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钱粮双增的路径探索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2-16  互联网

钱粮双增的路径探索 ——江苏省泰州市强化“三农”工作纪实(下)

  □□本报记者陈兵沈建华孙乃会徐恒杰通讯员孟国平张小燕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沿海发达地区如何让增粮与增收的“鱼”和“熊掌”兼得,常常产生疑问。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和回答,走出了一条粮食生产大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成功之路。

  从单纯的“粮袋子”到千斤粮万元钱的追求

  一亩地既要生产一千斤的水稻,

  又要实现一万元的产值,这可能吗?

  踏进兴化市陈堡镇红富堡公司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的设施大棚宛如一片银色海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公司总经理姚长松说,他实施的是“水稻—番茄”高效轮作模式,夏季种水稻,冬季长番茄。“一亩番茄大棚,连同养鹅、套种豇豆等收入,一万元没话说;番茄收获后,我在大棚里栽上超级粳稻,上面蒙上防虫网,整个过程不用农药,大米上市后还能卖到每斤8元钱的高价!”老姚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在泰州,像陈堡镇红富堡公司这样实现增粮与增收“双丰收”的,并非是少数几个供人参观的“盆景”,而是泰州市推进“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高效农业规模化”措施的一个个必然结果。

  泰州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常年粮食种植面积650多万亩,粮食产量300多万吨,夏粮及小麦单产连续多年全省第一,水稻单产全省第一。2010年,兴化市钓鱼镇万亩丰产方“甬优8号”百亩超高产创建平均亩产达896.8公斤,再次刷新我国稻麦两熟地区水稻单产最高纪录。

  泰州市委书记张雷说,“粮袋子”不是包袱,可以通过“点粮成金”变成“钱袋子”。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要实现粮食增产、撑起国家的“粮袋子”,另一方面要实现农民增收、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姜堰市沈高镇双星村有耕地5000多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576亩,传统粮食种植和现代高效农业在这里实现了比翼双飞。村民丁昌根在外干了20多年泥瓦工,前年回村建蔬菜大棚,去年21亩大棚净赚18万元,是他当瓦工年收入的好多倍。村党总支书记沈昌宽说,该村960户农民中有450多户从事高效农业,加上种粮收入,每户一般每年能挣三四万元。

  去年,双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80元,其中高效农业占比达到50%。依靠发展高效种养业,该村家庭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的已有100多户。

  据泰州市农委主任赵留贯介绍,目前,全市正在重点实施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和“五横、两纵、一个中心板块、八大产业链”的现代农业“5218”工程。38个水稻、小麦等部省级万亩示范片,面积达41.3万亩,单产水平高出大面积生产20%以上,全市高效农业面积已达177万亩,占耕地面积30%,高效农业项目覆盖80%以上乡镇。

  从盘活有限土地资源到激活无限要素资源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既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又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泰州市代市长徐郭平认为,要善于从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到激活现代农业无限的要素资源上下功夫。

  泰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里下河沉积平原交汇处的扬泰岗地,高沙土是这里的普遍土质。治理高沙土,向土地要效益是泰州市常抓不懈的重点工程。近两年来,泰州先后利用江苏省高沙土治理项目,投入5395万元进行了11.7万亩的土壤改良,全市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元竹镇是泰兴市东北部边远乡镇,境内全部是高沙土土壤。经过持续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元竹镇高沙土整治面积已超过90%。2010年,元竹镇粮食总产量2830万公斤,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达40%,该镇兴杨村已建成千亩香椿示范基地,全镇力争在3年内香椿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以上;姜堰市张甸镇属通南高沙土地区,2003年以来,全镇通过综合整治配套建设,18个村均达到了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该镇由此形成了粮经结合、种养结合、纯粮种植等多种种植模式,每亩地平均增加产出300多元。

  传统农业积累缓慢,农民增收乏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泰州市委副书记王守法说,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要摘掉传统农业“弱质”的帽子,必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农业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

  一张卫星遥感图,红、黄、橙、蓝几种颜色,就可以测定出不同地区小麦的品质状况,给农民及时提供预测预报信息,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在兴化、泰兴等地,农业部门通过GPS定位,已经实现了对小麦生长的全过程监控。据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周友根介绍,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后,去年该市“红皮小麦”亩均增收35公斤,品质稳定性也得到了持续改善。

  泰州市副市长丁士宏说,加快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重点推进生物技术、良种培育、高产栽培(养殖)、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技术的集成组装再创新,是近年来泰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泰州市农业部门还建立了农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推模式发布制度,套种复种、稻鱼(蟹)共育、稻鸭共作等一批新型高效种养模式正迅速向周边辐射传播。

  在稻田里搞“立体种养”是兴化市的一大特色。兴化引进、总结了稻田养殖鸭、鸡、鱼、虾、蟹,种植水生蔬菜等10多种模式,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做到既要增产,更要增收。

  李昌斌是兴化海南镇胡家村的水产养殖户,2008年5月,他在自家养殖河蟹和青虾的20亩稻田中放养了200尾鳜鱼苗,结果,他在养蟹、虾的收入不受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又多赚了3500多元。前年,李昌斌将养殖面积扩大了一倍,鳜鱼养殖密度也提高到每亩50尾。在他的带动下,2010年海南镇订购鳜鱼苗的养殖户已近400户,全镇稻田养殖面积达1.5万亩,养殖量达20万尾以上。

  从“四个不高”的反思到“四化并举”的推进

  像许多农业大市所共同面临过的矛盾和问题那样,泰州市也曾经出现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外向度不高、农民收入非农收入比重不高的“四个不高”问题。如何解决?市委书记张雷说,近年来,泰州市围绕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战略决策,走出了一条高效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外向化“四化并举”的路子。

  “特色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前提,没有特色,就成不了规模,更不会有效益。”市委副书记王守法说,一地一个品牌,“长”成一个个致富千万家的特色支柱产业,已经成为泰州农村的一大亮点。

  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是联合国命名的“生态环境全球500佳”,河横大米因生态而远近闻名,特供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和“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等。为放大“河横”稻米的品牌效应,泰州市已启动100万亩绿色稻米产业规划,其中“河横”牌稻米20万亩。早在2001年就制定全国第一个银杏标准并作为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的泰兴市,“泰兴白果”无公害生产基地达5000多公顷,覆盖全市16个乡镇,常年产量在8000吨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银杏的产量、品质均居全国之冠。从一朵花(蝴蝶兰)到一簇花(兰花),再由花卉到苗木(园林绿化苗木),高港区通过品种、技术、项目和产业扩散,培大做强泰州“一枝花”品牌。目前,该区拥有各类苗木300多种,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近1万亩,根据高港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该区3年内将建成苗木生产基地3万亩。

  “以培植龙头为抓手,着力构建高效农业的产业链。”泰州市委副书记王守法认为,在发展高效农业的过程中,必须围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努力培育发展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龙头企业群体,以规模龙头企业来辐射推动高效外向农业发展。据介绍,泰州现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市级龙头企业60家。据统计,近年来,泰州市农产品加工值每年都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长,基本达到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两家大型加工流通企业做龙头,有一大批企业做后盾。

  泰州市委农工办负责同志认为,重要的是,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了全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坐落在高港区的江苏腾龙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农民种植苗木,并签订统一购销协议,确保农户种植利润不低于3000元/亩,并在保底利润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红。3年来,公司直接带动300多户农户发展苗木种植近6000亩,亩均年效益达5000元以上,间接辐射带动总户数超过200户,面积达4000亩。

  农业产业化加速了农业外向化。2010年,全市仅省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创汇就达1.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6%,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九寿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最大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年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年销售额过亿元,获得美国、欧盟和英国质量体系认证,占领美国龙虾仁市场的三分之一。像九寿堂这样规模大、外向性强的龙头企业在泰州已初步形成群体。苏三零面粉、卫岗乳业、梅香蛋品、双鱼食品、河横大米……一个个响当当的品牌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16/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