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建成“吨粮市”增效提质保安全
河北省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生产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和战略性。邯郸市是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市委、市政府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三年建成“吨粮市”,到2012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亩产达到1000公斤,总产达到500万吨。
邯郸市“吨粮市”建设实施一年来,成果丰硕、成绩喜人。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61万亩,总产47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19万亩、14公斤和24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丰收。全市“吨粮田”面积达到530万亩,比上年增加162万亩,共建成5个“吨粮县”、96个“吨粮乡”、1125个“吨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增长14.3%,真正使“吨粮市”建设的过程,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弱质产业向富民产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过程。
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惠农力度在国家制定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我市承担了6.5亿斤的增收任务。为此,我们以“吨粮市”建设为载体,紧密结合实际,经过考察调研、专家论证、反复研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年建设“吨粮市”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支农惠民力度,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粮食生产规划、万亩高产示范方补贴、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农业科技宣传培训;各县、区(市)财政每年按1∶2的比例配套列支专项资金,用于相关仪器设备购置、千亩高产攻关田补贴。对“吨粮市”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单位、个人和高产大户,将予以重点奖励。同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市粮食直补、综合直补“一折通”实现了全覆盖。2010年涉及的6.6亿元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完成中央、省、市农机补贴6609万元,补贴机具1.1万台,受益农户6655户,既有效提高了机械化播种、收割水平,又促进了农民外出作业增加收入。据统计,全市外出跨区作业总收入4100万元。
坚持全程服务,激发内在动力农民进行粮食生产活动本身属于市场行为,通常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所以只有通过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让农民种粮受益,才能真正稳定粮食生产。
抓好技术培训及时制定了“吨粮田、超高产攻关田”建设技术实施方案,邀请国家级小麦、玉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聘为我市创建“吨粮田”技术顾问,重点培训市、县两级技术骨干500多人。县乡层层举办培训班8000多场次,培训农民320多万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200多万份,技术指导20万人次,实现每户农民拥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开展“百千万”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启动了“百名专家驻村,千名干部包方,培训百万示范户”“百千万”行动。市县两级15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市16个县(市、区),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做到服务到田间、指导到农户、技术到地块,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实施统一化服务重点以高产示范方为抓手,坚持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品种供应、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每10万亩小麦建设一个万亩示范方,全市共建设万亩高产示范方52个、千亩核心示范区30个。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扶持河北五得利面粉产业集群、河北亿通淀粉糖业有限公司、大名正大饲料、河北兴龙粮油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开发生产玉米油、氨基酸、低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拓宽粮食转化渠道,延长产业链,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确保粮食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大力开发水资源,全面提高生产能力邯郸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191.6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62%、全国人均水平的8%。在“吨粮市”建设中,我们牢牢树立水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引水、浇水、节水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粮食综合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实施“引黄入邯”。投资7304万元,积极谋划实施了“引黄入邯”工程。我们先后克服工期紧、难度大和汛期导流等困难,于2010年11月23日实现了通水目标。截至去年底,全市有7个县的部分地区引水达3500万立方米,为全市去冬今春的“一抗双保”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以灌区续建配套和末级渠系改造为重点,实施了漳滏河、跃峰渠等四大灌区和漳北、卫西等4处中型灌区建设项目。全年完成四大灌区续建配套投资4680万元,清淤衬砌干支渠118.5公里,维修建筑物116座,完成工程量45.3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13.1万亩,节水3500万立方米。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西部山区县以集雨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塘坝、水池水窖建设,组织东部平原县围绕引黄入邯、灌区建设搞好田间渠道衬砌、闸涵等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小型农田水利、现代农业项目实施步伐,共争取小型农建重点县和现代农业项目9个,争取省以上资金1.13亿元,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9130万元。四是强化农业节水灌溉。以节水示范项目为重点,积极推广以工程措施为主、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的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加大节水计量设施推广和协会建设力度,积极探索节水工程管理新途径,完成节水灌溉投资1.15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3万亩。全年共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4.7亿元,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完善责任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坚持把“吨粮市”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着力构筑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吨粮市”建设。市、县两级成立了工作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发改、财政、农业、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凝聚了工作合力。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把涉及“吨粮市”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一一细化分解,责任分解到单位、乡镇和干部,明确时限、措施、奖惩。实行粮食高产示范田领导干部负责制,市、县、乡三级,每级四位领导干部(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分别直抓不低于5000亩、3000亩、1000亩的高产示范方,形成了一级一级抓示范,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三是强化督导考核。把“吨粮市”建设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对各县、区(市)每年的夏粮、秋粮和全年粮食产量和增产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和排队,对在三年建设“吨粮市”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区(市)和先进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夏粮、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市级组成专门督导组,协调解决问题,促进了三年建成“吨粮市”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