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战旗村里党旗红

网友投稿  2019-08-01  互联网

  

  

  

  

  战旗村为60岁以上老人举办生日会。资料图

  一年前,因为村里党员反对,战旗村集体建设用地再次挂牌入市的动议被否决。如今,村里原本打算入市的土地上,建起了“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这个由区国投公司投资的项目,战旗村以土地入股,占比49%。“村子发展不能靠一锤子买卖。”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说出了村里党员的共识。

  战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西北角,位置偏远,并无特殊资源优势。然而,凭着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战旗村却屡屡立于时代潮头。2018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5700余万元、增长24%,集体收入增加3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万余元,增长10%。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引领的着力点,就是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对战旗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切实发挥给予充分肯定。日前,记者走进这个让总书记点赞的村子实地进行了采访。

  

  考察团一拨接一拨来 战旗村到底有何魅力

  从村口沿着平坦宽敞的战旗路向前,绿树夹道而种,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战旗村广场。广场旁,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

  一支头戴红帽的考察队围拢在广场一侧的展板前,村民潘秀虹手握小型扩音器,正为他们讲解战旗村首创的基层党建“三问三亮”工作法。

  “我们讲解组7张嘴,去年创收150多万元。”潘秀虹告诉记者,全国各地的考察团有时候一天就要接待好几拨,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

  考察团一拨接一拨来,战旗村到底有何魅力?跟着考察团的考察路线,记者也游览了一回战旗村。

  白墙黛瓦的2层小楼星罗棋布,宽阔的小区道路干净平坦,路边的植物修剪得整整齐齐,院子一侧的车位上,停靠着各家各户的小汽车。“这哪里看得出是在农村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到了城市小区呢!”考察队里,有人发出赞叹。

  踏进位于广场一角的“精彩战旗”特色产业服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正中摆放整齐的各类新鲜蔬菜。从唐元韭黄、云桥圆根萝卜到郫县豆瓣,从美轮美奂的蜀绣到历史悠久的唐昌布鞋,各类特色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潘秀虹介绍,战旗蔬菜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有机蔬菜2000亩,年产值达4000万元。此外,战旗村还成长起来了“满江红”“富友”等4家土生土长的调味品企业,以生产郫县豆瓣为主,并创立“蜀府”“先锋”等省市著名商标两个,年产值1.2亿元,带动农户就近就业160余人。

  走进战旗村“乡村十八坊”,记者遇到了唐昌布鞋的制作者赖淑芳,去年总书记来视察时,因为卖给总书记一双唐昌布鞋,她成了当地的名人,也让唐昌布鞋在全国观众面前露了一回脸。如今,她也作为传统手工艺人入驻了战旗村“乡村十八坊”。

  潘秀虹说,“乡村十八坊”总面积约80亩,是战旗村打造的集传统手工体验、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传统文化街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多项传统民俗工艺。

  集乡村民宿酒店、餐饮美食为一体的情景院落式商业街区——“第五季香境”;致力于面向全国培养乡村振兴专业型、实用型人才的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嵌入互联网共享基因的“人人耘”互动种养平台……行走在战旗村,产业与村落相伴相生,俨然成为一个产村深度融合的现代田园综合体。

  

  每一次发展 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

  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上世纪60年代,在兴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得名战旗。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战旗村办起了酿造厂、豆瓣厂、复合肥厂、面粉厂,鼎盛时期村上建起了12家集体企业。“战旗村的党员干部脑子活又勤奋肯干,一直都是先进。”郫都区外宣办副主任周强告诉记者。

  上世纪90年代,战旗村被列为郫都区村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村,机砖厂等5家企业通过改制,走上了股份合作制道路。但因改革经验不足、产权不明晰、管理经营不善等问题,改制后的集体企业出现了一些问题。时任战旗村党支部书记的李世立和村主任高德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由集体回购个人股权,让战旗村保住了集体经济的“家底”。

  但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在战旗村内部展开了一场大讨论。高德敏回忆说,当年大家都很困惑,自己就搞来几张介绍当时江苏华西村发展的光碟,每个组轮流播,指着画面告诉村民,未来就是要把村子建成这个样儿。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站起来说,建成这样好是好,但从哪里找钱呢?农民不种地,能干什么?

  在这样的争论中,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战旗村迈开了步子。2007年,战旗村开始进行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拆院并院整理节约出208亩建设用地,两年后全村搬迁入驻战旗新型社区,利用节余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引进“战旗第5季妈妈农庄”、“榕珍菌业”多个项目;2011年,率先推进村集体经济股份制量化改革,对集体组织成员进行了身份界定;2015年,抓住郫都区被列为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机会,战旗村敲响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

  “没有一个有力的村党组织,就不可能有战旗村的今天。”成都市村政学院教授邓蓉认为,战旗村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历史形成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另一方面更得益于有一个能够将村民有效凝聚起来的基层党组织,有一支肯干能干的党员干部队伍。

  

  每一个党员 都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眼看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如何让老百姓对村“两委”的工作放心服气?为健全监管机制,战旗村严格规定村“两委”成员只能从公共支出中领取工作绩效。绩效工资与工作考核、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直接挂钩。同时,通过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通过“清权”“晒权”“束权”,细化明确村(社区)干部权力“边界”及决策程序。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的不断集聚,战旗村不仅面对村民之间的内部关系,而且要应对村子与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如何协调?这些对战旗村都是新的挑战。

  对此,战旗村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秉承“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中,农民富在产业里”的理念,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在中延、榕珍等企业设置4个党支部,实现集中居住区、合作社、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2018年,在原有4个党支部基础上,又新设立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党支部、蓝莓基地党支部、满江红党支部等3个党支部,进一步填补了党组织空白区,有效促进了村党总支对各方面情况的掌握,促进了党员在各条建设战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火车头”和“主心骨”作用。

  “认真完成门前环境卫生、积极支持村上工作。”“当好社工,为村民做好社工服务。”“主动做好监督工作,支持村上建设。”……在战旗村小广场的展板上,可以看到全村83名党员的公开承诺。

  2015年,战旗村首创“三问三亮”工作机制,全村83名党员对照反思“入党为什么?作为党员做了什么?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共查找出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理论学习等方面问题171条,每名党员因问施策,主动联系服务3至10户农户,将服务群众的过程转化为推动整改落实的行动。

  在战旗村每一个党员的家门口,都贴着一个红色的旗帜标识牌,上面写着“党员示范户”。党员冯家辉告诉记者,每个党员都要“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年底还要接受“群众点评、党员互评、组织总评”。

  2018年,战旗村优化调整党员在议事会成员中的比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完善“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村委会执行”的基层自治机制,构建形成了党员、议事会成员、新乡贤、群众多元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

  

  每一个村民 都是社区服务的参与者

  67岁的封祖琴穿上鲜艳的舞蹈服装,手里拿着舞扇,颇有几分专业舞蹈演员的样子。原本封祖琴只是在傍晚跟着村里的姐妹跳跳坝坝舞,去年在成都同行社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她加入了要求更高的“耆英汇社区舞蹈队”。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这支脱胎于村里坝坝舞的舞蹈队进步神速,如今已经多次公开表演。

  “年纪最大的77岁,最小的49岁。”舞蹈队队长聂年群告诉记者,现在舞蹈队不仅是一个特长爱好组织,在成都同行社会服务中心的引导下,已经成长为一个热心公益的社工组织。

  封祖琴和聂年群口中的成都同行社会服务中心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战旗村社工专干林根志告诉记者,村党总支通过走访调查,根据青少年学生多、老年人多的现状,于2018年4月,首次引入成都同行社会服务中心,整合社区资源,采用专业化手段和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村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

  成都同行社会服务中心战旗村项目负责人刘敏介绍,战旗村“精彩战旗”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包含两个子项目,分别是老年健康工程项目、“促国学经典·颂扬家风家训”项目。前者以关注社区长者健康为导向,引导健康保健生活方式;后者以兴趣工坊为契机,引导社区低龄长者参与社区事务。

  “在微信群里一通知,村里的老年人报名很踊跃。”严瑶是成都同行社会服务中心项目社工,也是从外村嫁到战旗村的媳妇。她告诉记者,项目小组从饮食、生活方面切入,为老人讲解老年慢性病相关预防、缓解等方面的知识,传统健身操的教授,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传授科学的生活方式。

  林根志说,成都同行社会服务中心项目的落地,为村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土壤,一些原本自娱自乐型的社区组织逐步转化为服务型、公益型、互助型的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目前,战旗村已培育孵化“耆英汇社区舞蹈队”“社区妈妈服务队”两个社区社会组织,挖掘村民骨干20余人。

  为了帮助村民适应新时代发展,战旗村还办起了农民夜校、乡村振兴讲习所,开展“实训+网络”“课堂+现场”“集中+流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美食技能培训班、布鞋制作班、蜀绣班、古筝班……”说起农民夜校的课程,聂年群说一只手数不过来。

  战旗村里党旗飘,人和村美产业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引领乡村发展关键在支部

  张艳玲

  梳理战旗村发展重要节点,可以看到,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旗村土地资源的资本化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纷争,能够把500多户村民拧成一股绳,并积极向上争取参与各项农村改革试点,分享政策红利,不断做大集体经济,少不了党支部这个“火车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乡村的神经末梢,是农村各类组织和农民群众的神经中枢,这一“双重性”在战旗村表现尤为典型。一方面,战旗村党总支积极响应中央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也是战旗人干事创业谋振兴的定盘星和奠基石。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战旗村抓住党员这个关键少数,扭住村集体经济这个关键节点,创新开展党建“三问三亮”活动,创新思路不断做大集体经济,为事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全体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总体看,凡是美丽乡村建设较好的地方,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组织的主体作用、其他乡村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往往发挥得更为充分。战旗村在新世纪的蝶变是这一经验的生动写照。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8-01/20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