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阳光》为什么要展示民间工艺制作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2-24  互联网

《阳光》为什么要展示民间工艺制作

  上一期在这里为《阳光》电子杂志征稿,话刚说了一半,一位领导叫我陪他去涿州看花灯,老怀表唯唯诺诺惯了,不敢不从,只好生生把后半截话咽到肚子里。今天继续征稿,索性展开说说《阳光》为什么要展示民间工艺制作。

  周刊组建之初,老怀表就向年轻编辑们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有《中国蓝印花布》、《夹缬》和《曹雪芹风筝图谱》等。这几本书都和一个台湾人有关,他的名字叫黄永松,我们都熟悉的“中国结”,就是他发掘整理出来的。《中国蓝印花布》凝聚着一位名叫久保玛萨的日本老妈妈30多年心血,因为钟情蓝印花布,她只身来到中国,在上海开了一家蓝印花布陈列馆。当久保玛萨患上癌症之后,当她连从沙发上站起来都需要为自己喊“加油”的时候,她把毕生的收藏托付给了黄永松。在北京,老怀表曾有幸几次叩访过黄永松,看他啜着岩茶,随手拿起一块橘子皮,三下两下撕扯出一朵祥云的图案,我想肉麻一下,尊称这位长者为“黄公”,他却说更愿意人叫他“老黄”。

  那年在香格里拉一位藏民的家里,老黄捧一碗酥油茶向我讲述了夹缬的故事。史书关于夹缬的记载语焉不详,是一种据说失传近千年的印染工艺。1997年10月,老黄和他的同伴在浙江省苍南县八岱村竟然发现了一个夹缬作坊,还没顾上兴奋,作坊主人就说出了令人倍感凄凉的话——因为没有客户,他准备打掉染缸,关门歇业了。老黄冲动地说,我要一千条,我先订你一年的货。当年,黄永松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夹缬》一书,吁请海内外读者都去订购夹缬。那家小作坊竟因此存活了下来,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国外纺织、印染业人士到中国来,都乐于到那里看一看。

  应该是在去唐山考察瓷器的途中吧,为了说明民间工艺制作的重要,老黄给我讲了这么两档子事。一是有一次他在一个做油纸伞的小作坊里发现了一名来自IBM公司的美国青年,老黄忍不住问,你IBM员工学做油纸伞干什么?美国小伙回答说,我们公司认为,精密制造的基础是手工业,所以每年公司都要派年轻人到孟加拉、到印度、到中国学习手工艺。二是曾有一家德国杂志邀请黄永松去介绍“中国结”的编织方法,那期专号接近完成时候,老黄说按照惯例,应该在封底写几句话,告诉读者到哪里才能买到编织的材料。在场的德国人全笑了,连说用不着,他们那儿喜好手工艺的人口众多,各种材料工具应有尽有,到处都能买到。老黄感慨地对我说,德国是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可能和他们拥有大量的手工艺人口有关吧。

  现在,我们也成为制造业大国、出口大国了,在生产一线干活的,有很多是仓促上岗的农民工兄弟。“中国制造”要成为精品、名牌的代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一件不能忽略的事情就是,从现在起就应该涵养壮大我们民族的手工艺人口。当然,民间工艺本身就具有文化价值,再扯就更搂不住话头了。我们只要简单设想一下,在一个家庭里,两口子心灵手巧,擅长烹饪,屋里屋外拾掇得干净利索,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不仅幸福快乐,还能养成良好习惯,而一个人的良好素质是由良好习惯构成的。你看这事于国于家多么要紧,所以,《阳光》要征集农家美食、传统手工制作图文稿件。还是那个电子邮箱

  ——nmrb_njsw@126.com。 老怀表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24/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