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根须一样扎进土里
——浙江衢州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三联工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蒋文龙 朱海洋 徐红卫在福建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外出多年,自2021年起,跟浙江老家村里联系没断过。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怎样激活电子医保凭证……每隔一段时间,曾媛媛都会来个微信、打个电话,让他很是暖心。这不,他刚准备回家过年,最新的防疫政策就发来了。
曾媛媛是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溪口村的一名基层党员,联系着包括徐红卫在内的11户农户,每月至少走访联系一次。群众有啥需求,找她就行;满不满意,手机直接打分。因为联户做得实,村社换届后,曾媛媛从网格员进入村“两委”班子。
在衢州市,像曾媛媛一样参与联户的党员超过4.8万名,另外还有9232名村“两委”干部包网入格、7566名组团干部下沉联村。党员联户、“两委”联格、组团联村,统称“三联工程”,这是衢州市全面落实浙江省委“红色根脉强基工程”、高水平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的特色做法。
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下沉,如何确保下得去、干得好?怎样提升管理服务的能力、效率和精准性?又通过何种方式形成有效评价,实现长效运行?2021年,衢州推出“浙里党群心联心”应用,用数字化改革赋能“三联工程”,成效初显,颇具借鉴价值。
数字加改革相得益彰
衢州地处浙西山区,一直以来,对于基层治理,当地素来颇为重视。早在十多年前,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衢州就推出了以“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为民办事全程服务”为内核的“三民工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我们一直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社会在发展,矛盾问题在变化。这些年,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中,群众诉求解决慢、干部下沉一线少、闭环联动管理难日益突出,需要用新方法、新手段来加以解决。”衢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玲芳对此深有感触。
2019年,“三民工程”迭代升级为“三联工程”。相比之下,党建统领的核心更突出,同时更强化落地。衢州发现,长期以来,权责匹配难、资源下沉难、乡镇统筹难、县乡协同难、活力激发难,这“五难”属于共性问题,“一招鲜”解决很难,必须系统化重塑基层治理体系。
因此,与“三联工程”同时启动的还有“乡镇模块化改革”,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变条块分割为扁平高效,最大程度为乡镇赋权赋能,即后来的“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很快,衢州便跻身这项改革的全省唯一综合试点地市,“县乡一体、条抓块统”也上升为省委层面的重大改革任务。
运行一段时间后,衢州就发现,尽管基层的办事效率、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但问题解决难、多头融合难、机制落实难等依然存在,总感觉缺少发力手段。直到省委提出数字化改革,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对于数字化改革,浙江有个“1512”体系架构。第一个“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即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法治5个综合应用;第二个“1”,就是基层治理系统;“2”即数字化改革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其要破解的正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课题,而具体延伸到县以下基层治理,浙江同样用3个数字明确工作体系——“141”。“1”即县级社会治理中心,“4”即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1”即村社网格。
在衢州市委书记汤飞帆看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就是加快推动“1512”“141”体系全面衔接贯通,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警研判的能力。
“‘浙里党群心联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非简单将‘三联工程’搬上网,而是通过数字化来赋能改革,使改革与数字相得益彰,真正解决问题,发挥最优效能。”陈玲芳说。
数字背后替人跑
1月12日下午,江山市四都镇四都村广场,网格故事会又开讲啦。这已是镇里第18期,几乎每月一讲。“东道主”祝丽丽首先开腔,说的是如何帮橘农卖货。每人七八分钟,讲细节、谈感悟,从助农增收到上门服务,再到矛盾化解,虽都鸡毛蒜皮,却蕴含大道理。
除了“一讲”,四都还有“三评”:评“红黄绿”三色网格、评“红黑榜”网格事件和评五带头“网格卫士”。在镇党委书记黄日忠看来,“一讲三评”就是为了激发干部的干事热情,做实做深做细全科网格。实行一年多,很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治安隐患下降了85%。
据了解,衢州全市1483个行政村,总共4112个网格支部,村党组织书记全面统领网格工作,“两委”干部全部入格议事服务。“浙里党群心联心”上线后,网格员可在线领办任务、事件处置、反馈评价,遇到独自难办的,再上报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难事协办”。
柯城区沟溪乡的碗窑村,是新冒出来的“网红村”,自从开建“未来乡村”,人气陡增。尤其碰到节假日,游客一多,网络就卡。这不,村里有家咖啡馆,老板就跟村干部提议,能否无线网络全覆盖。
领到任务的碗窑村党支部副书记罗斌一寻思,这事村里办不了,但组团可以办,于是登陆“浙里党群心联心”应用,上报给乡里的“四平台”。里头有个“点兵点将”模块,哪个部门负责,就哪个部门接单。1天后,移动公司来人勘查;5天后,无线网络通了。
效率为啥高?衢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严兵告诉记者,“浙里党群心联心”把“三联工程”分解为3大项13小项数据指标,并与其他相关应用的数据互通。自下而上,群众报需求;自上而下,县乡两级下任务。党员开展走访服务,党组织开展“微事快办”“难事协办”,组团机关干部开展“点兵点将”,数据替人跑,自然更精准、更高效。
像联户党员,每月都会线上领到任务清单,照单走访过的农户有红色小角标注。点开走访记录,如同朋友圈,可查看具体情况和农户评价。走访中,若有党员解决不了的难题,还可通过“两委”联格,进行“微事快办”“难事协办”。走访率低、完成率低,都能及时预警。
数字的另一重价值,还在于科学公平的考评制度。通过数字的自动获取和统计,联户党员有先锋指数,联格“两委”有堡垒指数,组团联村有服务指数,综合形成“三联指数”。实不实、快不快,一清二楚。有了数字作依据,县、乡、村的赛马比拼,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公正公开,谁都服气。
“这个制度很关键:一方面,倒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像根须一样扎进泥土里;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聚类分析,可以做到预测预警、精准研判,对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及时掌握、动态分析。”严兵说。
强治理,更促发展
龙游县湖镇镇的地圩村是个治村“老典型”,每年吸引来此考察学习、教育培训的人流量就有20万人次。“不仅治理要强,更得发展要好。接下来,待仙人掌健康产业园、水产养殖创业园等几个项目落地后,‘造血功能’将显著增强。”党支部书记徐庭友信心满怀。
在徐庭友看来,带动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更加需要资源统筹、协同赋能,“浙里党群心联心”就是绝佳抓手。比如,发展种植和水产业,村里有条渠道要加宽加深,过去因为涉及多个部门,一直未能施工。去年通过“点兵点将”,仅一个多月就完工。
治理与发展本身就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地圩村的这种理念在衢州乡村已成共识。近两年,衢江区莲花镇打造了一个乡村国际未来社区,目标锚定“三个有”——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开园后,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民想创业,却苦于没有场地。
很快,镇里“点兵点将”,请来区资规局和区“两山银行”。大伙儿一拍即合,提出了未来社区农房收储计划。村集体出面,“两山银行”出钱,从农户处收来闲置农房,再对外出租,便捷高效,几方得利。在西山下村,已有15栋农房被打造为民宿、书屋、餐厅等业态。
在衢州的另一个未来乡村,开化县音坑乡的下淤村,这里已落地不少项目。村里目前有19名“新乡人”,只要有需求,写一写、喊一喊、拍一拍,通过“浙里党群心联心”的村民信箱,都能反映给管理员。他乡的贴心服务,让去年进村的“90后”创客关安琪倍感温馨。
从下淤村驱车一路往东,记者又来到大溪边乡的上安村。高山梯田缺水,其他作物种不好,这两年换种高粱才红火起来。高粱收完种油菜,因为马上要冰冻下雪,“生产队长”余忠祥便安排了20多位村民开沟。
60岁的余忠祥别的软件玩不溜,“浙里党群心联心”却每天必上。作为党员,他联系着13户农户,关键还得通过这个应用,跟种植户讲技术,给男女工派任务。去年,上安村光劳务就支出了200多万元。不少农民自个种点高粱,平日干些零活,年入三四万元不在话下。
统计数据显示,“浙里党群心联心”上线虽只有数月,但通过“微事快办”,小微矛盾上报率下降60%,难事办结率从原来的45%提高到98.6%,时效则从平均7天以上缩至3天,有效解决了“小事无人理、大事不能理”的局面。依靠“点兵点将”,解决疑难问题更是达到了2.2万个。
汤飞帆认为,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浙里党群心联心”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通过“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让“三联工程”为基层减负、赋权、提能,真正实现干部沉下去、网格活起来、党员动起来、民心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