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水岸乡村拓新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8-13  互联网

  青龙湖,地处北京西南房山区与丰台区的交界,是距京城最近的“一盆清水”。盛夏之际,这里碧波荡漾,草木繁盛,是休闲放松好去处。白天,游客饱览湖光山色,夜晚如果能就近寻一处乡村住上一夜,一定可以留下美妙的回忆。如今,随着水峪村民宿的兴起,这一愿望已经成为现实。

  水峪村,距离青龙湖约1.5公里,是青龙湖森林公园建设的核心地带。2018年以来,在水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福升的帮扶下,在“1+N+1”党建共建模式的助力下,该村结合村庄优势和定位,着力发展特色民宿旅游,积极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村,走上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告别“黑白灰” 倒逼乡村寻出路

  走进夏日的水峪村,干净的街巷、古朴的民居显得和谐宁静,村庄紧挨着的万亩森林公园里郁郁葱葱,游客成群结队。在公园一处拆违后的空地上,春天种下的油葵已经长出黄灿灿的花盘,在烈日下显出勃勃生机。

  水峪村历史悠久,形成于明代,据史料记载“因村东有泉,泉水西流,满街是水,故名水峪”。不过,目前全北京市叫水峪的村就有6个,如果用导航,搜索下水峪更为合适。

  从地理区位上看,水峪村优势明显,村庄位于青龙湖镇中心位置,万亩森林公园环绕,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4487亩。同时,村庄背靠燕山山脉,主要为丘陵浅山地带,紧邻青龙湖水库,村内有区级公路、公交车站,距离西南六环、京昆联络线约5公里。

  虽然守着绿水青山,但曾经的水峪村产业并没有因此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是因为房山区在很长时期内靠的是“黑白灰”的产业,区域内石粉、白灰、煤炭、建材等低端产业遍布各乡镇。

  “很多年轻人家里都买辆大货车,搞运输,这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水峪村党支部书记赵燕鸣介绍,由于村子地处丘陵地带,土地稀缺,传统的玉米、小麦种植很难带来增收效益,因此不少村民是靠与“黑白灰”相关的产业实现养家糊口。

  近两年,随着北京市疏解整治、拆违管控的持续推进,传统的低端产业走到了尽头。如何带着全村1183名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成了水峪村党员干部的心头困惑。与此同时,北京市对全市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进行驻村帮扶。

  作为从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一书记,李福升于2017年来到水峪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帮助水峪村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李福升驻村以来一直不断摸索的课题。

  

  借势“山水木” 打造民宿旅游精品村

  “要想富口袋,先武装脑袋。”李福升决定带着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认真分析水峪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适合村子发展的方向。

  “水峪村是一个典型的‘有山有水有树林’的村庄,区位有优势,资源有禀赋。同时,青龙湖镇按照市区要求,正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文化创新区和文化旅游特色镇,我们村地处青龙湖森林公园建设的核心地带,村庄规划由非保留村调整为适度发展村,应该奔着这个方向,抓住这个机遇。”通过走访群众、与干部商议,李福升与村“两委”一道,决定将水峪村发展的方向定位为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村。

  如同水上行舟,航向已定,接下来就要奋力划桨、扬帆起航。在李福升和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采取“盘活闲置宅院、集体出资建设、专家团队设计、市场运营管理”的模式,一系列有效举措把水峪村民宿旅游的“四梁八柱”搭建起来。

  ——积极推动村集体出资400万元,成立北京老水峪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水峪村参与市场竞争的平台。

  ——成立民宿旅游发展工作小组。由“两委”干部牵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成立水峪村民宿院改造工作小组,负责材料采购和监督民宿院施工改造,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盘活村庄闲置宅院资源。按照相对集中、择优选择的原则,租赁村民宅院,让村民闲置的资产流转起来,每个院子村民年租金收入在15000元左右、每3年递增1次,切实提高村民的财产性收入。

  ——邀请“海聚人才”来村。开展专业设计,进行施工现场指导,采取外貌“修旧如旧”、体现乡土风味,内部“精雕细琢”,便利居住生活。

  ——邀请民宿专业团队。采取市场化运作,与隐居乡里团队合作,由其负责民宿日常的经营管理。

  ——招聘民宿管家。根据民宿院的经营管理需要,从村民中招聘民宿工作人员,负责日常游客的接待、餐饮等工作,月工资3000元左右,低收入户、宅院涉及的农户优先考虑,稳定提高村民的工资性收入。

  目前,水峪村已经建成5个民宿院,一个个民宿院各具特色,充满乡村情调。自5月份试运营以来,游客源源不断。而民宿也把水峪村从一个小饭馆都没有的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民宿旅游村,实现开门红。

  

  帮扶“1+N+1” 合力共绘振兴蓝图

  有了民宿,只是让乡村在住宿体验上有了一份吸引力。如何让游客,特别是亲子家庭,能在住的同时,玩得也开心,就需要乡村在民宿之外的产业上下功夫。

  如今,水峪村在这方面有了尝试和突破。现在,一提到水峪村,熊猫国宝石、熊猫国宝画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在北京房山供电公司的协调下,今年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行政党支部到水峪村开展了“画石为宝、点石成金”系列活动,教育培训熊猫画作的乡村传承人,打造水峪村国宝石、国宝画,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参与。

  实际上,协调美术协会培训熊猫画,只是北京房山供电公司帮扶水峪村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克服村一级组织存在的“吹哨”能力弱、“吹哨”点位散等短板,该公司党委与水峪村党支部研究拓展“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1+N+1”(房山供电公司党委+N个结对共建党组织+水峪村党支部)党建共建模式,促使“报到”的单位资源向水峪村汇聚,形成共驻、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作为打头的“1”,北京房山供电公司不仅为水峪村的“煤改电”提供了改造方案、政策宣传、施工设计等一系列帮助,还为该村255户家庭实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有效解决“煤改电”后村民因为怕多花钱而重烧煤炉或柴火的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村民宿旅游示范点建设项目中,公司积极配合开展用电设施迁改,并首次将智能电厨房实际应用到农村用户,创建电厨房乡村体验试点。现如今,舒适、智能、便捷的民宿成为当地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为了不断扩大“N”的力量,北京房山供电公司积极吸收更多愿意“报到”的单位加入到水峪村民宿旅游行列中来,先后与20多家单位达成结对共建意愿,促使“报到”的单位资源向水峪村汇聚。如:协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提供气象服务;协调福建省黄岭村和翰卿村与水峪村开展茶艺交流与旅游文化推广;协调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附属医院到水峪村开展诊疗服务;协调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提供红色文化资源等。

  “到有需要的地方去‘报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善村里用电环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共产党员光荣的使命!”北京房山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曹增新说,通过“吹哨”和“报到”的无缝衔接,实现了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电力服务完美结合。

  如今,在“1+N+1”党建共建模式下,打通了基层党组织吸收资源、凝聚力量的新通道,水峪村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共建单位的加入,水峪村也将借助民宿旅游旺盛的发展势头,在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8-13/20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