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矢志控草减害 为民“保稼护粮”

零零社区网友  2022-01-08  互联网

矢志控草减害 为民“保稼护粮”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教授柏连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眉

  

  

  矢志控草减害 为民“保稼护粮”

  

  柏连阳在实验室观察杂草形态的差异。

  柏连阳,男,1967年12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系统开展了杂草生物学及防控技术研究,解析了稗草抗草甘膦机理和成灾机制等科学问题,研发了系列多靶标除草剂和植物源安全剂,研创了高活性低成本一次性化学除草、杂草抗药性监测治理、绿色控草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推动了杂草学科发展和植保行业科技进步。

  柏连阳出生在农村,从小就跟着父亲干农活。经历过每天放学后下田徒手拔草的疲惫,目睹过因病虫害暴发导致颗粒无收后全家人的无奈心酸,体会过喷上小小一瓶盖农药就能挽回成片田地收成的喜悦,这些都激励着农村娃柏连阳勤奋读书,年少的他心底产生了对农业生产植物保护工作的特殊情怀,希望通过科学知识提高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立志让农民年年丰收。

  198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农科院植保所工作后,柏连阳将研究方向锁定为杂草防控。那个年代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人工除草已不适用于现代农业发展,高效安全化学除草成为最迫切的农业技术需求,而水田除草剂的匮乏让我国稻农难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柏连阳在生产基地连续观察了好几年,发现在头茬喷施过乙草胺等旱地除草剂的水旱轮作田中,下茬再种植水稻后杂草发生量明显降低。他由此展开大胆设想:是不是土壤中的残留除草剂发挥了药效,是否可以将已开发的旱地除草剂应用到水田中呢?试验证明,那样确实有优异的除草效果,但对水稻幼苗却产生了严重的药害,近乎绝收。“显著的除草效果给了我们希望,那就聚焦如何不伤害水稻。”在杂草老专家李璞研究员的指导下,柏连阳他们最终发现乙草胺等旱地除草剂由传统茎叶喷雾法改为拌土撒施,可有效避免对水稻的药害,同时发现除草活性比旱地高10倍以上。这样一来,旱地乙草胺用量每亩需120克,水田每亩仅需4克,实现了旱地除草剂在水田高效应用。

  至21世纪初,随着化学除草技术的普及,杂草在除草剂选择压力下已进化出抗药性。因此,怎样遏制抗药性发展、如何高效精准治理抗性杂草就成为新的难题。柏连阳带领团队揭示了植物ABC转运蛋白抗草甘膦的全新分子机制,揭示了国际上多年未能探明的植物代谢草甘膦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

  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摆脱除草剂高度依赖、发展新型绿色控草技术成为新的需求。柏连阳带领团队再次向杂草绿色防控新领域进发,目前已研发出稻田“抑芽-控长”的绿色控草技术与产品,可实现移栽稻田化学除草剂的零使用。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08/20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