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田建设抓住改革机遇的五点思考

网友投稿  2019-09-03  互联网

  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只有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才能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今年的机构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田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今后扎实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又是一大挑战。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应做到以下几点。

  统一建设标准,摸清真实家底。鉴于机构改革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由多个部门承担,每个部门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重点等不同,当前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或修订适合新形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同时,各地按照新标准实地查看、摸清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包括已竣工的或者已认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待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备资源区域。进一步核实已竣工的项目或已认定项目的工程内容、沟渠桥涵等使用现状、田水路林等治理状况,哪些已到达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哪些还需补缺,为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基础。

  统一思想认识,打造精干队伍。目前,各地迫切需要打造一支作风硬、素质高、业务强的高质量农田建设人才队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虽然在机构改革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由多个部门承担,每个部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都很重视,但是,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建设模式上,还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不一致的现象。需要在农业农村部门统一领导下,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因地制宜,明确具体建设内容、建设模式等。同时,对新组建的农田建设队伍进行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丰富学习内容,促进经验交流,催生共同进步,不断提升农田建设整体水平。

  统一开发系统,试点智能管理。建立统一的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科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机构改革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由多个部门承担,每个部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建设时序等具体信息掌握不一,部门间的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不一,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甚至有些部门因历史等原因,没有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信息化建设。当前,可借鉴相关部门项目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建立国家级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构建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实现“国家—省—市—县”项目管理实时互动。在系统设计运行中,试点采用最新的技术路径,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型,确保数据使用安全、可靠、精确、完整,能够实时快捷获取相关部门共享的土地调查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为政府管理提供全面、快速、准确的智能型解决方案。

  统一检查指导,确保改革高效。随着机构改革逐步深入推进,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特别是到2020年要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每年要完成8000万亩以上的硬性目标任务。建议成立专门检查指导队伍,到各地调研、检查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管理工作事宜,深入了解改革后的成功做法、基层的鲜活经验,妥善处理和指导解决好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进一步促进改革工作高效推进。同时,确保职能划转后,原属不同部门的项目统一到位、资金整合到位、任务完成到位,避免因部门不同、信息不通等因素而导致重复投资建设,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资源浪费。

  统一宣传报道,激发干事热情。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基层的重要民生工程、农民的幸福工程。为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完成“硬任务”,迫切需要更多人了解、支持、关心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议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开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题,或在国家层面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工程活动周、宣传月等,加强媒体宣传报道,集中报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典型经验、人物事迹、先进技术理念等,凸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激发广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一线干群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9-03/20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