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东海农业科技入户三重奏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5-11  互联网

东海农业科技入户三重奏

  □□ 本报记者 沈建华 陈兵  通讯员洪庆谊

  产粮大县东海近日又传喜讯: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的“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10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获第六届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熟知内情的同志说,这也是与该县唱响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三重奏”分不开的。

  从“稳产”到“高产”:农业科技拓宽粮食增收路

  江苏省东海县有180万亩耕地,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0多万亩,年均产粮达100万吨以上,连续七年实现丰产丰收,2009年至2010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东海粮食面积大,过去保持稳产就能算是丰收,现在要依靠科技挖掘粮食高潜力,让农民种粮也增收。”县分管领导说,东海在全省率先对21个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改革到位,每个乡镇配备了3~6名农技指导员,这支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技队伍让农民种粮致富的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和水平是科技富民的前提。东海县结合科技入户工程,定期组织农技指导员深入田头开展菜单式培训。2010年,全县共组织培训班183期,培训7.3万多人次,开展科技下乡46次。同时,根据大户的生产需求,农技指导员还结合农时农季,分期、分批对种粮大户进行培训,以送政策、送农资、送订单、送科技、送信息“五送”服务为抓手,全面培训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成员。

  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带来了粮食丰产增产和粮农收入的持续增高。2010年,全县以部省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为带动,大力引进粮食作物新品种(系),推广应用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水稻优质丰产集成等优质高新技术,建设小麦、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6个,千亩示范片19个,百亩攻关方5个,辐射面积68万亩。项目的实施,新品种示范推广为辐射区农民增效5100万元,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辐射区农民增效1.2亿元。2010年,东海县粮食总产达104万吨,较2009年增加3万吨,全县人均占有粮食930公斤,是全省人均粮食水平的两倍。

  平明镇周徐村7组科技示范户周洪奎介绍说,2010年他家转包土地140亩,在农技指导员的跟踪指导下,更新品种,实施精确定量施肥、群体质量栽培,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亩产达680公斤,亩增产26公斤,少用尿素10公斤,减少用药一次亩节本10元,小麦亩增收20公斤,节省农资成本20元,亩增收110元。

  从“指导”到“指挥”:大灾面前科技显“神威”

  去年9月下旬至今年2月25日,东海县累计降雨量不到12毫米,仅为常年同期降雨量的8%,是1951年有气象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全县110万亩小麦普遍受旱。

  面对罕见灾情,东海县农业部门迅速组成4个抗旱指导组,每周深入乡村三次以上,并下派工作组6个,技术人员112人次,成立抗旱服务队105支,县政府成立县级专业抗旱服务队1支,积极开展抗旱服务工作。

  大灾面前,考验的不仅是抗灾的速度,更重要的是科学减灾的力度。东海县农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以指导农民科学生产为主要任务的农技指导员,在抗灾现场又充当起了科学减灾和科技救灾的一线指挥员,用实际行动降低了全县农业生产的损失。

  旱灾发生时,东海县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农技指导员王飞、陈芹每隔三天就会从全县9个取土点各取回40克的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2010年12月9日下午,他们取土的最后一站是县域西部的双店镇北沟村麦田,经过系列的测算过程,最终数据显示,北沟村类型为“岗黑土”的土壤样本的相对含水量只有26.61%,处于极旱状态。

  “哪里优先安排水库放水,需要放多少水,如何公允分配,都要靠这些数据。”东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有关同志说,有了科学数据支撑,可以做到精确供水,还可以避免群众争水发生矛盾。

  科学数据提供的“配方”成效明显。因为水源调度科学,保证了抗旱用水用对地方,用对时间,用对水量。目前,东海一、二、三类苗面积比例由抗旱前的20%、30%和50%转变为拔节期的30%、30%和40%。

  眼下,东海的农技指导员们比往年更显繁忙,他们不但要指导农民进行正常的春耕生产,还要针对部分水源奇缺、无法灌溉、死苗严重的田块,引导农民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整理田块,调整生产布局,做到因天、因地、因苗、因灾生产。

  从“长期”到“长效”:农技队伍在服务中提升内涵

  今年1月,江苏省委在全省集中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主题实践活动,并在农林等8个行业系统率先启动。省农委主任吴沛良在动员视频会议上要求,全省农林系统要把为农民办实事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从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直接受益的事做起,真正让农民得益受惠。

  “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主题实践活动,是对农业系统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的一次有力推动。”东海县农委主任吕伟说,县农口部门以农民满意为标准,把争创活动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起来,将重点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十件实事。

  走进黄川镇草莓科技示范园的新品种试验棚,种植户李永刚承包的两个草莓大棚里,一枚枚色泽鲜红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十分喜人。说起草莓种植,李永刚大谈“科技致富经”。

  “过去由于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不高,草莓病虫害严重,严重影响了效益。”李永刚说,自从合作社和农技指导员为种植户引进明宝、宝交早生等10余个新品种,推广了滴灌、昆虫授粉、遮阳网等新技术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目前,黄川镇还攻克了草莓脱毒化技术。

  据了解,黄川镇草莓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年产草莓鲜果4万吨,带动80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户均纯收入达1.5万元,草莓种植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80%来自于草莓的生产。目前黄川镇已形成新沭、桃李村为中心,辐射家和、前元、宋吴等中东部12个村的万亩草莓经济开发带。

  东海县农委有关负责人说,黄川草莓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形成人员稳定、机制长效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变农技队伍“长期”服务为“长效”服务,才能真正帮助农民不断从农业内部挖掘增收潜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11/22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