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村厕所革命亟待破解五大难题

网友投稿  2019-08-29  互联网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改造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头戏”,是制约农民生活品质改善的大难题。如何破解农村改厕工作“老大难”,啃下这块“硬骨头”,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体会。

  破解群众“不想改”难题。改厕是群众自己的事,只有宣传群众,才能推动工作,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成功。受千百年来传统生活习惯影响,一些地方农民群众对改厕不积极、不主动。对此,河北省广大县乡基层干部深入群众家中,细心地与群众算了三笔账。

  一是卫生健康账。厕所革命可消灭病媒蚊虫,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节省家庭看病开支。二是财政补贴账。政府每户有补贴,设施设备和施工安装不用农户自己掏钱。三是机会成本账。厕所革命是政府统一实施、统一建设、统一服务的惠民工程,谁先改谁受益,现在不改就等于错失良机。三笔账一算,群众心里的坚冰逐渐化开。加之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们从身边的变化亲身感受到改厕的好处,实现从“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

  破解干部“不愿干”难题。改厕是县乡党委政府分内的事,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面对改厕艰巨任务,存有“不愿干”的畏难情绪。围绕破解干部“不愿干”难题,河北省的邢台威县、邯郸市肥乡区等一些县(市、区)通过完善三项推进机制,强化压力传导,夯实工作责任。

  一是定期调度机制,县领导实行周调度、日碰头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选树典型,激励先进、带动后进。二是公开晾晒机制,建立“改厕工作矩阵”“改厕技术指导群”“改厕服务群”“群众改厕之声群”等微信平台,对工作进度进行排名、通报,加强工作指导、服务。三是督查问责机制,省、市、县三级都成立暗访明察小组,对各地改厕工作进行常态化、不间断地明察暗访,对连续被批评曝光且整改不力的,约谈县、乡领导,对累计多次月进度倒排的县,让其主要领导在倒排县工作会议上做表态发言,以此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破解资金“缺口大”难题。河北是人口大省,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多,改厕资金需求量大,财政负担能力有限。为有效解决资金难题,我们坚持多措并举,财政、群众、企业三方齐发力。

  一是财政挤一点,在各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省、市、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集中力量给予重点支持;二是群众出一点,秦皇岛市抚宁区引导和发动农户投工投劳,拆旱厕、挖地基、建厕屋,大大减少了劳务支出;三是企业帮一点,邯郸峰峰矿区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通过采取无私援建、村企共建、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推动改厕工作顺利开展。

  破解质量“不过硬”难题。质量是否过硬,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厕所革命成败得失的试金石。为确保厕所革命做成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实践中我们注意严把“四关”。

  一是企业准入关。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由县改厕牵头部门统一组织招标,严格参投企业资质审核。二是技术标准关。编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技术手册》,从防冻、防臭、节水等方面明确建设标准、技术要求、施工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加强对施工队伍、质量监理人员、验收人员的业务培训,夯实工作技术保障。三是过程监管关。乡村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加强质量监督;聘用专业工程监理,对改厕工作全程参与、跟踪把关。四是工程验收关。县级成立多部门联合验收组,实行农户、施工方、工程监理、项目村、乡镇“五关”验收机制,逐一工序审核验收,严格质量把控,确保改一户成一户。

  破解服务“跟不上”难题。改厕工作要想增强群众认同感、提高满意度,必须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粪污清掏处理和后续服务难题。

  一是财政支持,市场运作。立足农村巷窄户深特点,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抽粪运输车和小型吸粪车,将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由县级财政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户粪污清掏补贴,同时向农户适当收取部分粪污清掏费用。二是合理布局,有效处置。合理规划布局改厕粪污集中储存设施,就近收集进行二次发酵,由专业车辆定期对集中储存粪污干湿分离处理后,运至人畜粪污资源化处理中心,用于浓缩提取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三是建立中心,优化服务。在乡镇探索建立体制活、服务优的厕所改造服务中心,为厕改提供改中、改后便利服务;积极开展厕所维护技术培训,利用“大喇叭”“文化墙”等形式,引导群众文明如厕,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投稿邮箱:nmrbxczl@126.com电话:010-84395113 84395142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8-29/20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