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业农村薄弱环节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访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巡视员叶兴庆
□□本报记者施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并且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明确提出“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这对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近日,记者专访了参与一号文件起草的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巡视员叶兴庆。
记者:此次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并且对农田水利建设诸多强调,这对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发展将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叶兴庆:中央对农田水利建设历来高度重视,很早就作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著名论断。在2004年到2010年的7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也多次对农田水利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在这个基础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并把加强农田水利放在突出位置,这是从战略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后继续加强农业农村薄弱环节的重大举措。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借助中央一号文件的威力,来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统一全党和全社会的思想认识,有利于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有利于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我们有理由期待,整个水利改革发展即将进入一个“黄金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春天即将到来。
记者: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出发,我们应如何理解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叶兴庆:与一些国家的雨养农业不同,我国农业是典型的灌溉农业。由于人多地少,迫使我国农业必须走集约高产的道路;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光热水土匹配不理想,实现集约高产就必须有灌溉条件。可以说,灌溉条件历来是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农业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尽管我国有悠久的灌溉史,很早就发展农田水利,兴建了都江堰、坎儿井等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但毕竟灌溉面积有限,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干旱一直是我国农业的主要威胁。即使是在目前的有效灌溉面积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达不到旱涝保收标准。现有的农田灌溉设施,很多已运行了几十年,老化失修情况极为严重。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田水利的支撑保障作用多有仰仗。说农田水利建设任重道远,一点也不为过。
记者:长期以来,在我国水利建设中一直存在重视大江大河水利建设,忽视农田水利的问题,您认为此次一号文件在这方面有何突破?哪些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值得我们重点解读?
叶兴庆:在国家水利建设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防洪与抗旱、大工程与小项目建设的关系,是一个两难选择。近几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发展民生水利,增加对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这是水利建设布局的重大调整,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思路的重大转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亮点很多。比如,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又如,大大拓宽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明确要求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特别是明确要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是继保障性住房和教育之后,中央明确要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固定比例的又一新政策。中央开这么大一个口子,彰显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急迫心情。
记者:一号文件中关于水利发展提到了一条原则,就是“坚持政府主导”,您如何看待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主导”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投入保障机制方面,应如何把握好“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农民自筹”之间的关系?
叶兴庆:把坚持政府主导作为水利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水利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正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基于这种定位和定性,必须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整个水利如此,农田水利更是如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主导”既应体现在规划制定上,也应体现在资金保障上;既应体现在对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的支持上,也应体现在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扶持上;既应体现在对项目法人的投入上,也应体现在对农户的投入上。
同时也要看到,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挖掘农民投入和社会资金的潜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政府主导”与“农民自筹”的有机结合。比如,强调要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又如,强调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市场参与”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要求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记者: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下一步应尽快从哪些方面入手?
叶兴庆:最重要的是结合各地实际和各部门职责,尽快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细化、实化、具体化。从面上讲,应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按规划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二是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将产粮大县纳入覆盖范围。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