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走在世界隧道施工最前沿 ——记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副总经理兼北京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黄昌富
□□
本报记者高文
在风起云涌的国内地铁建设领域,有一位来自河南新县的农家子弟,他凭着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坚定信念和不服输的顽强意志,从零开始学习钻研地铁盾构施工技术,短短的十余年,就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家型企业管理者,而且填补了国内多项地铁施工空白,创造了多项国内地铁施工纪录,他就是现任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副总经理兼北京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年仅40岁的黄昌富。
想别人之不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
地铁盾构法施工,是采用集机、电、液压、激光导向等尖端科技于一体的盾构隧道掘进机施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施工工法。
黄昌富第一次接触盾构机,是在2001年10月任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深圳地铁一期7标段副指挥长后,当时,盾构项目在国内尚属鲜见,在中国铁建系统这也是第一个盾构工程项目。
他深知,盾构法施工代表着城市地铁施工发展方向,任何工程技术人员要想在地铁施工领域里有所发展,就必须掌握这项技术。正在黄昌富深入钻研盾构技术颇有心得时,先期开工的两个盾构标段在软硬混合地层施工时相继遇到了问题,外国专家断言:深圳的地质条件不适合盾构工法。可此时中国铁建从外国购买的两台盾构机已经漂洋过海,正驶入深圳港,如果放弃盾构工法,就意味着一个多亿的资金打了水漂!
“事情真如外国专家断定的那样无法可施吗?”向来不服输的黄昌富偏不信这个邪。
他仔细分析了软硬混合地层的特点,积极向外国技术人员请教,反复进行现场试验,逐渐摸索总结出适应软硬混合地层的施工参数,成功攻克了加泥式土压平衡复合型盾构机在软硬混合地层修建地铁隧道的技术难题,保住了盾构工法在深圳地铁的“生命”。
正是凭着这股“要成人所不成”的猛劲和科学拼搏的韧劲,黄昌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
2008年10月,使用国产泥水平衡大直径(12米)盾构机施工的天津直径线开工,已是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北京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的黄昌富再次挂帅出征。
穿越海河是天津直径线盾构隧道工程的特级风险点,直接关系工程成败。这是是国内首次在超浅覆土(有效土层厚度不足9米)的条件下穿越大江大河的大直径盾构工程。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黄昌富对实施方案反复论证并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在2011年1月26日安全穿越海河,这是国内首条顺利平稳穿越大江大河的铁路盾构隧道。
加快盾构机国产化进程
“当时的盾构机都是从外国整体进口的,施工人员都是外国人。”黄昌富说起初见盾构机的情景,不无感慨,“碰都不敢碰,连颗螺丝钉都不敢乱拧。”
当对盾构机全面了解后,黄昌富发现,当时整体进口的盾构机并不完全是由一家厂商制造的,而是由制造商设计后,在全世界选购各系统和零配件,再由制造商集成组装。
黄昌富说:“经过一系列复杂地质的考验,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国际上不同型号盾构机的性能、特点等都摸透了,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后,我们就能收放自如。密封油脂、配合比、材质等等以前不敢动的,现在都可以改。进口的贵,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国内设计制造,既经济又实用,也直接推动了整个盾构机产业链条的国产化进程。这样一来,整体造价就降低了,施工也更加安全快速,质量也有了很好保障。”
“我们在国内承建了3000多项不同类型的隧道工程,长度接近6000公里,有100多台盾构机正在施工作业,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中国铁建总裁赵广发说,“正是有一批像黄昌富同志这样的知识型、专业型的杰出人才,通过不懈的钻研、攻关,打破了外国的垄断,有效降低了盾构机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时时处处事事关心农民工
黄昌富认为,好的施工队伍一定要用好,有技术的农民工一定要培养,使他们愿意跟着我们干。要工人辛勤努力,就必须时时处处事事关心他们。他大力推行农民工“六同”管理体系,即同样的工作生活待遇,同样进行教育培训,同样纳入党团组织,同样组建突击队,同样参加竞赛评比,同样授予荣誉称号。项目部与每位农民工签了劳动合同,买了医疗和工伤保险,设了工资预留账户,工资按月由项目部直接发放。
黄昌富深知,只有不断提高农民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为此,他坚持把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作为项目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直坚持开办农民工夜校,举办了安全、质量、机械操作与维修、电焊、钢筋工、钢结构加工、管片拼装等各种专业培训班,有80多名农民工取得了起重工、电工、电焊工等技能证书,培养了120多个盾构专业技术人员。还建立了农民工团支部和工会组织,成立了劳务型青年突击队。
从深圳地铁盾构施工创造月成洞540米的全国企业新纪录,到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创造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1500米不换刀具纪录,再到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盾构小曲线半径成功始发,并在京广铁路既有线正下方700米长距离穿越中创造了最快一天16环的纪录,直到天津直径线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安全穿越淤泥地层、埋深仅8米多(小于1倍安全洞径)的海河,黄昌富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项目一个台阶,稳稳地走在了当前世界地铁隧道施工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