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已启动了12个省(区、市)830个县的全面普查和175个县的系统调查,收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4.2万份,其中,2018年新收集资源1.5万份,尤其是发掘出一批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特异资源。经专家评审,认定2018年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取得十大重要成果。
1.梯田红米。在四川省米易县发现,是傈僳族栽种了上百年的老品种,米色红润鲜亮,米粒细小,营养极为丰富。可直接进行产业化开发和农旅融合开发利用。
2.药用野生稻。在广东省罗定市发现,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并能抗褐飞虱、白背飞虱、黑尾叶蝉、白叶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利用药用野生稻中优异基因对现有栽培稻进行改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3.小佛豆。在浙江省武义县发现,形状像佛抱双手,因而当地称之为“小佛豆”。该品种具有品质好、耐旱、耐瘠等优点。经进一步鉴定后可用于杂交材料,培育综合抗性优良的蚕豆品种。
4.九山生姜。在江西省兴国县发现,历史悠久。据《新唐书》中《元和郡县志》记载:被唐朝列为虔州(今赣州市)贡品。肉质鲜嫩,耐贮耐运,易于存窖,可加工成酱姜、甘姜、姜片、姜粉、姜油等产品,食用方便、开胃提神。同时可治疗胃腹冷痛、虚寒吐泻、饮食不振、消化不良、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等症状。
5.彭州大蒜。在四川省彭州市发现,自西汉时期开始种植,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彭州大蒜个大、饱满、味浓、质优,便于贮运,在全国均享有盛誉,深受消费者喜爱,独蒜甚至远销东南亚诸国。
6.白杨梅。在浙江省庆元县发现,又称白沙杨梅,是白杨梅品种中唯一的大果形,深受消费者欢迎。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解毒祛寒之功效,还可降血脂,具有较高的保健药用价值。
7.南靖柴蕉。在福建省南靖县发现,适应性强,较耐低温,抗枯萎病,可作为抗病材料。柴蕉果肉甜中带酸,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氨基酸,具有消食通便的功效,特别适宜病患者、病愈后人群食用。
8.带绿荔枝。在四川省合江县发现,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熟期最晚的荔枝品种。味甜且香,肉脆汁多,核小,品质极佳。但生长缓慢,成活率低,产量极少,属珍稀品种,售价较高。
9.毛桃。在海南省琼山区发现,该地区引进桃树种植已有50多年。该资源的发现将毛桃种植区域南移到北纬19度,进一步证实海南是可以种植部分北方落叶果树,也为海南热区种植北方果树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参考。
10.红皮核桃。在陕西省太白县发现,种皮为红色,富含花色苷,极为罕见,是比较珍稀的核桃种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对于我国核桃育种和发展特色核桃产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