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天上阿里”乡村振兴蓄能注力

零零社区网友  2022-01-14  互联网

为“天上阿里”乡村振兴蓄能注力

——中国移动对口支援西藏结硕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腾飞

  

  

  为“天上阿里”乡村振兴蓄能注力

  

  改则县温室大棚西瓜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没到过阿里,就不了解真正的西藏。”如果说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阿里就是“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因孤绝壮美的风景被誉为“天上阿里”,也因生存环境之恶劣让人望而却步。

  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自2002年以来,倾情倾力支援阿里地区改则县和全区16个对口帮扶村,不断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持续改善民生、增强产业造血能力,搭建“信息天路”,用“互联网+”优势助力改则县由决战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

  4700米的高原上种出新鲜蔬果,曾跟着牛羊奔波的牧民住上新居有钱赚,村集体有收入发展有后劲,医疗水平提升看病不再难……近日,记者走进阿里,一路走来看到中国移动对口援藏工作硕果累累,正为改则县乡村振兴不断蓄能注力。

  

  搬入新居天地宽

  “多琼”们的生活越过越甜

  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每年冬季长达8个月,持续大风天气多达200多天……位于阿里东部、羌塘腹地的改则县,条件比其他地区更为艰苦。当地大多数农牧民都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各地山间,逐草而居。41岁的多琼原来过的就是这种跟着牛羊走的生活。

  多琼家以前住在察布乡察布村,一家六口有一座60平方米的土房,但大多时候要四处迁徙放牧。“那时候生活特别艰苦,没有水没有电,水要靠牦牛背,住的帐篷有时还会被风刮走。”伴着温暖的炉火,多琼告诉记者,养的牛羊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一年也就收入几千块钱,孩子上学和去医院看病都不方便,离县城70公里,要走一天才能到。

  如今再看多琼一家的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冰箱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装饰民族特色的客厅宽敞明亮,墙上挂满了多琼和孩子们获得的荣誉证书,夫妻俩靠着从事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和开小卖部,加上国家政策性补助,家庭年收入能达到6万元,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供出了两个大学生。“现在我们啥都不缺,接送孩子、去医院看病、打工都特别方便!”多琼高兴地说。

  命运的转变始于2016年改则县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中国移动398万元的援藏资金支持下,建在县城边的“圆梦新居”工程让44户199名困难群众免费住进了明亮的新居。

  “不光要让群众搬得出,更要有事做、能致富。”中国移动驻藏干部、改则县副县长大平措告诉记者,圆梦新居社区通过配套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农贸市场、家政服务中心、洗车场、茶馆等,让搬迁群众家门口就有钱赚。

  不光在圆梦新居,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改则县全县有312户1339人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了安居乐业梦。2018年,中国移动投入资金1016万元,建设35户农牧民安居房,打造了改则县第一个规模整齐的小康村。

  

  告别“不产菜”历史

  4700米高原收获瓜甜菜鲜

  冬日里,能吃上新鲜的西瓜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然而,在海拔4700米的改则县,能吃到现摘的西瓜,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日前,记者在改则县天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看到,大棚里红彤彤的辣椒、绿油油的青菜、水灵灵的小西红柿,各种蔬菜应有尽有。摘下一颗西瓜尝一下,格外新鲜清甜。虽然当地也有外地运来的西瓜两三元一斤,但这里种的西瓜卖8元一斤依然很受欢迎。公司负责人旦增托美告诉记者,目前园区种植的蔬菜品种达25个,明年还要再增加5个。

  对于生存环境恶劣、很难种活一棵树的改则县来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别说种菜,吃菜都是个难题,全靠外地长途转运。着眼这一民生难题,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改则县开始尝试建温室大棚种蔬菜。

  在4700米的高原上种蔬菜绝非易事。土壤不行,就挖掉1米多深的冻土,从80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运回上千立方米的土,加上河里的泥沙和羊粪一起填进去。没有水,就打井抽水。温度低,就在大棚外面加盖棉被。2017年,首批9个蔬菜大棚在改则县落地开建。7个月后,第一批芹菜和西葫芦成功出棚,改则县“种不了菜”的历史被彻底改写。

  近几年,中国移动累计投入2800多万元用于当地温室大棚建设,目前改则县已建成蔬菜大棚54个,年可供应蔬菜50多吨,有效缓解了当地吃菜难、吃菜贵的难题,同时带动近百名群众就业。

  不仅是解决吃菜难,2002年以来,中国移动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民生、产业、教育医疗三条主线,累计捐赠援助资金3.9亿元,援建各类项目126个,其中,累计投入了近4000万元用于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现在当地群众常见病的治疗和手术不用再远赴拉萨,在县里就能及时得到救治。出行更方便、用电有保障、就医不再难、教育不用愁,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搭建信息天路

  数智化工程赋能乡村振兴

  在改则县麻米乡行勤村,23岁的藏族小伙扎西罗布,这两年靠在村集体的盐湖拉果措里捞卤虫,每年有三个月可以月收入1万元。让扎西和村民们更为期待的是,村集体在县城里买下的商铺每年租金收入21万元,可以给大家分红。在中国移动驻行勤村工作队的计划中,要利用当地泉水资源投资建设水厂,同时借助周边锂矿开采契机采购一批装载机设备,到时候可以开辟更多的集体收入来源。

  采访时,记者不时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响起动人的歌曲,在辽阔的高原上格外悠扬。原来,这是中国移动在改则县打造的互联网不缺氧之村村通大喇叭项目,不再受制于山高路远,党的惠民政策、疫情防控、主题宣讲、健康知识、正能量歌曲等内容,都可以实时高效传达到基层一线。

  作为信息通信领域“国家队”和全球最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快网络建设和创新应用,在藏北高原上搭建了一条信息天路。

  2017年以来,中国移动在改则县投资近1亿元,为44个电普行政村建设光缆约1000公里,全部开通宽带。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在改则县建起2G基站104个、4G基站133个,覆盖全县6乡1镇50个行政村及居委会。2020年又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5G基站14个,实现改则县城核心城区5G全覆盖。信息天路的搭建,拓宽了农牧民与外界沟通的窗口,让农牧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同时,为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减轻农牧民通信费用负担,中国移动与改则县政府合作启动“百兆宽带免费用”惠民活动。2019年10月,中国移动向改则县350户贫困用户捐赠网络扶贫手机,配套提供3年优惠扶贫资费,让广大农牧民群众畅享低价格、高品质服务。如今用手机看视频、购物、学做菜,已经成为高原藏族群众的日常。

  “当前,我国已经从决战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阶段,中国移动的援藏思路也由解决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以前更多的是注重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今后要更多地注重后续发展和造血能力。”中国移动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阿里地委副秘书长朱琦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国移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大力建设“数字西藏”,助力西藏信息化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实施“中国移动数智乡村振兴计划”,结合西藏实际需要和地方资源特色,从新基建、产业、治理、教育、医疗、文化和金融等方面全面实施“七大乡村数智化工程”,为西藏乡村振兴进程进一步注智赋能。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14/22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