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美丽宜居乡村——
小画笔勾勒大画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常熟市莫城街道燕巷村美丽庭院示范户。 资料图
穿过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武神潭村村庄入口绿草如茵的中心公园,走在依水而建的慢行步道上,水墨画般的“白墙黑瓦”映入眼帘。
看得见的是美景,看不见的是治理。
江苏省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批像武神潭村的美丽乡村涌现在江苏大地上。以美丽村景创建、农村公厕建设、长效监管建立等小举措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江苏勾勒出了“新鱼米之乡”的大美景。
截至2021年底,江苏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9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74.6%。全省村庄环境整体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美丽宜居村庄、绿美村庄数量均超1万个。
小公厕 大民生
“以前咱们厕所都是随便搭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新建的厕所干净卫生还方便,来个亲戚朋友都夸赞。”说起“厕所革命”给大家生活带来的便利,连云港市东海县新坝村的农民许月霞自豪中带着满足。
厕所改得好不好,改过用上才能知道。江苏在推进“厕所革命”过程中不搞“一刀切”,在苏南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户厕纳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在苏中、苏北地区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95%。
在高质量完成农村户厕改造的基础上,江苏省瞄准农村公厕这一人居环境“软肋”。2021年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度旅游厕所革命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2021年建设110座乡村旅游厕所,年底前完成标注工作。
农村公厕要怎么修建?江苏在探索中给出了答案。
苏州市吴江区选择规划先行,划半径、定数量,解决农村公厕布局不合理难题。吴江区先是摸底了区内农村公厕的数量和布局,从而对农村公厕修建明确了“每600人设置一座,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面积25—90平方米”的科学标准。在村落居住区、外来人口集住区等人口较集中区域,持续新(改)建一批功能配套完善的标准型公厕,同时拆除原有老旧公厕。目前,全区新投用的近800座农村公厕全部实现接管,形成了绿色无害化的粪污处理闭环,到今年年底,新投用农村公厕全区将超过1000座。
徐州市沛县则划定6万—30万元的农村公厕造价标准,在公厕建设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建设过程中,县政府投入8000余万元,按照经济强的镇30%、经济一般的镇50%、经济弱的镇70%的份额进行奖补。建设投入使用的公厕,尽管标准不同,但基本设施都一样完备,管理标准一样严格。目前,沛县1556座农村公厕每个公厕的化粪池每7—10天抽取一次,确保粪污及时处理、公厕内外无异味。
解手间、洗手台分区设置使用,人性化配备无障碍厕位和无障碍通道……江苏省内一批粉墙黛瓦的新式公厕也陆续投入使用。不仅为广大村民解决农村公厕难找、难上的问题,也正悄然改变着人们对农村公厕“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小庭院 大风景
在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团支部书记林娟每次走村入户都会带着花卉、蔬菜种子分给大家,鼓励村民扮靓自家庭院。她介绍:“现在村里大环境好了,小家也不能落下,不管哪里都要美。”
与市北村相距22公里的张浦镇南吉山村,陆金福也和几个村民热火朝天地讨论如何装扮自家的庭院。“这是丹桂、旁边是红枫,你看我这小院子是不是跟公园一样?一定能评上星级户。”说起自家的院子,陆金福总是喜滋滋的。
陆金福口中的美丽庭院星级户,是昆山市文明办、人居办、妇联联合举办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出的一批绿化美、清洁美、整齐美、景致美、家风美的家庭,这些小庭院拼出了乡村的大美景。
美丽庭院评比鼓励村民自主通过线上APP申报,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陆家镇还开展了“美丽家园亮晒活动”,由村社区妇联主席、妇女骨干共18人组成“乡风文明巾帼巡访员”队伍,将推荐出来的家庭以“照片+感言+家庭信息”的形式予以公示,以点带面,给其他家庭树立样板。截至目前,累计创建美丽庭院“星级户”17331户,占总户数的53%。
昆山市以“小庭院”为突破口,突出“点、线、面”协同创建,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景”的美丽庭院特色带、特色区块,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档升级。目前,昆山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集中收运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登记在册农村公厕近1100座。
昆山市同时还推进“美丽菜园”建设,对农村闲置地、自留地等土地资源进行集聚与整合,发挥党员、家庭妇女等群体的积极性,调动村民参与“美丽菜园”建设。
优美的小庭院也带动新产业、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依托青山绿水、乡情乡韵,江苏持续推进“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活动,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跃升。
小行动 大成效
“二维码扫一下,反映问题全解决。”这个二维码是无锡市锡山区全覆盖设置的“公共厕评”二维码,是专为农村公厕接受社会监督建设的智能化“云管理”平台。只要前来如厕的群众扫描二维码反馈厕所管理问题,即可形成“前端扫码评价、后台报警派单、终端实时整改”的整改闭环。
“三分建、七分管”。美丽乡村的保持需要建立符合实际、得到群众支持、能够长效运行的管护机制。
冬日的阳光里,漫步在扬中市经开区福源村,村民家前屋后花木扶疏,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时而有鱼儿跃出水面。福源村亮丽的田园风光得益于扬中市变“整治思维”为“管护思维”,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入常态化。近年来,扬中市积极探索支部建在网格上,充分发挥党小组联系群众的优势。
采取网格化管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还有盐城市亭湖区。亭湖区把第三方人员、村组干部、监督人员等力量以村为单位整合起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监管水平。
南京市浦口区也将农村改厕工作的重点由“建”转移到“管”和“用”上来。浦口区按照2021年南京市农村户厕自查互查要求,抽调机关科室人员组成5个小组,开展为期10天的督查,共排查28个社区50个组2402户。针对发现的29条问题,督促各街道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并开展拉网式摸排,确保督察全覆盖、问题全整改、管理不松懈。
无锡市锡山区将村庄清洁行动纳入“村规民约”“一约三制”,组织开展“美好庭院”“清洁户”评比、积分“兑”奖等活动,以一时“整”倡导村民长期“治”。扬州市江都区建立区督查、镇检查、村巡查的三级长效监管体系,形成及时发现、快速联动、有效处置的运行机制。
江苏各地还建立“红黑榜”考核机制,重点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公厕管护、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实施督查考核。按月或按季度由督查小组对自然村进行考察考核并对排名靠前和靠后的村庄设立“红黑榜”,并在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上公示。对于存在突出问题的村庄发出整改督办单,限期整改落实。
健全常态清洁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江苏省有效推动了村庄清洁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