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利合农业矿坑智能化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全景。
绿树环绕的一池碧波,漂浮着15个现代化的玻璃钢水槽,槽体内循环流动的水体让鱼儿逆水而游、不时跃水而出,岸上鸟鸣不绝、蝉鸣不断……8月8日,记者在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镇上庄子村看到这幅景象,是迁安市利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废弃矿坑建起的智能化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同时,剩余水面还依托浮体材料种植的生菜、空心菜长势喜人,实现了鱼菜共生、种养结合。
利合农业负责人高伟介绍说,公司引进“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购置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流水槽、自动投饵系统、水质检测系统、电动控制系统、物联网软件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等成套深水养殖系统,采用食品级玻璃钢槽的圈养模式,利用推水、曝气设备让水循环流动,同时使用自动投饵装置实现集中精准投喂,再利用吸污装置将残饵、粪便完全收集到地面集污池进行发酵再利用,实现了绿色环保、无污染、无公害养殖。
“这个废弃矿坑深达百米,水域面积近百亩。我们建起15个漂浮式养殖水槽,去年6月投放了草鱼、鲈鱼和斑点叉尾鮰等鱼种,经过一年多的养殖,中秋节前即可上市。”高伟介绍说,根据鱼有逆水而游的特性,通过人造水流环境,养殖的鱼保持逆水游动,其肉质更鲜美。预计今年可收获斑点叉尾450吨,实现销售收入810万元,利润450万元。
“去年冬季水温降低,我们在循环水系统的基础上,又加装了曝气装置,解决了冬季水质的融氧性和冰冻难题,保证了鱼正常越冬。”高伟说:“春节期间,我们采用单个包装、充气加氧的方式让少量鱼提前上市,市场供不应求。”
利合农业智慧渔业的监控室里,养殖水层的温度监控,增氧,鱼饵投放等环节全部实现了智能控制。高伟告诉记者,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的循环农业大数据平台,实时接收园区的视频数据、生产管理、水质监测、土壤监测、气象数据和销售数据,平台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汇总,实现了实时监测、远程控制警告提醒等智慧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迁安市经济不断转型,依靠矿产资源发展模式被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取代,上百个废弃无主矿坑给环境和生态带来危害,成为一个个难以愈合的伤疤。利合农业矿坑养鱼的实践探索,给迁安市废弃矿坑生态修复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通过废弃矿坑与先进的养殖模式相结合,解决了废旧矿坑占用土地、环境恶化、治理难、投入大等问题。”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宋翠敏认为,这种基于浮动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循环农业在河北省尚为首家,促进了依矿而兴、依钢而起的迁安市向绿色、环保的数字农业、循环农业方向转型。
“目前正在实验利用矿坑深层低温水养殖冷水鱼已经取得突破,下一步计划把周边的矿坑和废料台统一流转过来,配套部分农田耕地,建设废弃矿坑种养、废料台治理和葡萄酒研发、休闲垂钓等8个基地,打造农耕、休闲、度假的三产融合综合体。”高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