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湘西著名的大灵山脉深处,离家数百步有一条方圆百里闻名的古道,早年是湖北宣恩和湖南桑植盐帮、棉帮的必经之路。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所以不知古道修筑于哪朝哪代。自我懂事起,在我的心目中,这条古道就是山界人的生存之道。就是在20年前,山界上和古道沿途的两个村寨还常年生活着近千人。人民公社时,每周逢集日,三五成群,甚至三二十人成队,从山上到山下去赶集。农村实行责任制后,改为5天一集,古道上来往的行人就更多。
赶集是山界人生活中的大事,而每次赶集回家都得身负重荷,特别是盛夏季节,当走到古道中的每一座岩板桥时,就会迫不及待卸下重负,去岩板桥下山沟里洗把脸、喝口泉水,然后就顺势坐在桥下石头上歇息。
古道上有3条大山沟,于是就有3座岩板桥。每座岩板桥的两边都摆放着大小不等的条石,供过路人坐下来休息。这3座岩板桥不仅是藏在大山深处的风景,更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奇迹。为在山界上生存,先人不知动用多少劳力修筑这条古道,更不知他们用什么方式,就地取材架设了让后人震撼的岩板桥。
因为材料单一,3座岩板桥的结构、形态基本一致。出奇的是,每一座岩板桥的桥板,大都在长1丈有余,宽5尺多,厚2尺左右。今人无法想象,先人如何将如此巨大的桥板,平稳地安放在深沟两边的桥座上。先人的智慧、力量和毅力,他们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实在令人佩服。而那一块块被路人踩踏得光滑无比、甚至凹陷的石级,同样见证着人类与自然抗争中显现出的坚韧与无畏。
小时候,因为山上没有学校,我和寨子里同龄孩子,每天都走古道去山下的学校读书,来回要好长时间,而且非常辛苦。于是就想,山界上要是也能通公路就好了。并且,这想法成了山界上孩子内心深处的梦想。
斗转星移。上世纪末,山界上的人们开始尝试烤烟原烟生产,于是政府出物村民出工修起了机耕道,四轮车开进了山界。后来,随着烤烟原烟生产的迅速发展,先是机耕道得以硬化,接着道路加宽,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公路。
山界上通公路了,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机动车,加上精准扶贫政策中的异地搬迁,古道沿途两个村寨的绝大多数村民,都享受了搬迁政策,行走古道的人就少了起来。但古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其高处行走,人们不但能感受到大山的雄俊与巍峨,还可以俯瞰山下如画的“中国百合之乡”石牌镇全貌。
我常想,虽然山界上的交通在不断改善,走古道的人越来越少,但我们决不能废弃古道。不仅因为古道和岩板桥上留有太多儿时的记忆,充满着浓浓的乡愁,而且,在乡村旅游热遍全国的当下,不定哪一天,它们就会成为山界最具魅力的所在,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