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筑牢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7-27  互联网

  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通过动员全社会参与,水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晓春介绍,2018年,四川省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为88.5%,同比上升14.9%,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我们有信心早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

  近日,“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四川省眉山市和宜宾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好的生态让当地人民群众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思蒙河的水质在逐步改善

  如果3月份来到眉山市青神县“海棠竹溪”,你可以看到盛开的海棠和绿色竹林交相辉映。7月份,虽然海棠花期已过,却可以感受到思蒙河以及周边的竹林带来的丝丝清凉。河边用鹅卵石堆积制作而成的座椅和标识牌,看似小小的创意,却折射出了大大的环保意识。

  “海棠竹溪”是四川岷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项目的一个子项目,意在打造以海棠为主题树种的多层次、多色谱的生态景观。这也是依托思蒙河综合治理来设计的。思蒙河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在青神县境内21公里,流经4个乡镇14个村,沿途9万人口,过去较长时间里思蒙河曾经是劣Ⅴ类的水质。

  调研排查发现,总磷是思蒙河流域主要的污染因子,畜禽养殖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等严重影响水质。为此,青神县将思蒙河水污染作为重点整治内容。青神县县长徐琳介绍,该项目去年10月份启动,现在基本完工。沿线以前种植蔬菜650亩,后来这些土地集中进行流转,用来种植海棠和竹子,现在每年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近20吨,有效遏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关闭周边的畜禽养殖场,并给予补偿,鼓励养殖户用这些资金种植柑橘或开发农家乐。“综合治理后,水质稳定达到了Ⅳ类水质,现在我们还在努力中,计划到2020年,实现思蒙河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徐琳说。

  

  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让村民受益

  眉山市丹棱县梅湾村村民吴秋丽家的小院别有情调。利用报废轮胎种上了鲜花,庭院一旁还摆放着人造山水。今年4月开始,吴秋丽家中产生的生活污水有了新技术来帮忙,她的生活又有了新变化。“以前的污水池没有净化功能,味道比较大。现在每天干干净净的,还没有味道!”

  吴秋丽不是唯一的受益者。为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眉山市在丹棱县丹棱镇狮子村、双桥镇梅湾村等聚集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采用有动力或微动力一体化处理技术进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并配套建设生态湿地,控制总磷、总氮、氨氮排放浓度;在丹棱县丹棱镇兴隆村等居住分散、地形复杂的农村,采用家庭分散式三格池、五格池系统加小型人工湿地的方式,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田间灌溉。

  除了治理生活污水,丹棱县从2011年开始在丹棱镇龙鹄村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以前河里到处都是白色垃圾,竹林、路边垃圾成堆。”全国人大代表、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深有感触,村民的观念根深蒂固,转变观念实属不易。后来,通过广泛宣传,才逐渐形成“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丹棱模式”是如何运行的呢?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以临近的3-15户不等的标准修建大小不一的垃圾分类亭,在能通行压缩式垃圾车的村道旁建村收集站。分类收集,实施源头减量。农户将厨余垃圾倒入沼气池或还田;可回收垃圾自行集中存放变卖;不可回收垃圾定点分类投放;有害垃圾单独投放。保洁员对农户分类不彻底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为了摆脱事不关己的尴尬,村民每人每月需要缴纳垃圾收集费一元,实现了村民从“要我监督”到“我要监督”的转变。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古维芬说,同时,通过公开竞标,实现了保洁承包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垃圾治理形成了村民、保洁员、干部三方相互监督的常态机制。

  

  “王三姐”凉糕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长江沿江而下,在美丽江城宜宾市南溪区,两岸的绿植与清澈的江水相互映衬,气候十分宜人,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休闲娱乐。

  面对三江流域生态环境日渐脆弱的严峻形势,自2014年启动了三江六岸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宜宾开展了金沙江、岷江、长江段生态综合治理。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沿河掩护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要求,宜宾市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是近年来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也是四川省重点推进项目。该项目跨5个区县,涉及临港新区、翠屏区、南溪区等。长江两岸192公里长江综合治理项目,涉及南溪段60公里左右。

  南溪区副区长陈经纬介绍,开发之前,沿江有3000亩河滩地,农业耕作会产生大量面源污染。区里结合棚户区改造请散居的农户统一集中进入安置点,对土地统一进行了退耕,修建生态湿地。同时,每亩地还给予一定的补助。生态改造后,这里成为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为了长江的清澈,南溪区罗龙街道谢坝村的王开平家的一亩多地和亲戚的地都被统一复绿了。去年,54岁的她从广州回乡创业,在南溪区景观大道的一座驿站附近办起了凉糕店,由于在家排行老三,她给自己的凉糕店取名叫“王三姐”凉糕。由于道路通畅,环境优美,顾客越来越多,“一碗凉糕两元钱,生意好时一天能卖四五千碗,一天的销售额就可达近万元。”现在,王开平还雇了10多个人。她告诉记者,留在家门口创业比在外打工好多了,现在“王三姐”凉糕已经申请了注册商标。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7-27/200670.html