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金秋,农民朋友们即将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经历了春夏秋三季的风风雨雨,辛勤的汗水终于滋润出硕美的果实,在节日的喜庆气氛里,农民朋友收获成果和希望,收获快乐与幸福。看到这样的丰收场景,笔者欣喜不已,不禁竖起大拇指为每位农民朋友点赞,送祝福。在农民朋友沉浸在丰收喜悦之中的时候,笔者也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一些农民朋友在农业连年大丰收、钱袋子越来越鼓的喜人形势下,变得“大方”起来了,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已经过时了,搞复收是“小气”,是抠门,所以,复收被很多人遗忘和放弃了。
如今很多的农民朋友,在夏粮秋粮的收获中只抢收不复收。在夏收时节,机械收割之后,哪怕成颗成片的麦穗掉落在田间,也无人拣拾。有时候麦收过后,一场大雨,遍地就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在持续收获时间较长的秋季,这种现象更是普遍。秋季作物品种多,有高低杆作物,有旱地庄稼,还有水中稻谷,更有从土中刨收的花生、红薯和土豆等。大多数农民朋友,在机械收割完之后,也就不再复收了。
散落田间的粮食究竟有多少,这个没有专门的统计,笔者只想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略作说明。一个是一名姓李的县城退休干部,在麦收季节,他和老伴骑自行车拣拾麦穗,一个麦季下来就拣拾小麦250多公斤。另一个是一位姓刘的农民夫妇,年龄均超过70岁。他们的承包田让给两个儿子耕种,老两口常年拾拣庄稼,两人一个麦季拣拾小麦350多公斤,秋季拣拾秋粮400多公斤,一年到头吃不完,还能拿到集市上卖些钱。
现在的农民都懂得“一粒粮,一滴汗”“一碗饭,得一年”“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农民从种到收,这期间需要经过多长时间,需要付出多少心血,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劳动。
现在我国国力增强了,农民富有了,但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仍没有过时。丰产要丰收,丰收要复收,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好精神,不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应该坚定地秉承并传承下去。“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这些饱含哲理的话语,无不阐明了勤俭与奢逸的利害关系,大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小到一个集体或一个家庭,保持勤俭就会兴旺昌盛,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农业搞复收,看起来是小事、平常事,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放眼全国,算个大帐。如果一亩地平均夏粮丢落5公斤,秋粮丢落5公斤,不加复收,那么全国18亿亩耕地会丢落掉多少粮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个数字够惊人的吧。粮食越丰收越要精收细打,越要进行复收,不让每一滴耕作的汗水白流。
丰收节里说复收,勤俭节约不能丢。我们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丰年当作歉年过,有粮当作无粮时。既要丰产,又要丰收,既要收获,又要颗粒归仓,不让一粒粮食白白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