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实现从受援国到援助国的巨变

零零社区网友  2019-10-15  互联网

  

  

  

  

  屈四喜(右二)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对索马里紧急粮援启动仪式。资料图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除提供人道主义粮食援助以外,还兼顾发展援助。1979年,粮食计划署正式开启与中国的合作,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联合国机构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曾是粮食计划署援助的最大受援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逐渐从一个接受援助的国家转变为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国家。40年弹指一挥间,从受援国到援助国,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到来前夕,记者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述中国与粮食计划署合作的历史变迁,以及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屈四喜曾在中国农业系统工作30余年,自任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以来,更是见证了粮食计划署与中国合作的深化与变化。

  

  跨越三大阶段 实现中国角色转变

  “从1979年到2005年,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方式主要是给中国提供援助。”屈四喜告诉记者。

  “粮食计划署最早在南方与中国政府一起安置返乡华侨,参与建设华侨农场;后来配合中国农业农村改革,帮助中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如乳品业、水产业和三北防护林。”屈四喜说,这类项目多数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在缺粮贫困地区搞劳动积累,建设内容包括坡改梯、旱改水、修农村道路、修水渠和水库、栽树、打水井、挖水窖,涉及土方工程。完成定额工作量后每人每天发放3.25公斤粮食,工具、材料、运输等费用由中国政府作为配套投入。项目改善了当时中国农村非常需要的基础设施,对项目区的脱贫和解决温饱问题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同时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为日后中国与其他伙伴的合作提供借鉴典范。

  “许多项目至今还在持续发挥作用。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项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工程质量的角度来讲都是全球典范,曾经有很多国外考察团到中国来考察学习。”屈四喜说。

  从1979年到2005年,粮食计划署共在中国实施了70个无偿援助项目,提供资金逾10亿美元,惠及3000多万人。期间包括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特大洪灾时,粮食计划署向中国提供8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用于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的灾后重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脱贫进程的加快,粮食计划署于2005年底正式结束了在华援助项目。从2005年底到2016年初,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处于平稳过渡期,驻华办公室仅负责保持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粮食计划署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更加需要援助的国家和地区。”屈四喜说。

  进入新时期,国际形势和秩序发生新的变化,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2016年3月,粮食计划署与中国政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强合作、终结全球饥饿。基于该备忘录,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制定了2017-2021年国别战略计划。屈四喜说:“我们认为,中国已然从过去的一个主要受援大国,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提供对外援助的国家。双方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加强合作,帮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粮食安全水平、改善营养。”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曾评价,新的五年国别战略计划是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的新起点,这不仅有利于帮助中国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弱势人群改善营养水平,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和饥饿也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瞄准国际形势 推进深度合作

  自双方开启深化合作后,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已扩充到20多人,与中国的合作内容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首先,粮食计划署加大在中国的筹资力度。“随着中国的发展,从个人、企业到政府,都积累了一定的财力,目前中国在粮食计划署政府捐赠平台上捐赠资金的排名大概在二十五位左右,希望中国能进一步支持我们。”屈四喜说,与许多联合国机构依靠会费的形式不同,粮食计划署的主要资源来自各成员国自愿认捐。现在粮食计划署主要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这三大渠道募集资源,政府依然是主要渠道。随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高,许多中国企业主动寻求与粮食计划署合作,今年在中国实施的四个项目,资金全部来自企业捐款和众筹。

  在南南合作方面,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一直是南南合作的主要推动方、创意方、贡献方和支持方。”屈四喜说,目前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零饥饿”“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等开展各类活动,通过政策对话、技术培训与交流、专家派遣、政策研究、在线交流、培养青年创业农民等方式,把中国4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项目更好地实施,帮助受援国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减贫和减少饥饿。

  加强在中国的精准扶贫是粮食计划署的又一个工作重点。鉴于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仍存在一定是数量的贫困人口,粮食计划署正调整思路和策略,积极帮助中国国内的精准扶贫工作。

  “对中国而言,粮食计划署不再是一个援助提供方,而是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使双方成为伙伴关系,今后中国与粮食计划署的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这个理念,粮食计划署与众多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依然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屈四喜说。

  

  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创新多元合作机制

  “新时期粮食计划署的工作注重两个方向,一是构建伙伴关系,二是谋求创新。”屈四喜说,目前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政府、企业间的合作进展良好。政府方面,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都是粮食计划署非常重要的伙伴;企业方面,海南航空、万事达、阿里巴巴、美团、腾讯、快手等都与粮食计划署有深度合作。

  屈四喜说,当今,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迅猛,粮食计划署加强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合作。目前,正与阿里巴巴合作创建全球饥饿监测地图,致力于对全球粮食不安全、饥饿等情况进行动态掌握,做到有的放矢、提前准备。

  屈四喜介绍,目前,粮食计划署有多个项目正在中国实施推进,主要是与政府、高校和企业合作,帮助贫困小农户增产增收,关注偏远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缺乏问题。

  位于安徽金寨的猕猴桃价值链产业扶贫项目于2018年启动,瞄准150个贫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建立高标准的果园,把贫困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使生产的猕猴桃与市场更好地连接。同时,阿里巴巴参与销售环节,“村淘”和当地政府签署包销合同,同时提供配套的物流体系,保证农民收益。

  在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粮食计划署今年在甘肃实施富锌马铃薯小农户生产示范项目,支持3150户小农户种植富锌马铃薯,通过推进富锌马铃薯价值链建设,促进富锌马铃薯市场销售,增加贫困地区小农户经济收入,探索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2018年粮食计划署关注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的试点项目落户湖南湘西,项目所在地永顺、龙山两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选定两县共25所幼儿园1848人为支持对象,为他们提供营养午餐,同时帮扶当地贫困农户发展农副产品并为他们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类似的项目即将在广西推进,目前正在进行中央厨房的招标工作,儿童营养餐供应将于今年11月启动。

  此外,粮食计划署正积极寻找资源,推动同中国在减灾防灾等方面的合作,帮助小农户应对自然风险减少损失。

  “中国自身的发展巨变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与粮食计划署合作的角色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气魄。在消除世界贫困与饥饿的伟大事业中,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中国榜样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作用。”屈四喜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10-15/20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