已达800多万元,占互助金投放余额的85%,有效地解决了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与“资金互助合作社”联动模式。大丰市新丰镇温氏集团是一个“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养鸡企业。发展之初,许多农户都想搞合作化养殖,因养殖鸡棚造价每个要5万多元,银行借款手续烦琐,借贷过程太长,当地农民难以发展。新丰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便与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达成合作协议,先后给148户养殖户投放资金,使农户养鸡从2008年的100万羽,发展到目前的600多万羽。
“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民经纪人联保小组”联保模式。东台市溱东镇周黄、夏龙两村有120多个从事粮食购销的农民经纪人,针对他们资金需求量大、使用周期短的特点,去年夏收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负责人到村试行联户担保,本着自愿结合原则,每4~7户组成一个联户小组,共同签订联保协议书,合作社对联保小组成员适当下浮费率,75名经纪人组建了17个联保小组,每户授信15万元,仅一个月时间就为其提供了500多万元,及时解决了融资困难。
实践表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作为“熟人经济”、“草根银行”,贴近基层,方便农民,发挥了农村金融主渠道的补充作用。盐城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互助资金来自农民,又全部投向农民。据统计,在累计投放的35亿元中,60%投放于现代农业发展,30%支持农民创业增收,还有10%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急需。
为了推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盐城市从2008年开始,先后下发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办法》、《财务会计制度》、《章程》,以及票据、凭证、合同参考式样等。从过去的“边发展、边规范”逐步转入“先规范、后发展”。在监管过程中,盐城市严把准入关口,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完善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等基础管理,形成了由市、县(市、区)主要领导支持、分管领导负责、农办(农经)部门主管、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人行、银监、金融办、审计、工商等部门协同监管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了持续有效的监管体系,全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可控,作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