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纬 “低碳庭院”悄悄改变郯城农民生活
最近,笔者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采访,每到一处便体会到“低碳”生活给新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洗澡用上太阳能
在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社区”的龙泉社区的楼房顶上,排放着一架架太阳能热水器。走进村民张士芳大嫂的家,她正在用太阳能里的热水洗菜。她告诉笔者:“以前用热水,需要楼上楼下地搬煤球烧水,烟熏火燎的很呛人,现在有了太阳能,只要有太阳,家里就有了洗澡、洗菜的热水,俺们农民现在天天都可以洗热水澡啦。”
笔者看到该街道大部分农户家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农民也可以不出家门洗上热水澡。
推广洁净能源,引领农民过上低碳生活,他们把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按照“政府扶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思路,积极倡导节能、环保理念,认真落实国家家电下乡优惠政策,使太阳能等新能源设施得到推广,选购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当地农民对生活的新追求。截至目前,该街道已有6000多户农民把太阳能热水器安上了房顶。烧水做饭用沼气
在沼气示范村——埝里村,正在沼气灶上忙碌的李志娟指着旁边“熄火”的柴灶和煤气灶说:“自从俺家建了沼气池以后,俺家的‘大锅台’早就‘退休’了!”目前,该街道像她家那样拆掉“大锅台”,用上沼气的农户已达3000余家。
据了解,该街道把“低碳庭院”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大力开展以“低碳庭院”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工程。街道还拿出专项资金进行补助,每建一户补助300元,农村信用社也专门为沼气建设户发放贴息贷款。目前,先期试点的埝里、梅岭齐、王卸等村500余户“三结合”沼气池都已初具形态,并全部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的多种庭院生产模式。
该街道办主任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村民建成一个6~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次性投入约需1500元左右。每年用沼气做饭、照明可节约柴煤和电费400~500元;用沼液、沼渣代替化肥,既可节约化肥费用100~150元,又可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可增效150元左右,加上省下的人工费,一个沼气池每年经济效益至少在1000元以上。如按每个农村家庭平均四口之家计算,可人均节支增收近250元。浇水种地用风车
“山南头山南头,农民无水种田年年愁”,在俗称“九岭十八岗”的山南头村,是有名的“旱包子”。风车提水,这个以前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景致,现在真实地展现在村民眼前。
“不用电和油,蓄水池建地头。”风力提水浇灌受益最大的当属村民杨合,他承包了10多亩山岭地,每到春天种植地瓜、花生时,都要套上毛驴从山下往山上拉水,以前十多天才能种植完的土地,现在只需两三天就结束了。
去年该村在街道水利站、农村信用社的帮助下,购置了9台风力提水机,修建了3个大型蓄水池,不用电,不用油,只要有风,随着风扇的转动,水管里就不停地流出水来,每天提水可达10~50吨,可解决600多亩农田的浇水问题。 张乐民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