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绿棋盘”上下好强农稳粮“先手棋”
王冬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伟林 2021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粮食重要产区佳木斯也迎来了粮食丰产。成绩的背后,有农民辛勤耕耘的汗水,更有三江大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绩。而佳木斯市通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
农田高标准 良种唱主角
2021年佳木斯市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2020年的1812万亩增加到1838万亩,玉米播种面积由2020年的479万亩增加到651万亩,种植结构呈现出粮食作物和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双增长的态势。
剖析双增长原因,除了“天帮忙”,“人努力”更为重要。佳木斯市在“绿棋盘”上下好“先手棋”,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春耕夏管秋收。以科技培训为抓手,把三大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作为各类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专家进行系统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将标准化生产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此外,与气象、水务、供销等部门建立起了联合会商预警机制,发挥全市261处病虫害监测站的作用,科学预警、精准防控。
升级版的高标准农田啥样?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这样的“高字号”农田在佳木斯已经累计建成560万亩,建成后项目区能够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均增产200斤。
佳木斯市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双百大项目”统筹推进,由政府主管副市长挂帅抓项目推进,市、县农业农村局落实专人负责跟进,通过软硬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准更高,更有特色。
打好种业翻身仗,种子迸发大能量。2021年印发的《佳木斯市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以种业基础好的桦川县、郊区、东风区3个县(区)的6个乡镇为重点,打造良种示范带,先行开展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并成立了现代种业发展专班统筹推进。
以科研院所为引领,带动佳木斯市种子产业优良品种研发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驻佳4个科研院所累计育成三大主要农作物品种300余个,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龙粳”系列水稻播种面积占全省第二至第四积温带水稻总面积的60%至70%,以“龙粳31”为代表,推广面积800万至1000万亩,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计”战略,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
农机挑大梁 农田增潜力
“去年雨水大,给育苗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大型粉土机、运土车,提高育苗效率。后来无人驾驶插秧机、手扶插秧机齐上阵,一点没耽误农时。”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粮食生产实现丰收,不仅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高兴,社员也高兴。数据显示,2021年合作社水稻总产量6500吨,比2020年多产300吨,合作社进账40多万元,社员每户增收1000多元。
田里农机挑大梁,农民省力又省钱。一组数字足以说明机械优势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佳木斯市拖拉机保有量15.35万台,100马力以上拖拉机1.05万台。水稻插秧机8.22万台,各类联合收获机械3.85万台,农业机械总动力955.67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7个百分点。
智慧农机也在发挥作用。在勤得利农场,通过手机终端就可以控制拖拉机运行,科技范儿十足。
“无人农场作业能有效提高作业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和肥料农药的利用率,实现全天不间断作业。”农场农机科科长刘忠伟说。通过现代互联网“5G”及卫星导航技术在农机生产上的应用,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农机和农具的精准控制,用精确和智能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佳木斯市连续多年实施农机化政策,全市已有6个县(市)获批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通过发挥市县农机管理调度指挥平台农机精准作业等功能,2021年全市监测深松、玉米秸秆还田和水田深翻、旋耕作业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进一步强化了惠农政策实施。
种粮专业化 丰收有保障
劳动力短缺、管理粗放、种粮经济效益差这些问题如何解?2021年,作为同江市第一批实施农业生产托管的合作社试点之一,同江市富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同江富丰)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3255.44亩,规模化经营让节本增效变成现实。
2021年,同江富丰托管带动小农户72户8518.92亩。目前,同江富丰拥有进口拖拉机、播种机和自动驾驶导航系统、秸秆处理设备等高端装备,满足托管服务。
农户将土地全部托管给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统一耕作、用种、灌溉、施肥、收割、仓储等“一条龙”“保姆式”服务。托管的土地全部采用大型机械作业,实行连片种植,增加产量。合作社“托”起了农户增收致富的”新钱景”。
2020年,佳木斯市实际签订全程托管服务合同面积207.26万亩,占2021年初计划面积的103.6%。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22383户。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各服务组织完成托管作业945.8万亩次,服务小农户107348户次。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实现专项服务标准化、综合服务全程化,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