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聚力强美富 燕赵谱新篇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8-21  互联网

  渤海湾的鱼虾,坝上草原的牛羊,华北平原的粮棉,太行山的干果……这个距离京、津两大直辖市位置最近的省份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没错,她就是河北,自古燕赵豪杰地、历来大好河山处,一个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征程上扬鞭奋蹄的河北,一个乡村振兴进程中聚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砥砺奋进的河北。

  且不说粮食产量从70年前的93亿斤,增长到2018年的740多亿斤,其间河北谱写了多少“换了人间”般的农业历史巨变诗篇,就是在全国主要农产品总产量榜单上,河北的名字也足够闪光亮眼:蔬菜总产居全国第2位,水果居第3位,肉类居第5位;禽蛋居第3位;奶类居第3位,其中乳制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一位河北的农口干部颇为自豪地说:“现在的北京市场,一半的蔬菜、羊肉、鸡肉和80%的牛肉,全都来自河北。”

  这个新中国成立初期创造“穷棒子精神”,20世纪60年代留下“沙石峪精神”,新时期涌现“李保国精神”的北方大省,追随着改革的脚步,围绕着农业农村发展,已经作答、正在赶考着怎样的时代问卷?

  

  70年来步履坚定,燕赵“三农”焕发新颜

  滹沱河水奔流不息,为正定县留下了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粮食亩产只有90斤左右时,冀中平原上的正定粮食亩产就已超过200斤。尤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是华北粮食生产最早“上纲要(亩产400斤)”“过黄河(亩产600斤)”“跨长江(亩产800斤)”的县份。因为属于我国北方知名的国家商品粮供应高产县,全县40万人口每年要上交征购粮7600万斤!然而,粮食大县却长期位居经济穷县,干部群众意见很大。

  1982年春天,习近平同志来到正定工作,他带领全县人民实事求是大胆改革,果断冲破“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旧模式,实施“半城郊型经济”新模式。新模式既有“城郊型经济”商品生产比较发达、城乡关系比较密切、工农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又有“农村经济”的特性,两类经济特色紧密结合,掀起了正定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热潮。

  在随后几十年里,正定始终坚持“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开垦滹沱河两岸荒地种植蔬菜,普及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推动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四美”要求,大力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民居改造、安全饮水、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专项行动,实现了农业经济和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

  “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这既是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的真实写照,也是燕赵“三农”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由于地貌多样和气候差异,农作物种类较多,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将其摆上“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位置,强力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实现了全省农村各业繁荣,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正在向实现全面小康加速冲刺。

  数据表明,1949年河北省农业产值仅为20.74亿元,2017年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5373.4亿元,比1949年增长250多倍。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701万吨,是1949年总产量的35.69倍,全省菜、肉、蛋、奶业产量多年以来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的区区几十元,增长到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余元。

  

  “四个农业”并肩推进,绿色农业增效富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农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农业上主要抓好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要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2017年,河北提出新世纪农业的发展蓝图: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河北省农业农村部门出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旨在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扩大冀产农产品影响力,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要。

  该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要达到70%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规模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打造10个价值超100亿元的企业品牌,品牌农产品数量年均增长10%。农业灌溉用水、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等。

  改革带来发展动力,更产生惊人效果。目前,河北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31家、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70余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5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34家、省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152个。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57%、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7.5%,带动1800万农户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580亿元。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累计推广节水小麦和节水技术3436万亩,实现节水44亿立方。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6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4.2%,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整治

  民之所愿,政之所为。2013年5月,贯彻落实国家“三农”发展战略部署,河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作出全省开展美丽乡村的决策,出台《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决定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以实施“四美五改(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厨,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12个专项行动和15件实事为载体,持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

  河北农村面貌的巨变,又一次打开历史的新窗。

  按照垃圾治理、民居改造、饮水安全、污水治理、街道硬化、厕所改造、清洁能源利用、村庄绿化、特色产业、农村电商、乡村文化、基层组织12个专项,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示范引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2017年底,全省启动了1.7万余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建成1800多个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省级美丽乡村,硬化道路1.6亿平方米,改造旱厕300多万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显著提升。

  2018年,河北又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分别以生活垃圾集中治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国土绿化、村容村貌提升和深度贫困地区村庄面貌提升等6个专项方案实施推进,全省实现清理积存垃圾4853.3万立方米,4.77万个村庄配备保洁人员17.9万人,4.07万个村庄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机制。

  今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北要在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面继续迈进,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目前正在加大力度,加快以县为主体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支持打造10个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业旺人富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全省早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夯下深基。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8-21/20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